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主播地理教师的点滴——以《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为例
【作者】 王林林
【机构】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地理网络教学,从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到梳理地理逻辑思维,最后将其反映至课件,通过直播或微课形式教与学生。本文以新冠疫情下高三地理网络教学《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为例,从课程模块的构建、实时应用、存在问题、反思四个方面阐述地理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以期为地理网络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依然记得大年三十晚,白衣天使们负重逆行,只为还十四亿同胞一个平安年。作为高三地理教师的我,想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和学生们在拜年的同时互相透露出对高考的担忧,的确,这一届的高考,也被烙上了历史的印记。
我开始寻找各种网络资源来计划网络授课,从微课录制到寻找直播平台,从熟悉屏幕录制软件到探寻PowerPoint的各种奥秘等等,终于等来了学校的通知,借助腾讯会议开启屏幕共享,进而达到直播教学的目的(不开视频,怕占网速,影响课程的流畅性)。首先需要制作课件——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怎样在课间中体现我的教学思路,以致于手上既没有资料也无法打印资料的学生不是盲听;怎样了解每一位同学对知识的反馈是否完全掌握?怎样使得教师随机提问时,学生实际回答,而非借助网络查询正确答案?作业方面盗图、复制粘贴、“飞鸽传书”怎么办?……种种疑问和忧虑在我的脑海里翻江倒海,我很明确,现在对于高考生而言,实乃“一寸光阴一寸金”,更不可被“明日”所累!
我将种种问题列在教案本上,开始深度思考,对于高三的学生,复习课绝对不是生搬硬套,灌输高考重点知识,因此课件之首的导入很重要,时事性、吸睛性为最佳,教学素材的收集更是切入点,基于此,我开始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之专题一——《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的备课工作。本文我主要以此节课为例,探讨在线地理教学的模式构建、实时应用、存在问题、反思四个方面。
1.《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模式构建
我将新冠病毒与高考地理的以下六个重要知识点相对应,即
1.气候条件看新冠
2.人口流动看传播
3.交通区位看武汉
4.人地和谐看病源
5.经济联系看物资
6.GIS,GPS看实时监测
将这六个知识点与时事对应进行导入,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进而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深化提升,最后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总结。下面我将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大家急切关注的事例分别对六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分享。
1.1气候条件看新冠:
美国《财富》杂志2月11日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传染病专家阿梅什.阿达尔贾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季节性”的观点,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也提出“提高绝对湿度会抑制病毒传播”的观点,而我们们结合武汉当地的当时连续两至三天的阴雨天气就不难了解,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水源充足且冬季不寒却冷的武汉无疑就是新冠病毒传播与滋生的温床。气候条件看新冠,从具有权威性的报道入手,结合有关气候的知识,将武汉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特征串联起来复习,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网络教学开启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开头。
1.2人口流动看传播
百度地图里有一个“百度迁徙”模块,只要输入迁入地与迁出地,便可以准确掌握这两个城市之间在春运期间任何一日的人口流动状况,数据分析十分仔细。在讲“人口流动看传播”模块时,我首先利用屏幕共享和学生分享了这个具有地理特色的“百度迁徙”,并同时演示了武汉——西安的人口流动状况,进而抛出三个疑问 “人口流动对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从利、弊两个方面剖析)”,这样的三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热情马上高涨,在聊天框里的各种言论,辩论让我觉得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素材的确是网络教学的点睛之笔。
1.3交通区位看武汉
九省通衢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的家乡——陕西,其南部的土地也受益于汉江的滋润,基于这些地理知识,树立武汉与大家之间的纽带,既是交通区位这一重点知识的“诱饵”,又是家国情怀恰到好处的培养,更是中华名族在危难时刻上下一心的最好描述。接着我出示了关于交通区位的课程标准,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利用分析武汉的交通区位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来结束此小专题。
1.4人地和谐看病源
人地和谐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光是人地协调观,个人认为还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此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要理解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践人地协调,例如对新冠病毒反映出来的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不就是人地不和谐的表现吗?我经常这样给学生说:“人地和谐,最终谋求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人与自然都要持续发展下去,小到平时我们叫外卖免餐具的行为,大到参与公益行动的行为,都是人地和谐的实践和表现,高考想拿高分,绝对不是光背会就可以,那必须是渗透到我们的骨髓里的观念才可以!”借助新冠病毒的可能宿主——蝙蝠,还有一些野生稀有动物如穿山甲等来导入“人地和谐”的知识,既有利于“鲜活”的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又使得比较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极大地减弱了其枯燥性。此部分内容重在领会,心存和谐,高考便不是难事。
