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中专班主任管理工作
【作者】 刘 芹
【机构】 山东劳动技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作者在中专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践,本文认为用“爱心”感化学生、重视“柔性”管理、坚持“平等”思想、激励后进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 “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专;学生;班主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针对当代中专生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人、成才,是值得教师和班主任思考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代课、带班及大量走访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如何实施有“灵魂的教育”,即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中就是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引导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
中专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大都不习惯。想父母,想家,甚至舍友之间闹矛盾,这时班主任就要用炽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觉得在学校和在家一样,把班主任老师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对闹矛盾的同学不是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方式,而是尽量调节,充当他们之间的桥梁,化解矛盾,同时用博大的爱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双方达成谅解。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当今社会的家庭离婚率相当的高,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孩子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升高中无望,只好选择中专。而这部分学生大都性格叛逆,不服管。在这些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当倾注更大的耐心与爱心。据笔者了解,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基本上是旷课、迟到、与家长及代课教师顶嘴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找出这些孩子抵触情绪的原因。笔者通常的做法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找他们单独谈话,使他们打开心灵之门,走出自闭,让他们把自己的困难、挫折、迷茫主动告诉老师。
二、学生管理应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来,我国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很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来考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保姆式”、“警察式”、“法官式”的刚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立性、创新性受到压抑,易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而柔性管理则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其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时有发生。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用控制、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是必要的。但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重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
三、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
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基础教育中学习不太理想,基础较差,没有考上高中,甚至有些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参加,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白眼。到了新的校园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不进去。即便想学,但学习基础差,还是听不懂学不会,于是就自暴自弃。中专生虽然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但在当今讲文凭、讲资历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中专生又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来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让这些学生明白,今天的所学便是明天的基础,哪怕努力一点进步一点都是对自己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没上大学并不代表将来没有出路,不要妄自菲薄。 笔者在一年级新生班会上就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套读大专政策,学校既是中专学校,又是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函授站,学生毕业后一样可取得大专学历,同时又可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接受这些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和文凭,可以给将来的择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要学会安然处之。
四、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内心很敏感,抵触情绪大,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摘掉有色眼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用尊重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尤其是即将面临就业的中专生,尊重他们,一方面也不要让学生认为教师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中专的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班主任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给学生一些爱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关键词:中专;学生;班主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针对当代中专生的特点,如何使学生成人、成才,是值得教师和班主任思考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代课、带班及大量走访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如何实施有“灵魂的教育”,即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中就是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引导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一.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
中专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大都不习惯。想父母,想家,甚至舍友之间闹矛盾,这时班主任就要用炽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主动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觉得在学校和在家一样,把班主任老师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对闹矛盾的同学不是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方式,而是尽量调节,充当他们之间的桥梁,化解矛盾,同时用博大的爱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双方达成谅解。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当今社会的家庭离婚率相当的高,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孩子学习跟不上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升高中无望,只好选择中专。而这部分学生大都性格叛逆,不服管。在这些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当倾注更大的耐心与爱心。据笔者了解,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基本上是旷课、迟到、与家长及代课教师顶嘴的“主力军”。针对这种情况,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找出这些孩子抵触情绪的原因。笔者通常的做法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找他们单独谈话,使他们打开心灵之门,走出自闭,让他们把自己的困难、挫折、迷茫主动告诉老师。
二、学生管理应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来,我国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很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来考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保姆式”、“警察式”、“法官式”的刚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立性、创新性受到压抑,易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而柔性管理则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其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时有发生。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用控制、监督、惩罚等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以某种行为规范去完成学业是必要的。但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重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
三、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
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基础教育中学习不太理想,基础较差,没有考上高中,甚至有些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参加,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及同学的白眼。到了新的校园后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学不进去。即便想学,但学习基础差,还是听不懂学不会,于是就自暴自弃。中专生虽然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但在当今讲文凭、讲资历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中专生又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这时候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来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让这些学生明白,今天的所学便是明天的基础,哪怕努力一点进步一点都是对自己负责,对家长对社会负责。
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没上大学并不代表将来没有出路,不要妄自菲薄。 笔者在一年级新生班会上就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套读大专政策,学校既是中专学校,又是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函授站,学生毕业后一样可取得大专学历,同时又可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接受这些专业培训并取得证书和文凭,可以给将来的择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要学会安然处之。
四、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内心很敏感,抵触情绪大,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摘掉有色眼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用尊重启发学生的自我认识,尤其是即将面临就业的中专生,尊重他们,一方面也不要让学生认为教师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到中专的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班主任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需要,用“爱心”感化学生,辅以“感恩”教育,用“平等”思想鼓励中专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用“尊重”、“赏识”激励后进生: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灵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给学生一些爱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