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初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

【作者】 陈 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翻开初中化学新教材课本,跃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页页赏心悦目的色彩,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这简直就是一本吸引人的科普读物!这样的一本书就仿佛招唤着正处在求知欲旺盛期的学生,当学生们急于想学到当中的化学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用好这本新教材呢?
        一、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冲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材的巧妙安排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言歇,但它需要教师心领神会的实施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显现出它的魅力。在我们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知识零碎、繁杂,化学教师总是细针密线,把知识嚼得烂烂的,说得细细的,惟恐漏掉半点蛛丝马迹,上课可谓天衣无缝,而实际上我们却走入了一个误区,这种“完美”恰恰就是一种不完美,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德能力的培养。上课有下岗感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教师主宰课堂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我们不能抱着陈旧的观念舍不得放下,给学生多留些空白吧,思维的翅膀才会飞得更有力,创新的幼苗才会长得更健壮。
        未来的教学,教师不再是权威,也不是导游,而只是随处可见的指路人,到底怎么走,还得看学生自己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要主动构建信息才行,这种构建不可能由他人代替。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讲得越祥细,学生的心智就越处在一种懒惰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广阔天空,以达到让学生多思多想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对书本的阅读
        新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其中自学能力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化学科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刚接触阅读会很不习惯,他们阅读起来显得盲目、无序,甚至心不在焉。怎样来调整学生的阅读习惯,变不会阅读到会阅读呢?
        1.理论联系实践,巧设认知冲突
        在教育心理学上,“认知冲突”就是造成学生对某个问题急于要解决它,但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旦造成这种心理状态,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动力,这时学生处于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此时真是让学生阅读的好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无法则,学无定则,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以问题引导阅读,善设阅读的焦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没有重点,走马观花,是事而非,为了避免学生茫乱地阅读,可以设计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为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运用问题可以启动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景中,这时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集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重视知识的联系渗透
        1.重视本学科的知识联系渗透
在知识渗透过程中,能形成一种熟悉的陌生,学生觉得将要学习的知识并不“陌生”,有亲切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入学习。在新教材课本中不乏知识渗透的例子,例如:讲了氧气的性质后,渗透进了氧化反应、氧化剂、氧化物等概念,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化学老师开始很难理解知识点的这样贸然出现,现在似乎有些领悟,当在熟悉中看惯了那些普通的东西,突然出现一棵好奇怪的,强烈的好奇心迫使学生想追根问底,这不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巧妙的设计吗?
        做化学老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把化学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给学生,就象蜘蛛编网一样,循序渐进有小到大织成一张越来越大的化学网,而不是把知识揉成结实的团硬塞给学生,造成不理解知识的堆积,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我们要让学生在一个个鲜亮的渗透中猎取知识,逐渐把知识延伸到无穷远。
        2.重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渗透
        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渗透。如在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查资料得到的数值相接近,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为什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呢?这就涉及自然界中碳循环问题,与生物学的关系较密切。
        四、重视STS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英文缩写,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取得辉煌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性的人口、粮食、健康、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些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无不与化学研究有关。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以阅读的方式巧妙的安排了这些内容。例如:制造潜艇、宇宙飞船的合金材料、纳米技术、金属的切割与焊接、C60、高分子合成材料、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水的污染及防治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空气污染指数、绿色化学等相关的词汇。在教学中要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用大量具体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STS的关系。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的发展的责任感。
        五、重视全面辨证的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对学生学化学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个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鼓励、鼓励、再鼓励。“给赞美以赞美”,“给批评以批评”。要做到评价内容全面化,重素质,重过程,重表现。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实行多方评价,即发动学生本人,同学,学习小组,教师,家长以及各方面的有关人士参与评价,形成合力,共同关心,促使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以上是我在初中化学新教材实施中的一些看法,在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陪着学生一起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的身心在探究和创新活动中处于全开放的状态,在探索和尝试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