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

【作者】 格桑普赤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语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广泛的积累材料。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论据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证明观点,因而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学生实现从心中有材料到文中会用材料的飞跃,做到能积累、会运用、有理有据有新意。
       关键词:语文 积累 运用
        那么,如何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的飞跃呢?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论据来有效地证明论点。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我把它简单总结为“三个反复”:老师反复提、学生反复说、综合反复写。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完成材料积累由陌生到熟悉的转化,并将议论文写作与语言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熟悉材料、灵活运用材料、精炼叙述语言、议论充分到位。
       一、教师反复提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材料的有意识积累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开始的。教师在课堂中、在周记的批改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关注作家生平、关注报纸杂志……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但是,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就如同学生记字词、背课文一样,学生的“积累本”里没少记,但要由本子进入学生的脑子,如果不反复说、说反复,那么很快就会被学生淡忘,结果是本中有、脑中空。因而,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只是做完了第一步,要完成陌生材料的“熟悉化”,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还要做到有意识的提及这些材料。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提及这些材料,实现材料的“熟悉化”呢?
  其一,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总结课文主旨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是自己写文章论证这一观点,自己将如何论证,拿什么材料论证?或者在讲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探讨本文出现的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这样做,既可以将作文教学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论据、提炼论点,同时课堂的讨论与发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又复习、熟悉了积累起来的材料。如,在讲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哪些观点?请说出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准确提炼观点,而且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和同学间的互相启发下,不仅能够做到会用论据、用新论据而且能够运用论据恰切的证明论点。
  其二,在周记评语中、作文讲评中反复提及积累起来的材料,并结合作文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在“作文交流园地”张贴运用材料新颖到位的学生作文,鼓励学生间互相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重新选择论据论证观点。可以指定事例,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方法不一而足,但训练的目的明确,即积累材料、理解材料、使用材料三位一体,综合在作文写作实践当中。
  其三,在试卷分析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运用材料。试卷的信息量大,不仅是平时学习情况的检验,更是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材料的“阵地”。整张试卷中,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试题,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积累。或是积累人物事迹,如古文阅读多是古代清官廉吏的事迹;或是积累名词佳句,如古诗鉴赏题中的诗词;或是积累名家名言、生活感悟或事例,如现代文大阅读多是名家名篇,或感悟生活,或阐发哲理,或点评往事,或叙事抒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材料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边积累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能否运用到试卷的作文题中,能否运用到我们写过的作文中、周记中……教师这种有意识的积累与引导,不仅丰富了一套试题本身的内涵、提升了试卷的使用价值,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勤思多想,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二、学生反复说
       使用材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反复说,就如同反复记忆才会记牢单词、默写课文一样,学生反复说才熟悉的快、记得牢、会运用。学生反复说的途径很多,比如说,课前演讲就是很好的方法。
        其一,讲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爱讲、有的讲,讲得好,写的就好。
  其二,必须提炼出论点。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同龄人,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往往是一些人共同感兴趣的,同龄人喜好的东西往往也会在同龄人中引发兴趣,于是,学生间的材料便可互通有无、多方积累。因为喜欢所以能牢记,材料也就不怕忘记。但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运用。
        其三,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讲新闻,做新闻评论。唐弢说:“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去采掘,去总结,只有总结得深,才能概括得高。”在讲喜欢的事的基础上,规定演讲内容,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做新闻评述。通过讲新闻,引导学生在关注文本、关注试卷的同时,也去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的生活,去积累新素材,并通过评论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深意,把握事件的本质,从而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三、综合反复写
        (一)仿写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了诗词单元后,诗词作品学到了不少,作家生平及名作也知道了不少,但时光是知道和了解还不行,还要能用、会用、用得好。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仿写:
        仿照下边的示例,请你选择一位诗人或词人,写一段文字,用以描述该诗人的特点。示例:李白——
        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总之,议论文写作离不开材料的积累,但积累的终极目的是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到、运用好自己积累的材料?我的经验就是这“三个反复”:老师反复提、学生反复说、综合反复写。让学生在反复中积累、在反复中熟悉、在反复中牢记、在反复中运用、在反复中实践提高,从而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生动化,进而实现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