1.5经济联系看物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凸显,经济联系也成为了高考的重点,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国家领导人、党员、企业家们、海外同胞以及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为武汉的急缺物资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地理有云:“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借助武汉便利的交通,物质及时的到达前线战斗的医护人员手中,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例子来导入何尝不是最能扣人心弦的呢?借助大家最关注的“口罩”来看中国制造和经济联系,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地理。
1.6GIS,GPS看实时监测
随着研究生队伍加入高中教师这一行列开始,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再也不是纯理论了,而新冠病毒期间百度迁徙中具体反映出的地理数据正是这一地理技术最接地气的应用了,利用这一热点导入,再将武汉迁出人员、西安迁入人员实时分析,让学生感觉地理信息技术就在身边,GPS监测、GIS数据分析的强大之处,这是光凭人工计算万万达不到的实时数据,RS的遥远感知,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GIS的分析,能够准确获得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如地热反映城市热岛和绿洲冷岛,植被覆盖度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的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城市扩展速度等,通过专业的讲解,结合教师搜集的相关图片素材,让学生觉得3S技术就在身边
2. 《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实时应用
高三地理网络教学的实时应用主要分为课前的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重难点问题层次化的设置进而突破、真题模拟题随堂练、提纲式总结及作业布置与反馈这些重要环节。
因为学校设置的一节网课时间为100分钟,我一般在写教案的时候会设计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知识回顾,主要回顾形式为梳理思维导图和两道典型题的练习,均为教师设置、学生讲解。对于新课导入,最好寻求时事新闻、时事图片或短于三分钟的视频来导入,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又便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复习课堂不再繁琐无味。重难点问题的层次化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如讲到人地和谐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蝙蝠可以食用吗?”“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它是病毒的宿主所以不能食用吗?”“它对人类、对大自然的贡献有哪些?”“你觉得什么是人地和谐?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此一连串的发问,步步逼近最核心的内容,抛砖引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随堂练环节主要由学生当堂练并分析,手上准备学生名单,随机发问,迅速回答,如卡顿,排除网路因素外,一律下课后谈话,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上课的警惕性,以免有学生离开课堂。提纲式的总结我一般会提前用Xmind做好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最后进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典型题型的总结,并且会把思维导图发给学生,将自己没消化的知识反馈给我,以便下节课知识回顾时着重点墨,当然,作业也是反馈上课效率的最好指标,网络平台里对每位同学作业的点赞、评论,对易混淆知识点的备案,都是需要后期处理的内容。
总之,网络教学对课件、教案、教师语言要求严格,课件上的字号不得小于28号,否则学生在手机短就会看不清楚;尽量少播放视频,直播时播放视频卡顿现象较为严重;教案上务必标注进行每个教学环节的预计时间;语言方面尽量避免口语的频繁出现,不然会听觉疲劳等等,网课绝不是一场在家的放松,而是对教师群体的更大挑战。
3.《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反思
经过《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这一大专题的讲解,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存在上课回答问题作弊现象,主要体现为借助网络媒体现场搜答案,针对此,我在第二节上课之前制定了关于上课回答问题的新规,并告诉学生:“老师手头放的就是标准答案,请大家仔细思考后回答”。
第二,作业的抄袭现象严重,我会将抄袭作业打回重做,当然,这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批改作业,针对错误的指正批语,需要激励的鼓励性批语,作业未上交的及时督促……,无不需要教师用心去教学。
第三,知识的落实的确没有现场教学好,看不到每位同学的表情,刚上网课时更多的是担心和疑虑,后来,我会利用回数字的方式让每个同学来反馈,如“能听清楚老师声音的回复1”、“这个问题听懂的回复3”、“如果还不明白的回复2”等各种措施促进网络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 。
第四,由于顾及基础较差的同学,上课进度会有些慢,但是这种现象也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觉得上课比较悠闲,没有从精神上重视起来,基于此,课堂进度的把控也至关重要,前后都要顾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既适合学生,更适合我们教师团队,一份作业里饱含了学生的付出,一页背诵注入着学生的自觉,一个疑问更是学生大脑神经突起的强壮,点滴教学成就课堂,只为了学生的未来,祖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王林林,女,中学地理一级教师,曾获西安市微课大赛三等奖,并创建微信公众号“侠客行地理”。
依然记得大年三十晚,白衣天使们负重逆行,只为还十四亿同胞一个平安年。作为高三地理教师的我,想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和学生们在拜年的同时互相透露出对高考的担忧,的确,这一届的高考,也被烙上了历史的印记。
我开始寻找各种网络资源来计划网络授课,从微课录制到寻找直播平台,从熟悉屏幕录制软件到探寻PowerPoint的各种奥秘等等,终于等来了学校的通知,借助腾讯会议开启屏幕共享,进而达到直播教学的目的(不开视频,怕占网速,影响课程的流畅性)。首先需要制作课件——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事,可是怎样在课间中体现我的教学思路,以致于手上既没有资料也无法打印资料的学生不是盲听;怎样了解每一位同学对知识的反馈是否完全掌握?怎样使得教师随机提问时,学生实际回答,而非借助网络查询正确答案?作业方面盗图、复制粘贴、“飞鸽传书”怎么办?……种种疑问和忧虑在我的脑海里翻江倒海,我很明确,现在对于高考生而言,实乃“一寸光阴一寸金”,更不可被“明日”所累!
