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 张晓英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高中语文教学取消语法、逻辑学习与对学生进行语法、逻辑知识的概念性考试同样是不足取的,都是走极端的做法。也许有人可以说高中生不必学逻辑知识,但能说高中学生可以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吗?倘要使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应有所作为?其道理不言而喻。
第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汉代扬雄,因著文章垂世,而不善说话;唐朝李善,以讲《文选》留名,却不擅作文。他们或许已掌握有关知识,但肯定缺乏相应的训练,以至说写不能两全,造成缺憾。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似乎是两码事,实际都是将语言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就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着重记叙人物的命运、事情的过程,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重在剖析事理、说明情况,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说服力。无论是记叙文或论说文,都应有明确的主旨,并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由词生句,积句成篇,做到脉络分明,语意清晰,令人看得明白。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环节。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概念性的,那么概念要确定,不能违反同一律。如题目是《学会》,全文却着重写了如何“会学”,语言形式上“学”与“会”互换了位,从逻辑上说,就是偷换了概念。审题一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就会造成偏题、跑题和离题的后果。但命题作文的题目有的大而抽象,有的小而具体,都在写作时遇到障碍怎么办?学生可以利用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审题。如作文题《理想》,题大且空,可采用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仁人志士的理想”,“弱小者的理想”,“青年学生的理想”甚至“我的理想”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也可以写成“理想的重要性”,“理想就是动力”写前者包括了后者,写后者只是写了前者的一个方面,都可以。这叫做大题小做。再如《父辈》题小且实,可采用缩小内涵,扩大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们”,也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一样辈分的人们”,还可以写成“现在和过去的有着父亲和叔伯那样辈分的人们”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这是小题大做。题目有时相当于判断,这在下面会讲到。一般来说命题或自己拟题的作文,审题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与逻辑问题有关。我们从逻辑角度专门对审题进行了探讨。
议论文的归纳和演绎两种论证方法就是两种逻辑推理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归纳法很少用,在议论文的论证时更少用,而经常用的是简单枚举推理。但运用枚举归纳如果选用材料不妥,极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蛮横之理。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尽可能多的材料,然后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几个材料进入文章。演绎推理在使用时,最多的是三段论。学生在学过三段论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原来我们经常在使用三段论。事实上,无论是学过还是没学过逻辑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三段论说理,只是更多用的是省略形式。懂得三段论概念、公理、规则和规则可以更自觉地掌握说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孟子》会被其雄辩所折服,孟轲生活在战国时代,逻辑学还没成为一种系统的学问,但用形式逻辑知识分析,正是其逻辑思维的语言体现了强大的论辩力。无论是议论性、说明性还是记叙性文章,要真正读懂,不仅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逻辑知识。
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凡是好文章其思路必然体现逻辑性。我们告诉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整体阅读的方法有所不同。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从逻辑角度看,说明一个事物,总离不开揭示反映该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种说明方法都是在说明该事物的性状、功能、种类和关系等,说明顺序也必须符合逻辑性。如《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眼睛的功能及如何利用仿造功能。其说明顺序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先单眼后复眼,先眼睛后仿生。在最后介绍仿生学时涉及到许多具有属种关系的科学概念。记叙性文章以记叙为主。其逻辑比通常所说的推理以及复合命题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来处理命题间的关系的。记叙的逻辑主要反映为记叙线索、记叙顺序、语境推理和从题材到主旨的推理。如巴金的散文《灯》从五个材料:1、眼前见到的灯,2、给我指路的灯,3、爱尔克的孤灯4、为恋人点燃的火炬,5、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样的结论。议论性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论证。论证是由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和表达的过程。整个论证过程,至少有一个推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般授课只讲运用类比推理,其实运用了两种推理:邹忌以“妻私我”、“妾畏我”和“客有求于我”运用归纳推理,得出自己受蒙蔽的结论;再以此为基础通过类比联想,得出“宫妇私齐王”、“朝臣畏齐王”和“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因此,齐王也受到蒙蔽的结论。前者是用妻、妾、客没说实话,我受蒙蔽的归纳推理,后者是用由家庭蒙蔽而到朝廷蒙蔽的类比推理,这是两种推理的套用。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如苏轼写给宋代书法家石苍舒的诗《石苍舒醉墨堂》中有“人生识字忧患始”句,要理解这句诗非运用逻辑思维不可。“识字”与“忧患”有何关系呢?因为识字就会明理,明理就会说理,说理就会惹事,惹事就会招致忧患。通过条件推理我们就能明白而深刻地理解苏东坡将“识字”和“忧患”两者写成因果的道理了。
