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作者】 邱树利
【机构】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数与计算,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计算教学 思想策略 兴趣激发
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潜移默化,开放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在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如极限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和建模思想及猜想、验证等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中蕴涵的这些思想方法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会、掌握。如“小数除以小数”就可以借助“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小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并自主探索出计算方法。又如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目,并从中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在多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中就渗透了“优化”思想。
二、发散思维,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通俗地讲,解题即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是独立解决一个学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仅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计算教学应减少知识传授的成分,同时加强计算教学中策略选择的因素。而且我觉得,计算教学的重点不应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应具策略性知识。例如:48×25=12×(4×25)或48×25=8×25×6;用乘法分配律考虑:48×25=(40+8)×25=40×25+8×25;从积不变规律考虑:48×25=48×100÷4,甚至有个学生认为可不可以这样算:48×25=40×20+8×5。对于这些猜想教师要采取“暂缓判断”的原则,不立即下不对的结论,或不予理睬,而应当让他充分说明他的想法,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并对答法进行组合和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
现今计算课大多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探索的空间大小。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思维去定向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泯灭了。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只有在合作中,计算过程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和合作,增强团队互助的精神,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化成百分数,把0.46,1.2,0.005,3化成百分数。教师就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得出0.46=46%,1.2=120%。0.005=0.5%,3=300%,并总结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采取一人报任意一个小数如:0.3,2.91,1.003,4.98……其他组员报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发挥了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培养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四、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以往的计算教学教师指令性要求太多,学生自主性机会较少,很多要求仅仅是为了达到计算过程的完整和规范,计算速度与正确性,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学习缺乏探究味,思维含量不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把自主探索学习引入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将得到充分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这节课时,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在两班级进行实验。案例1:出示1.8×4,今天我们要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然后讲解列竖式的方法,再接着讲解计算方法,案例2:出示1.8×4,问:你要知道1.8×4积,有什么方法?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出示2.7×8,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又快又正确,从中得出计算方法。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像案例1那样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的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学生的活动应该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
实践开放性的计算教学过程,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学习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丽慧.小学计算教学浅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2]刘为云.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0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计算教学 思想策略 兴趣激发
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潜移默化,开放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在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如极限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和建模思想及猜想、验证等方法。在计算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中蕴涵的这些思想方法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领会、掌握。如“小数除以小数”就可以借助“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小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并自主探索出计算方法。又如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目,并从中选择最简便的计算方法,这样在多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中就渗透了“优化”思想。
二、发散思维,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通俗地讲,解题即可理解为解决问题,是独立解决一个学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仅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计算教学应减少知识传授的成分,同时加强计算教学中策略选择的因素。而且我觉得,计算教学的重点不应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应具策略性知识。例如:48×25=12×(4×25)或48×25=8×25×6;用乘法分配律考虑:48×25=(40+8)×25=40×25+8×25;从积不变规律考虑:48×25=48×100÷4,甚至有个学生认为可不可以这样算:48×25=40×20+8×5。对于这些猜想教师要采取“暂缓判断”的原则,不立即下不对的结论,或不予理睬,而应当让他充分说明他的想法,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并对答法进行组合和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
现今计算课大多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探索的空间大小。教师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思维去定向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泯灭了。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只有在合作中,计算过程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和合作,增强团队互助的精神,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化成百分数,把0.46,1.2,0.005,3化成百分数。教师就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得出0.46=46%,1.2=120%。0.005=0.5%,3=300%,并总结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采取一人报任意一个小数如:0.3,2.91,1.003,4.98……其他组员报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发挥了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培养了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四、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以往的计算教学教师指令性要求太多,学生自主性机会较少,很多要求仅仅是为了达到计算过程的完整和规范,计算速度与正确性,而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学习缺乏探究味,思维含量不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价值。把自主探索学习引入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将得到充分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这节课时,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在两班级进行实验。案例1:出示1.8×4,今天我们要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然后讲解列竖式的方法,再接着讲解计算方法,案例2:出示1.8×4,问:你要知道1.8×4积,有什么方法?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出示2.7×8,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又快又正确,从中得出计算方法。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像案例1那样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的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假设,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加入,学生的活动应该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
实践开放性的计算教学过程,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学习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丽慧.小学计算教学浅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
[2]刘为云.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