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借力新媒体,营建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高地

【作者】 徐 金

【机构】 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类新媒体迅猛占据了社会生活、人际交流中的至高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也一并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力新媒体为学生导航,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营建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高地。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社会发展互联互通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们当前所处的人际和网络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各种新媒体以其迅捷便利的飓风之势,对主要受众——青年大学生带来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引导并塑造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住大学生求新心理,抢占新媒体高地,寻求学生工作崭新载体,探索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已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透视新媒体,折射当下大学生生活交往状态
  据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表示曾在课堂上玩过手机,从来不玩的只有2%。在经常使用手机的大学生中,超过六成学生每10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腾讯空间、微信、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社交平台,颇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关注。新媒体平台极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吸引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一扇窗。这就要求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必须转换工作思路,突破原有的工作方法,加速提高自身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把新媒体平台作为新的工作契机和抓手。
  二、借力新媒体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
  1.善用网络资源,精心烹制符合大学生口味的精神食粮。
资源丰富多样的网络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素材仓库,大量富有正能量的鲜活资讯、贴近90后生活的生动事例,大大拉近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使其受到精神鼓舞和正面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一味照本宣科的老旧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善于在网络资源中掘取、发现宝贵素材,去伪存真,集腋成裘,整合成为富有生动性、富于正能量的有益资源,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交互性和吸引力,烹制符合当代大学生口味的精神大餐,使其喜闻乐见,大快朵颐,从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功能。
  2.转变教育角色,促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作为新媒体平台的年轻实践者,作为互联网大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会比辅导员老师更早更快地接触到最新的时事政治新闻、国际形势动向及社会生活百态;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青年学生能够轻松自如、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地借助网络平台充分表达自我的真实想法、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辅导员老师应当重视新媒体这片培植大学生自主意识、探查大学生精神动向的沃土,积极搭建各类宣传交流平台,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活动,淡化辅导员老师的权威主导权和严肃单调形象,使大学生由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关注、积极求索,实现自我探知、自主思考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角色的转变也使辅导员老师的亲和力和威信度得到不断提升。
  3.交互式沟通,构建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辅导员老师,在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全心全意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热情和真心。新媒体平台即时性、交互性的优势,为拉近辅导员老师与青年大学生的距离,开辟了一条“阳光之路”。利用网络、手机、数字杂志、影音介质等新媒体载体,辅导员老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并洞察青年大学生生活动态,即时互动,增加交流,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大学生亦能更为全面、真实地了解认识老师。新媒体的交互性平台,将为师生双方搭建良性沟通、温情交流的稳固桥梁,为各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材保驾护航。
  三、融入新媒体,在实践体验中砥砺前行
  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工作者看到了新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一个个精致用心的辅导员博客、学生工作微博、腾讯空间栏目、微信订阅号、网络聊天室、互动专题等跃然眼前,以新鲜而富有活力的形式,各具特色而又贴近心灵的内容,在学生群体中引发关注热潮,迸发出蓬勃力量,谱写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篇章。
  2014年5月,笔者借助微信平台创建个人微信订阅号“徐徐道来”,主要面向文学院2013级学生群体,定期整合发布校园动态、个人随笔、话题互动、时事趣闻及诗歌美文等,迎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体社交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自“徐徐道来”订阅号创建至今,关注用户覆盖本年级60%以上的学生,共发布订阅消息55篇,图文阅读量达8100余人次,消息回复数目达764条,日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与学生互动沟通、信息反馈与思想引领的重要渠道。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新媒体平台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和内容上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但也面临着复杂环境下的艰巨挑战,其“双刃剑”的作用不容小觑。面对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多样化信息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辅导员必须紧跟信息时代步伐,避免陷入信息劣势的困境;不断提升个人网络技能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分类、筛选及处理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甄别信息,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当好“第一手”把关人;不断扩充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知识门类,突破自身狭窄的专业视野,形成系统而广博的新媒体内容架构,将新媒体的魅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起来。
  新媒体平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自觉规避其固有的风险和弊端,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营建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高地,为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注入更多的正能量,用自己的爱和智慧为青春导航!
  参考文献:
  [1]葛晨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3]邓丽敏.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4]史敏.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交流,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