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

【作者】 王 海

【机构】 牛场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习得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不防放弃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觊觎,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块绿地,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在课外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汲取甜美的营养,如沐春风,如啜琼浆。
  关键词: 培养   课外阅读意识   
  许多教师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了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学得更充分,更扎实,常会利用课余,午间休息的时间为学生补习或布置较多的作业,让学生“熟能生巧”。可以说,学生在语、数、英老师的“关心”下,课余时间完全被瓜分了。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习得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不防放弃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觊觎,着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意识。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运用学法的阅读实践过程。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提供更为广阔、更多样的自由阅读空间,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
  一、归还学生的充裕时间。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尽可能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体验,并不是淡化知识的教学,而恰恰能更好促进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许多好的课堂教学实践已有力证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在于不能只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要重视培养能力的多少;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学中学生究竟质疑和评价了多少;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等。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自觉,还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力求实现的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课外阅读正好在以上方面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但,据调查,很多家长就不如教师那样认为,他们都以为学生应以课内学习为主,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殊不知,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对于课外读物兴趣多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教师和家长必须学会放弃侵占剩余时间,抓住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发生兴趣,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意识呢?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兴趣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幼无知,贪玩好动,如何使他们迷上课外书呢: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家长也许会说:“我的孩子不喜欢看书,他就喜欢看电视《奥特曼》《铁甲小宝》等。”确实,有不少小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呢?但是,我们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这样的孩子,其实他们也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自己学生或孩子的特点,向他们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每天看1—2集的电视节目已不过瘾了,读书比它更有滋味。那点小小的兴趣的火苗会从此燃而不可收拾,所以相信孩子,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再通过引导,使他们产生阅读的需要,通过广泛阅读,形成比较广阔的智力背景。
  (二)亲子共读。
  很多成年人都记得小时候父母讲故事的情景,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前辈的丰功伟绩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娓娓动听,让他们置身于一个个奇妙的世界。我认为这就是家庭里对阅读的启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家庭具备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能为孩子购置比较充足的各种儿童读物。现在的家长也比较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自身的文化程度也比较高。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生活阅历的影响,分析判断能力较差,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读物,并和子女一起阅读,共同探究,这无疑把孩子带进了一个崭新的课外世界。教师通过家访或联系卡,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适当地给部分家长在阅读中遇到的情况与困难稍作指导。
  (三)师生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所以,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图书,如《儿童文学》、《格林童话》等等,并根据小学生爱读一些动漫书、小人书等特点,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报刊推荐给学生。同时也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和文章。如在教学第三册第六课《祖国山水多美丽》后,我就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反映祖国河山壮美的文章或图片然后开展一次《夸夸祖国好河山》的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把收集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又如上到《落叶》《动物过冬》等课文,我就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让他们自己从书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四)比赛促读。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比赛,一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成果,使他们的阅读成果有展示的舞台。所以,我在班中不定期的举行各种比赛:朗读、故事会、表演、读书知识竞赛等,并及时给予评价,评出几名优胜者,给予小小的奖励。这不但使学生在准备的同时,扩大阅读量,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外阅读的劲头更足了。
  总之,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放弃不是不负责,而是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负责,它意味着教师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块绿地,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在课外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汲取甜美的营养,如沐春风,如啜琼浆,让他们浸淫中华人文传统,让他们接触世界人文精华,那么,学生们自然会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2期
  2、《小学语文教学》2004、1总第257期
  3、《温州教育》2003  7-8期
  4、《农村课外阅读初探》   黄寅传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