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用多媒体,让小学语文教学 “活”起来
【作者】 马振红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当今课堂教学中,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电化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发展到电脑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化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优化语文教学呢?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由于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更直接有效,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例如在《沙滩上的童话》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知识面不宽,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过程等方式降低想象和理解上的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中,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单独讲解则趣味性不足。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及“科学小贴士”,和学生一起演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不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三、巧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上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之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就越透彻。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惨遭破坏的画面,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我先带领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描述地球惨遭破坏的文字,然后在悲情的音乐中出示一组触目惊心的地球遭破坏的图片,教师配以煽情解说,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情绪激动,纷纷发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感慨,他们还在课后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环保小分队,展开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活动。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多媒体技术放了这个故事,把学生带到刮着大风,下着鹅毛般的大雪的大年夜。小女孩又冷又饿,在大街上叫卖着火柴。小女孩一次次的擦燃火柴,一次次产生美好的幻想,又一次次的希望破灭。美好的幻想和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同情小女孩并对旧社会黑暗制度的痛恨,从而和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又如在教授《富饶的西山群岛》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景色,但是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教学中,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现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由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和声音资料呈现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本,更好的感受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
四、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的集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信息,制成大容量、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是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兴趣,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由于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更直接有效,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例如在《沙滩上的童话》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知识面不宽,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过程等方式降低想象和理解上的难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的教学中,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单独讲解则趣味性不足。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及“科学小贴士”,和学生一起演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不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三、巧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
语文课堂上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之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就越透彻。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惨遭破坏的画面,激发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我先带领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描述地球惨遭破坏的文字,然后在悲情的音乐中出示一组触目惊心的地球遭破坏的图片,教师配以煽情解说,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孩子们情绪激动,纷纷发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感慨,他们还在课后积极行动起来,成立环保小分队,展开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活动。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运用多媒体技术放了这个故事,把学生带到刮着大风,下着鹅毛般的大雪的大年夜。小女孩又冷又饿,在大街上叫卖着火柴。小女孩一次次的擦燃火柴,一次次产生美好的幻想,又一次次的希望破灭。美好的幻想和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同情小女孩并对旧社会黑暗制度的痛恨,从而和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又如在教授《富饶的西山群岛》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刺激。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景色,但是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导致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教学中,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现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由形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和声音资料呈现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本,更好的感受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
四、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的集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信息,制成大容量、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