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尾场”现象及原因
【作者】 贾丽燕
【机构】 弘德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很多学校学生考试的座位是按平时的成绩排列,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集中在前边的考场,成绩差的学生自然就被安排在后面的考场,这样尾场就成为各个班的另一伙“精英”的集中营。这些学生除了极个别学生有智力障碍外,大都是正常的孩子,聪明伶俐,思维正常。但他们在考场上的表现却又让人失望,一般在考场中有下面几种表现:
一、缺乏自信心,又碍于面子
这些学生被老师贴上了标签,自己也把自己定位在差生的行列,认为考场上考题不会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即使有些题是他会做的,他也会胡乱做一通,从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采用一些不负责任的方法例如“抓阄”法、“偷梁换柱”(把试卷上的内容抄在答题纸上企图蒙混过关)等应付考试,这在考场上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连试题题目都不看,直接在答题纸上蒙答案,等到老师批卷时发现学生答题的数量超过了试卷题目的数量,让老师又气又笑。
一方面他们做题不认真,对自己不负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同时又极爱惜自己的面子,觉得不能在同学面前,老师面前,家长面前抹面子,考试作弊便成了他们的伎俩,带小抄进考场、偷看其他同学的试题、甚至用手机查找答案等,导致一场考试下来监考老师和他们“斗智斗勇”累得半死。
二、身心不投入,缺乏自控能力
学生做题时精力不能高度集中,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他们心猿意马,并且参与到里面,经常长时间回不到题目中。例如有人考试迟到了就有同学讥笑他“匆匆忙忙,慌慌张张”,谁的铅笔掉在地上也会长时间的讪笑,考试期间不间断的去厕所甚至窗外的一只麻雀落在树上,也会引起他们长时间的注视。
三、做题从众心理,行为“与众不同”
虽然有些题目会做,他也不独立完成。看到别人在作弊,会做的题目也不做了他也作弊——因为大家都作弊他不能太“另类”,要“合群”,时刻保持在“队伍”中。但他又常常做出些怪异的动作,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显得自己很有“魅力”似的。
四、耐力极强,消遣无聊
许多学生发下试卷后,几分钟便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了,剩余的时间便是无聊的等待了。无所事事的等待是最难耐的,他们有时也会趁监考老师不注意偷偷抄袭别人的。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慢慢地消磨时间,除了睡觉打发时间,他们还发明了各种方法:
摆弄文具----笔、尺子、文具盒等每样都能玩半天。
折纸---纸花、飞机、青蛙等叠好后,胆大的趁老师不注意时掷向其他同学,引来一场哄笑。
乱涂乱画---有的在纸上画小人,画美女,图画完了再揉成一团或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心思完全不在考试上。更甚者拿小刀在课桌上创造“课桌文学”。
每次在尾场监考,看到这些学生的表现,作为老师,我在心理上总有一些说不出的酸楚,一直在反思。“尾场”现象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误导
近年来,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农村的孩子一直想通过考学摆脱艰辛的生活。可大学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便就又回到了农村,这样在社会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论调。特别在农村,农民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供孩子读大学,孩子却找不到工作使生活失去依靠。这样的环境氛围、这样的舆论论调为这些“不学无术”的孩子创造了生存空间,他们不学习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不用心学习、不用功读书。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拼,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教育跟不上,甚至不教育,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及爱护,无论心理成长还是学习习惯都不好。有些父母极不负责的把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孩子学习不好完全赖在学校的头上。
2、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想学好,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和身心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逼着孩子整日穿梭于各种补习班,学习失去乐趣。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改变这些错误观念。孩子不爱学习并非不上进,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身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三、学校、老师的疏于管理
不少学校的教学围绕升学的指挥棒转,不仅给教师增加了负担,也给学生来沉重的压力。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研究试题和提升成绩上,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学校重视分,家长重视分,学生也重视分,分数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打入冷宫”,贴上“没有上进心”的标签,不管不问。
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要只重视分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重要。一味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遇到学生有问题,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要对这些学生上来就是批评、发火、赶出教室、给家长打电话等等。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对于学习总想“不劳而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前我一直对这句话质疑,现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作为老师我也一直探索对差生的管理和教育,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始终坚信:抓了差生,促了优生;差生上去了,优生更上去了;差生少了,学风好了;差生少了,质量高了。如果老师们都本着这样的一种思想理念来开展工作,相信“尾场”现象就不会存在了。
