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先秦儒家修身方法及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 赵 翀

【机构】 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无比巨大的深远影响。其中先秦儒家的修身方法,更是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并古为今用。
  关键词:先秦儒家  修身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主流。其中先秦儒家的修身方法,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中,关于自我修养的论述丰富深厚。儒家先贤以自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对自我修养进行了阐述,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并具东方特色的修身方法理论,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先秦儒家修身方法的含义及其存在的依据
  (一)修身的内涵
  “修身”,即修身养德,是人类道德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以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道德规范为标准而进行的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的活动和过程,是使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不断适应社会规范的要求,逐步融入整个社会生活并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修身方法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个人道德修养方法。它的本质是自我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是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传授知识,受教育者接受、内化这些知识,并通过多次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内化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修身方法就是个体用于内化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方法。
  (二)修身的依据
  1、先秦儒家的修身方法,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当时,我国奴隶制度正走向崩溃,新兴的封建制日益趋向成熟。为了适应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周礼分崩离析,百家争鸣。所有这一切,都为先秦儒家修身方法的孕育成熟,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2、先秦儒家从不同角度,把人性问题作为修身思想的根据和出发点,但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是人与禽兽区分的根本所在,人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袪恶扬善,变恶为善。
  3、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4、儒家以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是人的本质为出发点,论证说明了“修身”的可能性完全在于人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先秦儒家修身方法的主要内容
  在孔、孟、荀等儒家学者看来,人们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进取,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为引导人们有效地进行自我修养,先秦儒家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一)学思并重
  在倡导人们积极进取、进行自我教育中,儒家强调学思并重。
  只有“为仁”的动机,而不努力去学习道德知识或疏于此种学习,就不可能真正“为仁”2子夏曰:“君子学以致其道。”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把“学”作为做“君子”和自立的根本。孔子曾对仲由说过“六言六蔽”,把“学”放到道德修养的重要地位。孟子则把学放在了“明人伦”的高度,说“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荀子专门作有《劝学篇》教导人们学习,他说:“学不可以已。”在《性恶篇》中,更明确地提出“积学而不息”的口号。
  儒家不仅强调“学”,也注重“思”,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时如果不积极思考,就会毫无所得;思考如果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在思考中进行主动的学习。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虽然把“学”放在“思”之上,但并未否定“思”的特有功能。他说:“思索以通之”,“闲居静思则通”。
  (二)克己、自省、内求
  孔子强调用社会道德准则约束自己,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把克己的办法具体化为四个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自省也称为内省或反省。孔子说:“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总之,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经常反复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遵循了道德原则,这是一种在道德修养上严于律己的思想。、
  孟子提出“反省内求”的方法,就是主张把“反省”与“内求”结合起来,即一方面通过反思领悟某种道理,另一方面从自身求取善良美德的本性,并将其发扬光大。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求其放心”,二是“反求诸己”,三是“反身而诚”。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要经常检查自己,以免犯错误。“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
  (三)迁善改过
  《中庸》里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箭没有射在靶子上,怪射箭的人没有射正。射得正了,自然会射中。因此,错误往往由自己产生,所以要先检查自己的错误。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关键是怎样对待缺点、过失和错误。有的人竭力掩饰,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有的人则光明正大,不怕别人知道,并决心改正,不再重犯。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所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也曾勉励自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提出要学习别人之所长,“圣人百世之师也”。听到伯夷之清风则“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听到柳下惠之和风则“薄夫敦,鄙夫宽”,“闻者莫不兴起也”。要“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四)慎言力行
  儒家在处理言与行的关系上,提倡慎言力行。即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言行相符,慎言敏行,努力将道德行为准则付诸实践。
  孔子十分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强调道德修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通过实践在严格的环境中去磨练自己,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孔子要学生“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君子是“耻其言而过其行”的。他提倡言行一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孔子的影响下,儒家形成了崇尚力行的风气。
  孟子也明确主张言行一致,反对“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他还进一步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身体力行地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才能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最终开创伟大的事业。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其道百举而百陷也。”这些都反映了荀子重行的基本思想。
  儒家所提倡的躬行践履的自我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中最富科学性与先进性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修养观关于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要求。如果儒家倡导的反省内求、克己慎独的自我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唯心主义的思想成份的话,那么,躬行践履的方法却可贵地体现了儒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辉。
  (五)慎独
  “慎独”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的意识、情绪进行自我管理和自觉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君子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从隐蔽处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在微小处最能显出一个人的灵魂。
  三、先秦儒家修身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先秦儒家的修身方法有它时代、阶级和认识的局限性,但儒家认为经过个人道德修养而达到理想人格及其追求方法,不仅是可取的,而且应加以发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有效性,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以下问题:
