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情境教学是点燃兴趣的“火种”
【作者】 李用兰
【机构】 广西梧州岑溪市筋竹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 创设情景,点燃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新课改的教育新目标,变厌学为乐学。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阐述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希望对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深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 体验性学习 实施策略 实施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变“厌学”为“乐学”,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教学的基础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的和知识体验的方法。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呢? 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呢?
一、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节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然后听课文配乐朗诵。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
二、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
比如,在指导朗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文字里的信息便会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忽略了,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想想,能这样喜形于色吗?”他们顿时领悟,再读就成了“窃读”,进入一种入情入境的朗读。
三、快乐游戏,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喜欢与自己的小伙伴玩游戏的年龄,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教学联系起来,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既然学生喜欢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让学生在“玩”中学呢?让游戏进入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学的开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玩猜字谜的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字谜,尽量准备课堂上学习的新的汉字的字谜,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新学到的汉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创设游戏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儿童特别喜欢故事的特点,形象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相机导入新课。
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大熊猫》这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像熊比熊小, 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是它家”。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课堂结束之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弱下去,出现疲劳。我们选择与文字描写相符合的音乐,让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现,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会加深许多。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结束时也来一段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再现,学生听着、看着,也会或唱或诵,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一点儿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这些不易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萌生。
总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创设情境,并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点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建平《亚太教育》。
3、贾国清《教育教学论坛》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 创设情景,点燃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新课改的教育新目标,变厌学为乐学。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阐述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希望对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深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 体验性学习 实施策略 实施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变“厌学”为“乐学”,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教学的基础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的和知识体验的方法。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呢? 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呢?
一、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节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然后听课文配乐朗诵。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
二、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
比如,在指导朗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文字里的信息便会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忽略了,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想想,能这样喜形于色吗?”他们顿时领悟,再读就成了“窃读”,进入一种入情入境的朗读。
三、快乐游戏,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喜欢与自己的小伙伴玩游戏的年龄,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教学联系起来,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既然学生喜欢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让学生在“玩”中学呢?让游戏进入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学的开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玩猜字谜的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字谜,尽量准备课堂上学习的新的汉字的字谜,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新学到的汉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创设游戏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儿童特别喜欢故事的特点,形象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相机导入新课。
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大熊猫》这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像熊比熊小, 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是它家”。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课堂结束之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弱下去,出现疲劳。我们选择与文字描写相符合的音乐,让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现,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会加深许多。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结束时也来一段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再现,学生听着、看着,也会或唱或诵,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一点儿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这些不易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萌生。
总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创设情境,并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点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建平《亚太教育》。
3、贾国清《教育教学论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 体验性学习 实施策略 实施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变“厌学”为“乐学”,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教学的基础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的和知识体验的方法。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呢? 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呢?
一、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节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然后听课文配乐朗诵。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
二、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
比如,在指导朗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文字里的信息便会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忽略了,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想想,能这样喜形于色吗?”他们顿时领悟,再读就成了“窃读”,进入一种入情入境的朗读。
三、快乐游戏,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喜欢与自己的小伙伴玩游戏的年龄,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教学联系起来,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既然学生喜欢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让学生在“玩”中学呢?让游戏进入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学的开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玩猜字谜的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字谜,尽量准备课堂上学习的新的汉字的字谜,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新学到的汉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创设游戏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儿童特别喜欢故事的特点,形象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相机导入新课。
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大熊猫》这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像熊比熊小, 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是它家”。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课堂结束之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弱下去,出现疲劳。我们选择与文字描写相符合的音乐,让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现,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会加深许多。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结束时也来一段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再现,学生听着、看着,也会或唱或诵,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一点儿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这些不易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萌生。
总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创设情境,并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点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建平《亚太教育》。
3、贾国清《教育教学论坛》
摘 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点, 创设情景,点燃兴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新课改的教育新目标,变厌学为乐学。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概念和方法,阐述了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希望对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深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 体验性学习 实施策略 实施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变“厌学”为“乐学”,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为教学的基础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的和知识体验的方法。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呢? 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呢?
一、巧妙导入、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节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然后听课文配乐朗诵。优美、凄惋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
二、品词朗读,创设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魏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像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
比如,在指导朗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文字里的信息便会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忽略了,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想想,能这样喜形于色吗?”他们顿时领悟,再读就成了“窃读”,进入一种入情入境的朗读。
三、快乐游戏,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还处在活泼好动、喜欢与自己的小伙伴玩游戏的年龄,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特点,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教学联系起来,实现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既然学生喜欢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何不让学生在“玩”中学呢?让游戏进入课堂,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学的开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玩猜字谜的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字谜,尽量准备课堂上学习的新的汉字的字谜,通过猜字谜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这些新学到的汉字,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创设游戏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儿童特别喜欢故事的特点,形象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相机导入新课。
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大熊猫》这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像熊比熊小, 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是它家”。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课堂结束之际,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弱下去,出现疲劳。我们选择与文字描写相符合的音乐,让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现,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会加深许多。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课《七律·长征》,结束时也来一段音乐、形象、文字的综合情境再现,学生听着、看着,也会或唱或诵,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红军的敬仰,感受先辈的英勇牺牲精神和乐观精神,激起一点儿对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珍惜,这些不易产生的真情实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自然萌生。
总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创设情境,并让情境教学成为点燃兴趣的“火种”,点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周建平《亚太教育》。
3、贾国清《教育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