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物理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
【作者】 巴桑欧珠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多引导学生观察,敢于置疑提问,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教育 实施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担当着兴国安邦的重要任务,理应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开展实施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也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总结训得出于下感受,与你分享。
一、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
观察是创新的前期准备。创新是对已有素材的再组合或再微分。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积累更多素材,丰富表象,为创新作好前期准备。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持续、反复的知觉,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一)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课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在分组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共安排了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三)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光的反射”前,就布置学生运用玻璃和激光电筒做反射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反射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置疑
“学起于思”、“思涛于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必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置疑,勤做探究。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经设计而成的一个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运用物理语言提出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解决问题
实验是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发现知识、验证规律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当然也可以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问题,初中学生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入这些实际问题。由于实际问题只给出了具体情境,而未给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联系,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1)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在回答这些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问题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语言转变为物理语言,做解释时不要依据直觉的生活经验而要紧紧依据物理知识。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的实际问题是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维,确定解决问题所应当采取的行动或提出行动的详细方案。例如:,小张打算在他家外屋库房安装一个防盗报警装置,想实现如下效果:只要有人打开他家库房的房门,装在住室里的灯和电铃同时发出警报(灯亮铃响)。请你设计这个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这类问题如能结合实物或现场任务提出,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看到实际成果,其教学效果会更好。当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了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坚,施教之法,贵在启导,[,j,]中学物理,2011(1):28-29。
【2】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09(3):2-3。
【3】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创新教育 实施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担当着兴国安邦的重要任务,理应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开展实施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也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总结训得出于下感受,与你分享。
一、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
观察是创新的前期准备。创新是对已有素材的再组合或再微分。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积累更多素材,丰富表象,为创新作好前期准备。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持续、反复的知觉,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一)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课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二)在分组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共安排了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三)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光的反射”前,就布置学生运用玻璃和激光电筒做反射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反射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置疑
“学起于思”、“思涛于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必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置疑,勤做探究。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经设计而成的一个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运用物理语言提出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解决问题
实验是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发现知识、验证规律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联系专题,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完力学知识后我就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②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③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④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当然也可以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小发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物理问题,初中学生能够初步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十分广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入这些实际问题。由于实际问题只给出了具体情境,而未给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联系,用相应的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问题可分为“解释现象”和“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是用物理知识去说明实际现象背后的为什么。例如(1)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许多电冰箱的后背都涂成黑色?在回答这些解释现象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问题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语言转变为物理语言,做解释时不要依据直觉的生活经验而要紧紧依据物理知识。作出判断或提出方案的实际问题是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维,确定解决问题所应当采取的行动或提出行动的详细方案。例如:,小张打算在他家外屋库房安装一个防盗报警装置,想实现如下效果:只要有人打开他家库房的房门,装在住室里的灯和电铃同时发出警报(灯亮铃响)。请你设计这个电路,并说明工作原理。这类问题如能结合实物或现场任务提出,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看到实际成果,其教学效果会更好。当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了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后,会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坚,施教之法,贵在启导,[,j,]中学物理,2011(1):28-29。
【2】邵宝钧,浅谈物理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09(3):2-3。
【3】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