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和实践探析

【作者】 曾国贞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学习型社区的定义和内涵
  学习型社区就是指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社区竞争力为建设目标的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内涵。第一,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不是短时间的学习,而是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学习,学习成为社区的传统保持并不断发展;第二,学习型社区学习的内容应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既要达到提高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还要使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并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第三,学习型社区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即通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能真正达到提高居的素质。
  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1.社区教育文化功能的定位
  社区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以社区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社区建设。换言之,社区和社区教育与生俱来就是与“文化”结缘并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同时,也唯有“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的高品质社区教育的实施,才能让“社区”发挥其积极的文化建设作用。
  2.文化价值观对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影响
  从文化的观点来看,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表象。我们这里说的文化,是指有意识形成的一种文化群体共同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娱乐内涵。自然的社区形成,从一开始就是向这种内涵发展上的趋同性。因为先民教化是有共同融合基础的。没有基本同类价值取向的人群,甚至敌视中的群体,无法共同生存,形成特定社区。所以,自然社区的形成——即部落的形成,天生有共同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
  3.突出文化特色,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创建学习型社区可获得的资源如下:(1)教育资源。社区学校、村民学校等各类资源可为社区内居民提供学知识、科学、技术服务。(2)组织资源。学校应组成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发挥各机构、部门优势,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3)人力资源。在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办学干部作用的同时,形成一支由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教育工作队伍,以满足不同层次村民学习的需要。(4)宣传资源。充分利用好社区互动性的特点,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达到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营造学习氛围的目的。(5)文化资源。本土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民族文化”,挖掘辖区文化资源,让艺术重放光彩。
  三、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 
  创建学习型社区,具体措施有:
  (一)以“多元化”为抓手,开拓社区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以多元化、多层次为抓手开展社区教育,拓宽社区教育平台。
  1.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
  在社区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保证社区学习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发挥管理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学习的问题,做到带头学习,自觉地把学习纳入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并以此带动整个社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其次,将知识价值最大化原则贯彻到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中。再次,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指标的设置,提高社区成员参与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科学渗透,彰显社区教育功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渗透,从而彰显社区教育的功能,是社区教育的必要手段。一是在各项创建工作中渗透。比如村里创建小康村、计划生育示范村、文明创建示范村等,都可以把社区教育列为创建内容之一来考核。二是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渗透。各单位、部门都要把社区教育培训纳入日常工作,政府年底进行学习型组织,家庭评选,从而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三是在营造氛围中渗透。各单位、部门都能根据各自工作特点,为社区教育营造氛围。
  (二)以“大众化”为宗旨,普及社区教育
  1.要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农民教育培训中,主要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技术成果。如本土化的草莓种植技术,农民采用了这项技术,受到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2.要满足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近几年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出现用工荒现象。那么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我们可进行小商品手工业加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电子装配技术等培训,培训后就能就地转移、消化,既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又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困境。
  (三)以“人文化”为理念,深化社区教育
  1.注重亲民性。
  社区教育要体察农民的真情实感,选农民最需要、最迫切、最希望得到的进行培训,不少家庭小夫妻俩双双外出打工,留下了小孩让爷爷奶奶管带,由于隔代亲,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若留一个人在家照管小孩,收入又不减少。社区学校便可开办诸如缝纫、手工小制作品、技术类培训班,经过培训的妇女在家就能进行缝纫加工或手工小制,又能照管小孩上学,做到教育小孩、增加收入两不误,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2.讲究实效性。
  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要让农民感兴趣、看得懂、记得牢、可实施、能见效。即让农民学了就有用,学了就能做,学了就会用。如今,水产养殖发展较快,广大养殖户对鱼市及饲料行情信息把握,以及对鱼病防治技术掌握十分需要,社区学校可以和水产指导站联合办班,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到鱼塘现场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广大养殖户科学养鱼技能。社区教育只要以人为本,社区教育工作定能结出累累硕果。
   (四)以“特色化”为目标,创新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还在于不断拓展思维,不断改革创新,打造自身特色品牌。
  1.围绕产业特色,开展特色教育培训    
  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它也要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自己的特色教育培训,为地方经济腾飞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比如说温室大棚发展较快,社区学校就可以和镇农推中心联手开展普及大棚种植技术教育培训。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效益,社区教育也从中获得了展露拳脚的宽广舞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2.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引入教育培训
  社区教育既要与时俱进搞教育培训,也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开展特色培训。社区教育学校要与文化站因势利导将丰厚传统文化引入社区教育,让濒临失传的舞龙狮、踩高跷等民间文化、文体活动恢复起来并利用重大活动、庙会频频亮相,浓郁活动氛围,增强文明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