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 范媛媛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多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进行探究,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建立完善的语文学习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革新教学观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还比较普遍,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学生只是听客。这种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教学,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我们要还学生真正的“课堂”,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坚持以启发式为教学指导思想,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学与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滞后的教育方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是个高科技的社会,我们经常与网络信息打交道,所以只要正确引导,其实上网搜寻资料、处理信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
  二、 营造课堂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是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是否接受了知识,是否存在疑问,这样 的教学几乎受益不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唯我独尊,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消除对权威的畏惧心理,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我们不 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鼓励的 话语都会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让学生感受发自教师内心的关爱,从而激起他们回报的情 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从两个角度谈谈。
  1、语言感染,酿就兴趣。
  语文教师除具备有准确、生动、活泼、得体的语言外,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媒体功能,以身垂范,就连日常言语中也都注意情感性,“披文入情”,以言传情,力求“情信而辞巧”,使自身的语言成为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磁场”,最大限度地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由“敬羡”生发“尊师循道”的心态,在“以师为范”的内驱力促进下,勃发学习语文的激情。在教学语言方面于漪、洪镇涛等老师富于感情、亲切自然、层次清楚的教学语言为我们语文老师树立了榜样。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教师若能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将使学生学习语文天地开阔,兴趣高涨。语文活动很多,如书法、演讲、作文等各种竞赛活动;朗诵会、故事会、各种讲座等集会;还可组织文学社、兴趣小组以及参观访问等。
  四、 善于设置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我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五、 开展说话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并不被重视,教师的一言堂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说话练习中,教师除了能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要求:说话时有中心,有条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观点要清晰、有理有据,说话考虑对象、场合,学会倾听等等。更可以让他们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共享情感,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语文世界的美妙。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