第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汉代扬雄,因著文章垂世,而不善说话;唐朝李善,以讲《文选》留名,却不擅作文。他们或许已掌握有关知识,但肯定缺乏相应的训练,以至说写不能两全,造成缺憾。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似乎是两码事,实际都是将语言组织起来表达思想感情。语言是按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要能说会写,就操作层面而言,除了语言学方面的技能外,就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知识在语言的表达中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记叙性文章的写作,着重记叙人物的命运、事情的过程,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重在剖析事理、说明情况,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有说服力。无论是记叙文或论说文,都应有明确的主旨,并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由词生句,积句成篇,做到脉络分明,语意清晰,令人看得明白。审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环节。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概念性的,那么概念要确定,不能违反同一律。如题目是《学会》,全文却着重写了如何“会学”,语言形式上“学”与“会”互换了位,从逻辑上说,就是偷换了概念。审题一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就会造成偏题、跑题和离题的后果。但命题作文的题目有的大而抽象,有的小而具体,都在写作时遇到障碍怎么办?学生可以利用概念间的属种关系审题。如作文题《理想》,题大且空,可采用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仁人志士的理想”,“弱小者的理想”,“青年学生的理想”甚至“我的理想”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也可以写成“理想的重要性”,“理想就是动力”写前者包括了后者,写后者只是写了前者的一个方面,都可以。这叫做大题小做。再如《父辈》题小且实,可采用缩小内涵,扩大外延的办法: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们”,也可以写成“父亲和叔伯一样辈分的人们”,还可以写成“现在和过去的有着父亲和叔伯那样辈分的人们”等或将其中的两个组合起来写。这是小题大做。题目有时相当于判断,这在下面会讲到。一般来说命题或自己拟题的作文,审题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与逻辑问题有关。我们从逻辑角度专门对审题进行了探讨。
议论文的归纳和演绎两种论证方法就是两种逻辑推理形式。在实践中,完全归纳法很少用,在议论文的论证时更少用,而经常用的是简单枚举推理。但运用枚举归纳如果选用材料不妥,极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蛮横之理。因此,在材料准备上要选择各类有代表性的尽可能多的材料,然后再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几个材料进入文章。演绎推理在使用时,最多的是三段论。学生在学过三段论知识后,深有感触地认为,原来我们经常在使用三段论。事实上,无论是学过还是没学过逻辑的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三段论说理,只是更多用的是省略形式。懂得三段论概念、公理、规则和规则可以更自觉地掌握说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二、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孟子》会被其雄辩所折服,孟轲生活在战国时代,逻辑学还没成为一种系统的学问,但用形式逻辑知识分析,正是其逻辑思维的语言体现了强大的论辩力。无论是议论性、说明性还是记叙性文章,要真正读懂,不仅需要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逻辑知识。
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凡是好文章其思路必然体现逻辑性。我们告诉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整体阅读的方法有所不同。说明性文章以说明为主。从逻辑角度看,说明一个事物,总离不开揭示反映该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种说明方法都是在说明该事物的性状、功能、种类和关系等,说明顺序也必须符合逻辑性。如《眼睛与仿生学》主要说明眼睛的功能及如何利用仿造功能。其说明顺序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先单眼后复眼,先眼睛后仿生。在最后介绍仿生学时涉及到许多具有属种关系的科学概念。记叙性文章以记叙为主。其逻辑比通常所说的推理以及复合命题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来处理命题间的关系的。记叙的逻辑主要反映为记叙线索、记叙顺序、语境推理和从题材到主旨的推理。如巴金的散文《灯》从五个材料:1、眼前见到的灯,2、给我指路的灯,3、爱尔克的孤灯4、为恋人点燃的火炬,5、拯救友人的温暖的灯;运用归纳推理得出:“在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这样的结论。议论性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论证。论证是由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进而断定一个或一些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和表达的过程。整个论证过程,至少有一个推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般授课只讲运用类比推理,其实运用了两种推理:邹忌以“妻私我”、“妾畏我”和“客有求于我”运用归纳推理,得出自己受蒙蔽的结论;再以此为基础通过类比联想,得出“宫妇私齐王”、“朝臣畏齐王”和“四境之内有求于齐王”因此,齐王也受到蒙蔽的结论。前者是用妻、妾、客没说实话,我受蒙蔽的归纳推理,后者是用由家庭蒙蔽而到朝廷蒙蔽的类比推理,这是两种推理的套用。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古代诗歌的阅读中同样需要逻辑思维。如苏轼写给宋代书法家石苍舒的诗《石苍舒醉墨堂》中有“人生识字忧患始”句,要理解这句诗非运用逻辑思维不可。“识字”与“忧患”有何关系呢?因为识字就会明理,明理就会说理,说理就会惹事,惹事就会招致忧患。通过条件推理我们就能明白而深刻地理解苏东坡将“识字”和“忧患”两者写成因果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