尾场,不仅是学生的标记,更是学校的一种标记。尾场现象的有效遏制,需要我们社会上每个人的齐心协力。
一、缺乏自信心,又碍于面子
这些学生被老师贴上了标签,自己也把自己定位在差生的行列,认为考场上考题不会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即使有些题是他会做的,他也会胡乱做一通,从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采用一些不负责任的方法例如“抓阄”法、“偷梁换柱”(把试卷上的内容抄在答题纸上企图蒙混过关)等应付考试,这在考场上屡见不鲜。甚至有些学生连试题题目都不看,直接在答题纸上蒙答案,等到老师批卷时发现学生答题的数量超过了试卷题目的数量,让老师又气又笑。
一方面他们做题不认真,对自己不负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同时又极爱惜自己的面子,觉得不能在同学面前,老师面前,家长面前抹面子,考试作弊便成了他们的伎俩,带小抄进考场、偷看其他同学的试题、甚至用手机查找答案等,导致一场考试下来监考老师和他们“斗智斗勇”累得半死。
二、身心不投入,缺乏自控能力
学生做题时精力不能高度集中,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他们心猿意马,并且参与到里面,经常长时间回不到题目中。例如有人考试迟到了就有同学讥笑他“匆匆忙忙,慌慌张张”,谁的铅笔掉在地上也会长时间的讪笑,考试期间不间断的去厕所甚至窗外的一只麻雀落在树上,也会引起他们长时间的注视。
三、做题从众心理,行为“与众不同”
虽然有些题目会做,他也不独立完成。看到别人在作弊,会做的题目也不做了他也作弊——因为大家都作弊他不能太“另类”,要“合群”,时刻保持在“队伍”中。但他又常常做出些怪异的动作,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显得自己很有“魅力”似的。
四、耐力极强,消遣无聊
许多学生发下试卷后,几分钟便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完了,剩余的时间便是无聊的等待了。无所事事的等待是最难耐的,他们有时也会趁监考老师不注意偷偷抄袭别人的。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慢慢地消磨时间,除了睡觉打发时间,他们还发明了各种方法:
摆弄文具----笔、尺子、文具盒等每样都能玩半天。
折纸---纸花、飞机、青蛙等叠好后,胆大的趁老师不注意时掷向其他同学,引来一场哄笑。
乱涂乱画---有的在纸上画小人,画美女,图画完了再揉成一团或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心思完全不在考试上。更甚者拿小刀在课桌上创造“课桌文学”。
每次在尾场监考,看到这些学生的表现,作为老师,我在心理上总有一些说不出的酸楚,一直在反思。“尾场”现象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误导
近年来,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农村的孩子一直想通过考学摆脱艰辛的生活。可大学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便就又回到了农村,这样在社会滋生了“读书无用论”的论调。特别在农村,农民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供孩子读大学,孩子却找不到工作使生活失去依靠。这样的环境氛围、这样的舆论论调为这些“不学无术”的孩子创造了生存空间,他们不学习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不用心学习、不用功读书。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拼,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教育跟不上,甚至不教育,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缺乏父母的教育及爱护,无论心理成长还是学习习惯都不好。有些父母极不负责的把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孩子学习不好完全赖在学校的头上。
2、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想学好,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和身心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逼着孩子整日穿梭于各种补习班,学习失去乐趣。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改变这些错误观念。孩子不爱学习并非不上进,学习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身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三、学校、老师的疏于管理
不少学校的教学围绕升学的指挥棒转,不仅给教师增加了负担,也给学生来沉重的压力。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研究试题和提升成绩上,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学校重视分,家长重视分,学生也重视分,分数成了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打入冷宫”,贴上“没有上进心”的标签,不管不问。
老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要只重视分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很重要。一味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遇到学生有问题,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要对这些学生上来就是批评、发火、赶出教室、给家长打电话等等。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对于学习总想“不劳而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之前我一直对这句话质疑,现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作为老师我也一直探索对差生的管理和教育,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始终坚信:抓了差生,促了优生;差生上去了,优生更上去了;差生少了,学风好了;差生少了,质量高了。如果老师们都本着这样的一种思想理念来开展工作,相信“尾场”现象就不会存在了。
尾场,不仅是学生的标记,更是学校的一种标记。尾场现象的有效遏制,需要我们社会上每个人的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