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严格学生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 巴桑次旦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校管理工作是领导者、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四位一体的复杂活动。目前的学校管理思路混乱,整个管理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科学性,各种矛盾尖锐。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就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礼记 学记》中说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对学生严格管理,从严要求,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培养合格人材的必要手段。这里的严,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教育要严而有度。度,就是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要标准适当,既要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又要照顾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脱离实际。
学生管理者的构成中,管理能力可以不是第一位的,他不一定是学校中管理能力最强的一个,但他又必须是属于最优秀的群体中的一员,管理者如果对自己要求比较严,自律意识强,在管理工作中高人一筹,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威信去参与学生的管理。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父爱的同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具体体现在做人的教育上,体现在对人的人品、人格、品德、品行、道德、修养、素养、教养、涵养、情操、礼貌礼仪、风范魅力、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的要求上。对学生“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到:
“严”而不厉。学校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自卑……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我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召开班会,与学生一起制订出非常细致的班规,用千分制来考核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班主任是比较严格的。当有学生违反了班规时,我首先与当事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这样,既教育了违纪学生,同时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学生们很快就会树立“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观念。
“严”而有度。“度”就是范围、分寸。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同样的问题,比如迟到,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简单地批评、草率地处理,而要用“心”去了解问题,用“爱”去把握解决问题的度,合情合理地化解问题。
“严”而有情。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目前进入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上是:他们的学习、生活、纪律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有的受家长的责骂、受同学的白眼,个别的家长干脆将学生送进学校之后一概不理,学生在家缺少家庭温暖,在校受个别教师的挖苦、白眼和同学们的嘲讽之中,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创伤,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自己的真实心理不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性格趋于自我封闭,整天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我首先是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而是用真诚、热情、真挚、清醒、负责、严格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沟通,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在爱护、信任的气氛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接受老师的劝说,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开启他们的闭锁的心灵,并把班主任的劝说、要求等转化成信念,并逐步付于行动。
“严”以人为本。当前时代要求教育要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最主要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因此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正当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严”要重视文化建设。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总会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终会变成现实。
《礼记 学记》中说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对学生严格管理,从严要求,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培养合格人材的必要手段。这里的严,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教育要严而有度。度,就是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要标准适当,既要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又要照顾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脱离实际。
学生管理者的构成中,管理能力可以不是第一位的,他不一定是学校中管理能力最强的一个,但他又必须是属于最优秀的群体中的一员,管理者如果对自己要求比较严,自律意识强,在管理工作中高人一筹,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威信去参与学生的管理。
“严”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父爱的同时,给学生起码的尊严,具体体现在做人的教育上,体现在对人的人品、人格、品德、品行、道德、修养、素养、教养、涵养、情操、礼貌礼仪、风范魅力、举止风度和人文精神的要求上。对学生“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到:
“严”而不厉。学校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自卑……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我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因此,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召开班会,与学生一起制订出非常细致的班规,用千分制来考核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班主任是比较严格的。当有学生违反了班规时,我首先与当事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严格地按照班规的具体条款,对违纪的学生进行奖罚分明的处理。这样,既教育了违纪学生,同时对于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也起到了一种警示作用,学生们很快就会树立“遵守纪律光荣,违反纪律可耻”的观念。
“严”而有度。“度”就是范围、分寸。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同样的问题,比如迟到,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简单地批评、草率地处理,而要用“心”去了解问题,用“爱”去把握解决问题的度,合情合理地化解问题。
“严”而有情。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目前进入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上是:他们的学习、生活、纪律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有的受家长的责骂、受同学的白眼,个别的家长干脆将学生送进学校之后一概不理,学生在家缺少家庭温暖,在校受个别教师的挖苦、白眼和同学们的嘲讽之中,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创伤,心理素质比较脆弱,自己的真实心理不愿向别人透露,自己的性格趋于自我封闭,整天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我首先是不厌恶、不嫌弃、不疏远他们,而是用真诚、热情、真挚、清醒、负责、严格的态度与他们进行沟通,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用心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在爱护、信任的气氛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接受老师的劝说,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开启他们的闭锁的心灵,并把班主任的劝说、要求等转化成信念,并逐步付于行动。
“严”以人为本。当前时代要求教育要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最主要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因此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学生的正当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学生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严”要重视文化建设。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总会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终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