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作者】 许 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自主性、能动性、开放性和人文性。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性的反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自主性   能动性   开放性  人文性   
        1.时代的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我们正在逐渐步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开展,知识原子式的爆炸、朝菌式的老化。因此,拥有知识和技术、蕴藏着巨大的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劳动者,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和财富,正替代传统倾向的资本和物质财富。知识经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所以,知识经济决定了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的现实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从上述意义上来讲,学习必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之生存就是一个无限学习的过程。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知识,知识取决于人。因此,知识经济必须以人为本,发扬人的客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客观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必须改革和创新,变革学习方式。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门课题。在我国,“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生长点,这势必引发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2.研究性学习基本理念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反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必然遵循的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自主性、能动性、开放性和人文性。
        2.1  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性是弘扬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自主选择确定研究专题,自主策划和开展研究活动,自主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自主评价和反思研究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习要拥有高度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因为在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进程中,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必须拥有自主选择性,我们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高度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力,全力以赴地营造环境,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获得全面充分地表现和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能动性:毛泽东说:“一切事物是要人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具有能动性。一个人的发展也必须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传统的观点过份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这三方面外因的影响,忽视了自身的个体能动性对于发展的内因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活动和行为在发展中的作用。事实上,人的发展不是由环境、遗传、教育消极决定的,它们只是人身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为发展的人及其自主性、积极性、能动地创造性活动。人之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决定因素。能动性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目的性和计划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研究性学习中预定的目标、活动方式、完成时间和步骤等,都体现其目的性和计划性。
        2.2.2创新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能够不单纯受役于现存世界之规范,而且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
        2.2.3  自我调控性。科学的发展表明,人的心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的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已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地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2.4  主动参与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主动地适应群体或团体的生活,知道并自觉遵守其规则,能为群体或团体所接受,且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互相尊重、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已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
        2.3开放性。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显著特征,它包括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变革指向的客体而开展起来的。环境对实践主体及其活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性因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以班级外推,直至学校、社区、社会。 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全体学习置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背景、场所、渠道、媒体和方式,使其在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多向沟通和接触中,认识世界,了解现象,体验人生,丰富感性认识和实践体验。
        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开放性是指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当代科学的发展既高度分化,更高度综合。在复杂的社会、自然、生产乃至人类自身的身心系统中,分割状态的单一性的学科问题基本上是没有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课题提出的问题。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激活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库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释放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潜能。
        2.4人文性。传统的教育偏重于维持性学习,使学习通过获得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重视学习摹仿继承功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思维单一僵化,缺乏个性和创新意识,在人文本质上与前人没有什么差异。作为创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则以其崭新的理念着力培养他们创新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独立意识、突破意识等。 同时,研究性学习还追求人格发展和谐性与特异性相统一。如此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不但能从容自如地适应现存世界,而且能够以强大的创新才能,主动积极地丰富、发展超越自我。
        3.结束语  学习,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研究性学习以其崭新的理念、强劲的势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必然掀起一场教育革命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