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作者】 应东芳

【机构】 应东芳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研究,从小组合作现状——小组优化构建——小组合作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探究。作者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不管是课堂教育还是班级管理,都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组构建   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合作式管理是将班级进一步细化,体现!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倾听、学会分享。作者为了实践小组合作模式,首不断调整优化小组模式,并最终将小组合作从课堂扩展到班级管理,通过“以点带面”的扩展,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班级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下面作者将详细介绍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 小组合作管理现状
  当今在教育界,改变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中学新课程改革对于班级的管理方式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要求班级管理中更具合作探究式的管理以及学习形态与方法。小组合作式管理这一方法,它是集多种实际效能于一身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有助于整个班级文化与氛围的树立,从而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之下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制度#那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究竟如何才能够真正促进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 小组优化构建
  1、 小组构建
  (一)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小组建构应遵循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在势力均衡前提下的竞争才是公平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确保各组之间势力平衡,机会均等,可以采用“平行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并保持适中。
  (二) 利用数据分组,为了使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对均衡,我将七年级上学期最有代表性的三次考试作为重要的分组依据,将三次考试的名次进行累加排名,将我们班41位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将全班分为6组,每个小组均为7人。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各种因素,比如组内男女生比例、身高、学生个性、特长,以及学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
  (三) 座位排定,我将小组6人的座位按以下方式摆放。
  红色字体表示A学生,蓝色字体表示B学生,橙色字体表示C学生,黑色字体表示D学生。每个黑色的方框表示一个小组。
  (四)组内分工,小组内设立正副组长各一名,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发,每人分别负责语文、数学(2)、英语、科学(2)、家校联系册的收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的好处在于方便老师及时了解以及登记小组作业情况。组长的职责是:正组长每天必须将自己小组的日统计表统计好以后交给值日班长统计汇总,同时在自修课负责管理小组同学的纪律问题,副组长负责小组卫生并且监督其它小组各项行为规范。
  (五)制定评价机制,为了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我借鉴了同事包括外校老师的一些做法,同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适合本班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卫生、纪律、学习三块,我把班级常规管理绑定到小组考核。卫生和纪律基本参照三项竞赛和副组长监督记录。其中学习评价包括课堂、作业、检测三部分。特别是学习检测评价这一块,因为每个学生层次和能力不同,对ABCD 四类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既要考虑要尽可能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同时又要考虑能方便老师、各组长进行积分统计,否则会因为操作性不强而影响小组建设。针对以上几个要求,我对学习(检测)评价这一块做了如下设计:
   学科类小组检测考核细则
  1、 平均分           小组平均分超过班级平均分   +6分/组     
  2、单元检测前13位   第1-6名   +2分/人     第7-13名  +1分/人
  3、月考总分班级前 13位  第1-3名   +4分/人    第4-8名   +2分/人
  第9- 13名  +1分/人
  4、月考总分年级前180位  第1- 30名  +8分/人   第31-60名 +6分/
  第61- 90名 +5分/人   第91- 120名 +4分/人
  第121- 150名 +3分/人   第151- 180名 +2分/人
  5、进步(贡献)加分  结合上次考试,每次进步  +1分/人
  6、ABCD四类学生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时,酌情+1---2分。
  设置平均分的目的主要考查小组的整体实力,班级前13位加分目的在于鼓励每位学生考到优秀行列,进步(贡献)加分主要是激励组长帮助小组成员。日表由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填写,放学之前填写完毕交由值日班委填写到周表,每周进行积分统计。
  (六)评价机制的运用,每周进行积分统计,张贴各小组、个人积分表,每到一个阶段就对优秀的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奖励。积分实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指6个小组之间竞争,以每个小组的总积分作为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的依据,纵向比较是指每个学生之间进行竞争,以每个人的积分作为评选优秀个人的依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激发,不仅要求自己提高,同时也要讲究团队意识,使小组能够共同提高。
  2、 小组文化
  为了使小组具有更强的凝聚力,每个小组必须有自己独有的组织内容,我把它叫做小组文化,内容包括小组组名、目标、奖励(惩罚)措施。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奖励惩罚措施,让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劲往一处使,发挥最大的效能。制定自己小组内的文化,同时也调动了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自己小组取名字。      
  三、 小组合作管理初见成效
  1、 以点带面,培养竞争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通过期中考试数据统计,全班42人,进步人数28人,进步比例达到68.3%。以王彬小组来说,他们小组共7人,本次期中考试进步的有5人,不仅组员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组长进步也非常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提倡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小组交流是合作工作小组开展的基本形式载体。可能对于同一个问题而言,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思考角度、个人特点等发表出完全不同的见解。以点带面,一两个优秀学生带动整个小组共同进步。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不但带来了合作,还促进了竞争。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才是小组合作优势的最佳发挥。它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又促进了优等生和优秀团队的出现。
  2、 张弛有度,学生自我管理,教师随机调控,实现师生双赢
  笔者回想,没有实行小组合作式管理时,自修课往往是一位值周班长管理班级纪律,但是结果不尽人意,想想也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管理一个班级时,还有学生调皮捣蛋。小组合作式管理,主张自我管理、“一对六”管理,制定行为规范、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对于管理教育也可以融入活动,实现对学生的随机渗透与多层次帮扶。通过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比赛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引导下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负责宏观调控,具体操作均由小组长及班干部去完成。组长既是小组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学习的指导者、统筹者。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与组长之间讨论或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召集班委会研究确定方案,再由小组执行!在合作管理模式之下,实现了教师轻轻松松教学,学生快快乐乐学习——双赢!
  结束语: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这样说到:“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和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所以创造性的教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小组合作式管理极大地体现了班级学生之间的平等,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与场所,不但能够为学生参与班级事务
  以及努力学习提供可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集体合作意识,从而能够推动整个班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 宜文娟. 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一体化模式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