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高中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
【作者】 琼 吉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不仅要有知识,主要还得有兴趣,有感情,有科学的态度,有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新时代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做出新的理性思考,采取新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意识;必要性;对策
一、地理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土地、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和秀美的山川,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报效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21世纪人们将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特别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中学生必须树立起地理意识。密切地注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人类与环境的重大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办法。
新教材中将“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培养地理意识的几个对策
1、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提问
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2)激发探索奥秘的求知欲
讲文化景观与环境可以先用影片展现南方小桥流水和北方风沙袭击的情境来激发求知欲,陆地和海洋环境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自然灾害则用录像或是电影资料,都是再现情景方式,为地理教育内容的的呈现创造好的条件,从而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现实存在的地理现象作出评价,产生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地理思维
(1)独立探索,积极体验。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结合实际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2)锁定电视新闻地理,促进多方向分析问题。综合能力测试中往往强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通过经常见注报端的“某地的地震和海啸”报道,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从而领悟震级和烈度的关系,烈度的影响因素,海啸的成因及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连发性等等;而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际,就从伊拉克的位置、历史和资源入手,让学生了解开战的深层原因。分析时政热点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多关注热点新闻,并让思维向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平时要多考虑这个问题有没有可深入的余地?能不能转换不同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中央台《人与自然》、《走进科学》等又何尝不是一部部生动的地理教材,它取自大自然,又触及了广大的农村、边远的山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地理内容,为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地理意识起了作用。
(3)注重用图,培养多种能力,增强地理意识。学习地理知识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世界热点相呼应,能对事物、现象、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找到正确解决的方法。在这方面,地理学科有独到的一面,它有地图提供平台和隐藏信息。重视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关键,地图是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经常认图、填图,再把已有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可全方位提升能力。
3、培养地理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与竞争意识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培养主体互动合作意识。让学生自由组合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分头准备,每个组都可以提出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谁的方案更好呢?这激发了竞争意识,而“小组”又保证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里还可以形成讨论,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充分利用网络、地图等工具,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老师以适当的语言激励学生组与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4、变式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变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建构起来的知识,并通过“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新旧知识的迁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温故知新,产生成功体验。手段有: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创设实际的各种环境等,使问题呈现新面貌,而保持要领或实质不变,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兴趣、新联想进而灵活解题。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意识;必要性;对策
一、地理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土地、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和秀美的山川,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报效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21世纪人们将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特别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中学生必须树立起地理意识。密切地注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人类与环境的重大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办法。
新教材中将“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培养地理意识的几个对策
1、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提问
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2)激发探索奥秘的求知欲
讲文化景观与环境可以先用影片展现南方小桥流水和北方风沙袭击的情境来激发求知欲,陆地和海洋环境可以采用图片展示,自然灾害则用录像或是电影资料,都是再现情景方式,为地理教育内容的的呈现创造好的条件,从而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现实存在的地理现象作出评价,产生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地理思维
(1)独立探索,积极体验。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结合实际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2)锁定电视新闻地理,促进多方向分析问题。综合能力测试中往往强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通过经常见注报端的“某地的地震和海啸”报道,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从而领悟震级和烈度的关系,烈度的影响因素,海啸的成因及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连发性等等;而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际,就从伊拉克的位置、历史和资源入手,让学生了解开战的深层原因。分析时政热点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多关注热点新闻,并让思维向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平时要多考虑这个问题有没有可深入的余地?能不能转换不同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中央台《人与自然》、《走进科学》等又何尝不是一部部生动的地理教材,它取自大自然,又触及了广大的农村、边远的山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地理内容,为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地理意识起了作用。
(3)注重用图,培养多种能力,增强地理意识。学习地理知识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世界热点相呼应,能对事物、现象、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找到正确解决的方法。在这方面,地理学科有独到的一面,它有地图提供平台和隐藏信息。重视地图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关键,地图是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经常认图、填图,再把已有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可全方位提升能力。
3、培养地理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与竞争意识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培养主体互动合作意识。让学生自由组合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分头准备,每个组都可以提出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谁的方案更好呢?这激发了竞争意识,而“小组”又保证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里还可以形成讨论,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充分利用网络、地图等工具,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小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老师以适当的语言激励学生组与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4、变式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变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建构起来的知识,并通过“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新旧知识的迁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温故知新,产生成功体验。手段有: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创设实际的各种环境等,使问题呈现新面貌,而保持要领或实质不变,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兴趣、新联想进而灵活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