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陈 琳
【机构】 太平乡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城乡差异的不断缩小,农村幼儿教育倍受老百姓的关注。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农村幼儿教育体制等问题导致了农村幼儿诸多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成长。为此,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农村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关爱。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在农村,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照顾,或者家长自己忙于农活对子女无暇顾及,或是毫不重视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和有效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2、缺少亲情,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全。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有些农村幼儿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其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的缺陷性格,对其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受社会不良影响,耳濡目染,造成行为偏差。
农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毫无约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容易接收到一些不良的信息,耳濡目染,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说脏话,一不高兴就动辄打骂,在长时间的“熏陶”下, 也会养成爱说脏话,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随便打人的坏习惯。
4、学前教育缺失,教育资源缺乏,幼儿受教育程度低。
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并为普遍独立办学,绝大部分是和义务教育合在一起,因此,造成教育资源缺乏,办学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和教育理念跟不上,加之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重视,都不愿将孩子送到幼儿班,最终导致相应的行为规范教育缺失。
二、矫正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1、尽“教子之责”,给幼儿关爱与教育。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的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因此,家长首先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其次是主动与子女的学校及任课老师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2、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学能力。
一是农村应尽快启动单设幼儿教育办学工程,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增强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和充实幼儿办学资源。三是多组织进行幼教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养。
3、深入了解幼儿,有的放矢。
要帮助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就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只有探明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外病因,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对症下药,开具“药方”,才能药到病除。比如有的幼儿不讲究个人卫生、随地吐痰;有的喜欢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厌学;有的不爱劳动、爱讲脏话等。要想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做到随时注意观察其言行举止,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就防微杜渐,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首先应该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并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不良习惯,如果幼儿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就谈不上纠正了这种习惯。其次是帮幼儿把握好开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对纠正不良习惯至关重要。再次,帮助学生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习惯的改变,在取得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4、社会各界给幼儿更多的关爱和正能量。
社会是每个人赖以成长的大环境,而幼儿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我们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幼儿能正确的对待人、事物,同时社会各界应该给农村幼儿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帮助;给幼儿传递更多的文明、美好、积极向上的东西;才能使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
总之,纠正农村幼儿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坚持不懈。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社会将来的栋梁,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用心血浇灌幼儿之花,才能使未来的社会更加鲜艳夺目,充满希望!
一、农村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关爱。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在农村,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照顾,或者家长自己忙于农活对子女无暇顾及,或是毫不重视家庭教育,导致幼儿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和有效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2、缺少亲情,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全。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有些农村幼儿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其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久而久之容易养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的缺陷性格,对其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受社会不良影响,耳濡目染,造成行为偏差。
农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毫无约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容易接收到一些不良的信息,耳濡目染,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家长说脏话,一不高兴就动辄打骂,在长时间的“熏陶”下, 也会养成爱说脏话,脾气暴躁、冲动易怒,随便打人的坏习惯。
4、学前教育缺失,教育资源缺乏,幼儿受教育程度低。
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并为普遍独立办学,绝大部分是和义务教育合在一起,因此,造成教育资源缺乏,办学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和教育理念跟不上,加之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重视,都不愿将孩子送到幼儿班,最终导致相应的行为规范教育缺失。
二、矫正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1、尽“教子之责”,给幼儿关爱与教育。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的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因此,家长首先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其次是主动与子女的学校及任课老师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2、加强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学能力。
一是农村应尽快启动单设幼儿教育办学工程,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增强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和充实幼儿办学资源。三是多组织进行幼教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养。
3、深入了解幼儿,有的放矢。
要帮助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就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只有探明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外病因,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对症下药,开具“药方”,才能药到病除。比如有的幼儿不讲究个人卫生、随地吐痰;有的喜欢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厌学;有的不爱劳动、爱讲脏话等。要想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做到随时注意观察其言行举止,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纠正,就防微杜渐,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老师首先应该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并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不良习惯,如果幼儿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就谈不上纠正了这种习惯。其次是帮幼儿把握好开头。万事开头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对纠正不良习惯至关重要。再次,帮助学生持之以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习惯的改变,在取得胜利之前,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难免“功亏一篑”。
4、社会各界给幼儿更多的关爱和正能量。
社会是每个人赖以成长的大环境,而幼儿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我们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幼儿能正确的对待人、事物,同时社会各界应该给农村幼儿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和帮助;给幼儿传递更多的文明、美好、积极向上的东西;才能使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
总之,纠正农村幼儿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坚持不懈。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社会将来的栋梁,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幼儿的教育问题,用心血浇灌幼儿之花,才能使未来的社会更加鲜艳夺目,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