我将种种问题列在教案本上,开始深度思考,对于高三的学生,复习课绝对不是生搬硬套,灌输高考重点知识,因此课件之首的导入很重要,时事性、吸睛性为最佳,教学素材的收集更是切入点,基于此,我开始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之专题一——《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的备课工作。本文我主要以此节课为例,探讨在线地理教学的模式构建、实时应用、存在问题、反思四个方面。
1.《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模式构建
我将新冠病毒与高考地理的以下六个重要知识点相对应,即
1.气候条件看新冠
2.人口流动看传播
3.交通区位看武汉
4.人地和谐看病源
5.经济联系看物资
6.GIS,GPS看实时监测
将这六个知识点与时事对应进行导入,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进而结合高考真题和模拟题深化提升,最后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总结。下面我将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大家急切关注的事例分别对六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分享。
1.1气候条件看新冠:
美国《财富》杂志2月11日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传染病专家阿梅什.阿达尔贾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季节性”的观点,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也提出“提高绝对湿度会抑制病毒传播”的观点,而我们们结合武汉当地的当时连续两至三天的阴雨天气就不难了解,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水源充足且冬季不寒却冷的武汉无疑就是新冠病毒传播与滋生的温床。气候条件看新冠,从具有权威性的报道入手,结合有关气候的知识,将武汉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特征串联起来复习,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网络教学开启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开头。
1.2人口流动看传播
百度地图里有一个“百度迁徙”模块,只要输入迁入地与迁出地,便可以准确掌握这两个城市之间在春运期间任何一日的人口流动状况,数据分析十分仔细。在讲“人口流动看传播”模块时,我首先利用屏幕共享和学生分享了这个具有地理特色的“百度迁徙”,并同时演示了武汉——西安的人口流动状况,进而抛出三个疑问 “人口流动对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从利、弊两个方面剖析)”,这样的三个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热情马上高涨,在聊天框里的各种言论,辩论让我觉得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素材的确是网络教学的点睛之笔。
1.3交通区位看武汉
九省通衢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此交汇,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的家乡——陕西,其南部的土地也受益于汉江的滋润,基于这些地理知识,树立武汉与大家之间的纽带,既是交通区位这一重点知识的“诱饵”,又是家国情怀恰到好处的培养,更是中华名族在危难时刻上下一心的最好描述。接着我出示了关于交通区位的课程标准,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梳理基础知识,最后利用分析武汉的交通区位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来结束此小专题。
1.4人地和谐看病源
人地和谐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不光是人地协调观,个人认为还有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此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要理解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践人地协调,例如对新冠病毒反映出来的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不就是人地不和谐的表现吗?我经常这样给学生说:“人地和谐,最终谋求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人与自然都要持续发展下去,小到平时我们叫外卖免餐具的行为,大到参与公益行动的行为,都是人地和谐的实践和表现,高考想拿高分,绝对不是光背会就可以,那必须是渗透到我们的骨髓里的观念才可以!”借助新冠病毒的可能宿主——蝙蝠,还有一些野生稀有动物如穿山甲等来导入“人地和谐”的知识,既有利于“鲜活”的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又使得比较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极大地减弱了其枯燥性。此部分内容重在领会,心存和谐,高考便不是难事。
1.5经济联系看物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凸显,经济联系也成为了高考的重点,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国家领导人、党员、企业家们、海外同胞以及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为武汉的急缺物资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地理有云:“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借助武汉便利的交通,物质及时的到达前线战斗的医护人员手中,通过这些生动感人的例子来导入何尝不是最能扣人心弦的呢?借助大家最关注的“口罩”来看中国制造和经济联系,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地理。
