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计科院为例

【作者】 吴 杉 陈 晨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如何推行“三自”教育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探讨的一大重要课题,笔者以湖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认为可以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龙头,以团学组织为桥梁,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三自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三自”教育 能力
  一“三自”教育的缘起
  “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观念的提出旨在学生能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引导下,主动的进行自我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高度自主观念,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我学习方法,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三自”教育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变动激烈、难以预测、多元化的社会,它对人才有着全新的需求。我国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已经逐步把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置于核心地位。如若单一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外部因素,长期坚持,定能见成效。而开展“三自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个体这一内因的作用。外因、内因相互结合,则可以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再者,大学生“三自”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更需要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肯定,只有改变教育者的观念与教育方式,加以结合大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三自能力。
  目前,如何推行三自教育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探讨的一大重要课题,即如何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能力。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三自一导”教育来实现,即教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教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教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老师不再是传统三自教育中的旁观者、指引者,而应当是教育者、管理者;学生也不再是传统三自教育中的主导者,而应当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吸收其中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三自”教育的意义
  1、自我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奠基石。别于中小学的“填鸭式”、“满灌式”,老师监督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学是一个积极推进“自主学习”的教育氛围,在此大环境下,尊崇“自我教育”必要且是必需的。
  自我教育着重于“学习教育”、“思想教育”两大方面。
  学习教育是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储备全面的知识与信息,积累立足于社会的资本。鉴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薄弱,所以加强自主教育之学习是首当其冲的。
  思想教育是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是保证学生在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时有强劲的精神支柱,所以加强自主教育之思想是不容忽视的。
  2、自我管理是学生工作的枢纽段。迥与中小学的“集中式班级教学管理”大学集体形式较之分散,组织难度系数有所增加。考虑现状可知,使得学生工作行之有效的开展是离不开学生的自主管理的。
  学生自主管理主要依托于团总支学生会,作为学生工作的枢纽段,有着上传下达,沟通内外的起承作用,即沟通老师与学生,加强院内与校、院外各组织的联合。
  自我管理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团体协作意识的重要过程。提供的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舞台,使得学生的大局观,责任观,忍耐力,自信心等多方面有所完善,对于以后的社会关系的处理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3、自我服务是学生工作的体现区。自我服务是学生自主性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检验、肯定、收获的过程。它与自我管理有一定的交叉联系性。
  自我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并使之获得成就感,收获感,是为学生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力量之泉的重要途径。
  四 “三自”教育的主要做法
  1、以学生党支部建设为龙头,形成院系特有文化传承。学生党支部是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是进行学生党员管理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载体。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带头骨干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全面素质提高,更能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提高。
  通过党员结对新生寝室,不仅能使新生更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还能为新生树立目标理想信念;通过党校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党性修养,加深学生对我党的认识,坚定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通过党员联系群众系列活动,能加深学生党员的服务理念,优化意识形态。在支部建设中,着力打造“以高带低、以优带新”,形成院系特色“传帮带”的良好态势。
  2、以团学组织为桥梁,沟通师生齐抓共管。团学组织是大学管理中面向学生管理中的最基层组织,起着沟通师生、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机制健全的团学组织不仅有利于学院学生日常事务的正常运行,更能对学院管理中的某些错误行为进行反馈,有利于院系师生共同发展。
  团学组织通常包括学生会、团总支等直接管辖学生的组织,往往职能分工明确。但在当今新形势下,不应仅仅依靠旧有的团学组织开展相应工作,可以尝试与院系学科相结合,建立有针对性的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如湖师计科院编辑部,负责院系新闻稿件发送及微信平台开发;上海师大成立学生班车管理协会1,规范学校班车运营路线等等,这些团学组织的建立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院的管理中来,在管理中获得教育取得成长。
  3、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行“三自”教育理念启发。目前,高校育人往往是培养科研型人才,大多教育学生“学什么”,而忽视了教育“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学了干什么”。那么职业生涯规划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及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就有了其必然性。职业生涯规划课可以让新生在入校后对自己做一份长期和短期的规划,同时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三自”理念的种子;形势与政策课能教导学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最新实时动态,培养学生大局意识;就业指导课不仅对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提升,更能让学生对自己当前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门课程不一定必须要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学、游戏、情景模拟、小组竞赛等形式完成,考试也不一定必须要是卷面考试,可以是写一份简历、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份规划。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三自”理念的形成,给予学生当前就业及生活压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深化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大学提供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料,便捷有效的实现途径,稳定强大的技术支持。它鼓励大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勤于动手,挖掘潜力,展现自信。而由各机构、部门组织的各大赛事,综合社会发展趋势,市场人才需要,学生能力分析等各方面全面考虑。从某一角度言之,竞赛有发现、深化大学生个人能力的作用,在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能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甚至也将影响于人生的选择与方向,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在湖师计科院,竞赛作为学生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贯穿全年工作,学生参加大型竞赛前往往要经过三个阶段,大一学习基础知识,大二进实验室跟随老师学习、进行项目开发,大三参加本院举办的IT精英赛。在健全机制的运营下,本院近年来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年均不低于10项、省级不低于百项,真正的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
  5、以社会实践教育为重要手段,促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往往能学习到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作为以科研型为主的学校往往在实际动手、理论结合实际方面有所欠缺。目前,国内大学生往往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毕业后往往需要在公司培训2-6个月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通过各类假期社会实践,不仅能丰富学生生活,更能通过针对性的活动达到相应的培养目的。如我院“科技下乡,畅想4G”项目(团中央“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不仅使学生对当前麻城电信运营状况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所学通讯工程相关知识,对当前的运行技术、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通过各类献爱心、义务劳动、科普宣讲、文艺汇演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以及奉献社会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大学生“三自”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年第6卷第2期,41-44;
  2、钱杏芬,胡卓群,点灯工程: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创新建设模式——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党支部为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2卷第10期,81-83;
  3、李南,张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社区文化节”三自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29卷第4期,93-95.
  作者简介:吴杉,湖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辅导员。
  陈晨,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