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作者】 马世登 闫祎希 陈继娜

【机构】 广东东软学院大学生创业中心英语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追溯学习理论的发展,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有效的实现SCL,对课程设计的流程、组织、方法、问题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代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如何评价课程质量展开了探讨和反思,并就课程质量标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SCL;建构主义;课程设计;课程质量标准;MOOC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learning and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SCL) embedded in the Constructionism for modern education. It also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o apply the SCL, with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to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teaching methods with respect to learning sequences,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etc. 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reflection on curriculumquality evaluation, and statements on the quality standards.
  Key words: SCL,MOO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1、引言
  人们在深入对文明盛衰和民族复兴的反思过程中,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改进教育,创新和竞争力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学习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兴起,教育从业者重新认识21世纪的学习和教育。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新时代学生情况的变化,新兴学习科学倡导学习环境的创设,提出教师要从系统化设计走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把课程教学的设计应用到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促进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为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解决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各种各样的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或者学习活动管理系统来组织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在线学习、虚拟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逐步兴起。近期市场调研机构巴布森(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联合培生发布美国 2013 年在线教育统计报告《成绩的变化:追踪 2013 年美国在线教育》。目前,美国在线教育注册人数超过 710 万,占全美高校学生数的 33%。90% 的研究员认为,在未来 5 年内将会有大量大学生加入在线学习领域;仅有5% 的高校或教育机构目前提供 MOOC,另外有 9.3% 的学校正处于计划阶段。仅有 23.2% 的教育研究人员认为 MOOC 可以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线上教育方式;约 65% 的人认为 MOOC 颁发的认证会造成高等教育学位学历混乱,这个比例比 2012 年上升了 20%。
  作为教育的从业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理应关注“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的活动规律”,以及与学习活动的所有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并关注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以及在线教育的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
  2 学习科学的兴起,人们重新审视学习与教学
  在2014年中英合作“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设计”的培训中,我们有幸学习并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以下简称:SCL)。在传统教室环境中实现SCL的基础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开展SCT呢?如何保证在线学习课程质量?如何评价这些课程质量和效果呢? 
  2.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演化
  教育理论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进化过程:从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教育技术辅助教师提高呈现刺激物的效率,到后来“学习是信息加工理论”。其中以迪克和凯里(W.Dick & L.Carey)的教学的系统化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比较典型。
  现在学习科学认为学习是基于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创新性等,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人们关心更多的是基于网络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特别是MOOC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强调为学习者设计情景和自愿,其主要的理论观点、设计步骤和具体内容:
  1.1.1 知识的建构性:知识总是处于“客观”与“建构”纬度两端中间的某一个区域。人们更加强调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学习的含义是知识的建构,教学的含义是学习环境的创设。
  1.1.2 知识的社会性:学习和掌握知识处于“个人”与“社会”维度的某个区域。知识是内含在团队和某种共同体之中,是集体认知和集体智慧的形成。学习的含义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教学的含义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形成“学习者组织”。
  1.1.3 知识的情景性:知识处于“文本”与“真实情景”纬度中间的某个连续区域。知识是个人和客观情景互动的产物,是实践、体验、经验的成果。学习的寒食是学习者的社会参与,教学的含义是构建实践体系让学习者参与、体验。
  1.1.4 知识的复杂性:知识是主观认知、不稳定的复杂的,甚至是难以直接表达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复杂的知识不能用单调、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学习的含义是掌握知识构成的不同方面,教学更关注学生知识构建的个性个独特性。
  1.1.5 知识的创造性:知识具有“已知性”(explicit knowledge)和“创造性”(tacit knowledge),需要在已知和未知中进行互动和、转化。学习的要义是在已知的知识中在行动模式和情感模式中发挥作用,去认知新的事务。教学则是在促进隐含在已知知识的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作用。
  2.2 信息化条件下的SCL教学实践活动
  如果你现在去问一线老师,你会发现一线老师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非常不理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转变观念上,需要帮助和指导老师掌握并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要为基层教师提供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具体的抓手、支架、平台、工具、资源。
  信息时代的教育,任何一名教师、一所学校或机构如果希望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或培训,就需要有一个支持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平台和工具。随着国内课程设计平台方面资料的陆续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和了解课程设计平台,并逐步开始使用它。从全世界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师要成长为课程设计者将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而支持教师实现“课程设计者”梦想的就是“课程管理系统”(CMS)。人们对知识的不同观点实际上学习理论与课程理论最底层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学习、教学、学校教育的看法,决定了人们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学生和家长的教学信息窗口;
   作为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公告栏、日程表、协作学习的中心;
  作为师生实时交流的社会和传播网络环境;
  作为向学生提供远程学习内容和课程的平台;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协作进行教学工作提供渠道。
  在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传至国内,一些教师积极参与,进行探索实践;一些教师借口没有条件,等待观望;而另一些教师则持反对态度,以为不合国情、校情。面对众说纷纭,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重新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方能在复杂的事物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今天,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必然影响到课堂结构改革。“翻转课堂”借信息技术之力,重构教学流程,改变教学结构,凸显“学生为中心”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核心的地带。从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来看,“翻转课堂”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1973年在《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一书中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90%以上)都可以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但传统教学在“统一进度”的制约下,无法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所谓“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由老师用教科书面授;有的用电脑、手机看教师定制的微视频;可以用QQ、微信与同学聊聊教学主题,或向外地甚至国外的同伴、师长求教。学生围绕教学主题,打开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之类的专题网站,搜索相关知识;也可以登录到世界顶级大学的网站,如北大、哈佛的虚拟实验室去看相关的实验。
  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高控制性、无法顾及学生差异”的教学弊端的反思和改良,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凸显“主动”、“交互”、“差异”等教学本质和规律,推动了课堂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还有什么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更具价值的呢?
  教师首先应转变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理解、运用、在交互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经验、批判反思。
  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应该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承担责任。没有自主学习的体验和实践,无法学会学习。教师要积极思考以怎样的内容、形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维持者和激励者。因此教师应更准确地把握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和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3 关于课程质量的评价标准
  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在发达国家日渐普及,面对发展迅猛的在线学习需求,如何更加关注提高课程质量,避免教学质量下降的风险。 2008年,北美在线学习委员会(NACOL)通过调研,制定了“国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 (National Standards of Quality for Online Courses),目的是向国家、地区、在线程序和其他组织提供一套在线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技术、学生评价和课程管理的质量准则和指导方针。 “国家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对在线课程设计和管理的一系列标准和评价量规,对我们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有参考价值:
  4结语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教育机构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把课堂还给教师和学生的新理念,已经耳熟能详。而真正能把新的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真正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可供教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需要一线教师自己去创新和实现。
  作者简介:马世登(1974-)男,汉族,籍贯:山东,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理论
  闫祎希(1984-)女,汉族,籍贯:四川,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陈继娜(1980-)女,汉族 籍贯:河南,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