1.6GIS,GPS看实时监测
随着研究生队伍加入高中教师这一行列开始,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再也不是纯理论了,而新冠病毒期间百度迁徙中具体反映出的地理数据正是这一地理技术最接地气的应用了,利用这一热点导入,再将武汉迁出人员、西安迁入人员实时分析,让学生感觉地理信息技术就在身边,GPS监测、GIS数据分析的强大之处,这是光凭人工计算万万达不到的实时数据,RS的遥远感知,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基于GIS的分析,能够准确获得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如地热反映城市热岛和绿洲冷岛,植被覆盖度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的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城市扩展速度等,通过专业的讲解,结合教师搜集的相关图片素材,让学生觉得3S技术就在身边
2. 《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实时应用
高三地理网络教学的实时应用主要分为课前的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重难点问题层次化的设置进而突破、真题模拟题随堂练、提纲式总结及作业布置与反馈这些重要环节。
因为学校设置的一节网课时间为100分钟,我一般在写教案的时候会设计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知识回顾,主要回顾形式为梳理思维导图和两道典型题的练习,均为教师设置、学生讲解。对于新课导入,最好寻求时事新闻、时事图片或短于三分钟的视频来导入,既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又便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复习课堂不再繁琐无味。重难点问题的层次化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如讲到人地和谐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蝙蝠可以食用吗?”“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它是病毒的宿主所以不能食用吗?”“它对人类、对大自然的贡献有哪些?”“你觉得什么是人地和谐?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此一连串的发问,步步逼近最核心的内容,抛砖引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随堂练环节主要由学生当堂练并分析,手上准备学生名单,随机发问,迅速回答,如卡顿,排除网路因素外,一律下课后谈话,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上课的警惕性,以免有学生离开课堂。提纲式的总结我一般会提前用Xmind做好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最后进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典型题型的总结,并且会把思维导图发给学生,将自己没消化的知识反馈给我,以便下节课知识回顾时着重点墨,当然,作业也是反馈上课效率的最好指标,网络平台里对每位同学作业的点赞、评论,对易混淆知识点的备案,都是需要后期处理的内容。
总之,网络教学对课件、教案、教师语言要求严格,课件上的字号不得小于28号,否则学生在手机短就会看不清楚;尽量少播放视频,直播时播放视频卡顿现象较为严重;教案上务必标注进行每个教学环节的预计时间;语言方面尽量避免口语的频繁出现,不然会听觉疲劳等等,网课绝不是一场在家的放松,而是对教师群体的更大挑战。
3.《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网络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反思
经过《新冠病毒的地理观察》这一大专题的讲解,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存在上课回答问题作弊现象,主要体现为借助网络媒体现场搜答案,针对此,我在第二节上课之前制定了关于上课回答问题的新规,并告诉学生:“老师手头放的就是标准答案,请大家仔细思考后回答”。
第二,作业的抄袭现象严重,我会将抄袭作业打回重做,当然,这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批改作业,针对错误的指正批语,需要激励的鼓励性批语,作业未上交的及时督促……,无不需要教师用心去教学。
第三,知识的落实的确没有现场教学好,看不到每位同学的表情,刚上网课时更多的是担心和疑虑,后来,我会利用回数字的方式让每个同学来反馈,如“能听清楚老师声音的回复1”、“这个问题听懂的回复3”、“如果还不明白的回复2”等各种措施促进网络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 。
第四,由于顾及基础较差的同学,上课进度会有些慢,但是这种现象也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觉得上课比较悠闲,没有从精神上重视起来,基于此,课堂进度的把控也至关重要,前后都要顾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既适合学生,更适合我们教师团队,一份作业里饱含了学生的付出,一页背诵注入着学生的自觉,一个疑问更是学生大脑神经突起的强壮,点滴教学成就课堂,只为了学生的未来,祖国的未来!
作者简介:王林林,女,中学地理一级教师,曾获西安市微课大赛三等奖,并创建微信公众号“侠客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