  1、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作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个体价值追求的引导;过于强调教育者的灌输作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认知到践行的转化。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形成,既有赖于社会准则的约束,更有赖于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重视传授社会行为规范,忽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管其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沿袭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期沿用的是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模式僵硬,没有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往往感到学习的枯燥性,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先秦儒家修身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作用
  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教育者的能动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没有为受教育者提供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甚至使受教育者产生了排斥和逆反心理。
  先秦儒家在个体道德修养过程中始终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自我努力来提升道德境界。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儒家“为仁由己”的自我教育思想,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帮助其树立成材、成人、成德的自信心;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个人改变和完善自己和社会的热情,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欲求,引导人们自觉地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在实际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学生更应该积极发扬能动性。比如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课中,教师一味的讲授方式应该有相应的调整。学生对知识主动的学习要比被动地吸收效果更加显著。在诸多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思考课本中的问题,并搜集相关资料,再用学生自主讲课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能够更加深入的影响他们的思想。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来当老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对课本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先秦儒家的个体道德修养中的调动人的主体性是一致的。
  2、学习理论与躬行实践相结合
  先秦儒家的修身思想强调学思结合,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还要将认知运用于实践。没有扎实的理论学习,就不能把握和认识道德的知识与原则,遇到问题我们就会犹豫、彷徨;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那么理论也只是空谈,学而不行等于不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向人们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人们把道德原则和规范付诸于行动。只有在躬身实践中,人们才能为了适应社会要求而不断完善自我,培养出真正高尚的人格。
  学生终会走进社会去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我们的学生不能只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要做真正能学以致用的人才。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实践能力,不能只会讲课,不能实践。教师不仅传递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是在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中完成的,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动脑也要多动手,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践,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自我反省,促进个体完善
  先秦儒家在修身方法中十分重视自我反省,我们应认识到为了实现人格的完善,人们自觉地对自身行为进行省察是非常重要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必须诚实地面对它,反省它。反省需要勇气,它要求人们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反思和评价,要自觉地把不便说的说出来,把不便写的写出来,然后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有道德的人。
  特别是作为学生而言,犯错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中不可避免更不可回避这一问题。如何对待学生犯错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以及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思考很重要,教师要配合给予正确的引导。最后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给学生改正错误的肯定,让学生恢复自信,杜绝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此这般,可以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起来,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自觉做到先秦儒家的反省自身,完善自我。
  4、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儒家主张言行一致,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强调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修养既要在认识上弄清道理,又要在行为上身体力行。知行不一,就不能把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品质,不能用内化了的道德准则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
  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成为专业人才,教师更是在用自我的人格在影响着学生,使得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才。作为教师,身体力行是首当其冲的,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要做到言行统一,成为学生的表率,不能上课讲一套,下课做另一套,这样会丧失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所以教师应当加强自我修养,不仅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5、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是儒家自我修身的最高境界。一般来说,人们在纪律约束下和有人监督时往往能按要求去做,但一旦外界压力消失,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放松,行为也可能出现偏差。所以说慎独是对人的道德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要提倡慎独。无论人前人后我们都应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当一个人独处时,依然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只有把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到这一境界,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才能真正植根于人们心田,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从而使整个社会成为有序、理性、道德的社会。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现象,当处于人群之中的时候往往能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因为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然而当一个人独处时,是否能依然坚守社会道德准则,坚守自我内心道德要求?道德不单单是靠外在舆论的监督而存在,它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自我道德的坚守。教师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体现这样的思想,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具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内心强大的人才。
  总之,先秦儒家的修身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借鉴价值,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进一步凸显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适应当代教育全球化、大众化、现代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宋晋玲:《儒家的自我修养观及其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冯芸:《先秦儒家修养观及其现代启示探析》,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5]谢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6]吕耀怀、卢军:《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12月。
  [7]张建民:《试述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1月。
  1  顾文兵、邱华德:《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时性之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
  2  吕耀怀、卢军:《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12月。
  3  冯芸:《先秦儒家修养观及其现代启示探析》,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