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起步作文培养的“五大法宝”
【作者】 柳晓双
【机构】 民族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三年级学生开始学写作,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那该怎样教学生写作确实让人头疼,下面结合平常的教学谈谈起步作文培养的五点做法:
一、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由模仿到创造,为创造性习作打基础。
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仿写,重在形成,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少约束多鼓励,少限制多放手,让学生“率性而为”,树立习作的信心。
三、品读优秀范文,给学生以真实的启发。对于来自他人的作品,教师要认真地进行筛选。只有具有典型意义和迁移价值的,才能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在赏析时,学生可先多读几遍有关文字,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赏析。对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这一写作知识,不一定要明确地提出,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品读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写作要领。
四、教给修改方法,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进述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我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习作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原始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五、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构思、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习作是极富个性的精神产品,其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言表达等因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要“感情真实”。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追求“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把握习作教学的真谛,积极引导学生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的每一过程,教师都要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习作才能,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稳扎稳打地把好作文起步关。
一、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观察是作文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写下来。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有序观察法,定时、定点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由模仿到创造,为创造性习作打基础。
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仿写,重在形成,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少约束多鼓励,少限制多放手,让学生“率性而为”,树立习作的信心。
三、品读优秀范文,给学生以真实的启发。对于来自他人的作品,教师要认真地进行筛选。只有具有典型意义和迁移价值的,才能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在赏析时,学生可先多读几遍有关文字,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赏析。对于“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这一写作知识,不一定要明确地提出,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品读中,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写作要领。
四、教给修改方法,培养自改作文的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进述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我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习作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原始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五、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我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构思、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誊清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习作是极富个性的精神产品,其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言表达等因素。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要“感情真实”。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追求“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把握习作教学的真谛,积极引导学生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的每一过程,教师都要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习作才能,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稳扎稳打地把好作文起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