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研究
【作者】 郭文玲 桑永明
【机构】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选择目前出版发行的14本不同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68名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口语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调研,从教材和教学两个角度探求现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is thesis is theoretically based on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14 different Business Or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questionnaire issued to 68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of Business major. Aiming at the findings about business or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medium are proposed in four aspects.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商务英语口语 教学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之下,国际商务活动已逐渐渗透到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必备基本技能之一。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在提高英语口语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却收效甚微,在商务场合仍然有很多人难以开口。笔者对目前市场上14本不同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全部教材都采用从核心词汇讲解到经典单句学习再到对话模拟操练的bottom-up模型。虽然教材内容设置采用商务情境或任务驱动等形式,但从安排的结构上可以看出,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仍采用的是传统的反复朗读记忆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太过注重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在技能训练方面多是单一场景的机械操练,各商务场景之间相互隔离,没有形成连通网络,缺乏互动。所以,很多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零散、点状呈现的,当在实际运用中就很难信手拈来,用于稍有深度的沟通交流或者问题解决。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探究有效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基本观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诠释,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套社会符号系统,一个可供人们选择用来制造意义的资源[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主张“以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意义潜势为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意义、词汇语法和音位三个层次上同时发展”。[2]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的功能而不是结构。它认为社会文化是一个行为系统,由一系列行为模式组成。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语言是“意义潜势”,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系统网络,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即在目标文化语中用语言表达意义,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意义潜势”不仅包括交际能力,还包括文化、认知方式和语用因素等。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出发,语言教学要把语言作为一种行动或者行动系统来对待,考虑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和情景语境。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将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Halliday 认为语域是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都由各自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语言运用实际就是从语言的意义潜势中,即从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基于这一理论基础,语言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所讲授的项目或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建立语义网络,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完成语意表达,实现沟通交流。[3]
二、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现存问题
笔者选择目前市场出版发行的14种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同时在68名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口语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调研,从教材和教学两个角度探求现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存在的问题。
对比发现,商务英语口语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普遍采用语音--词汇--句型 对话演示--对话模仿--角色扮演--讨论等自下而上(bottom-up)的线性结构进行安排。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所关注的是语言的每一个细节。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次学会每一个音素、单词、词组、分句到整句,最后完整表达一段语篇内容。[4]换句话说,自下而上模式把语言学习理解为一个直线性的语音向语义转化的过程。这种模式需要学生在开口表达自己观点之前要先拥有一定的语言系统知识(如语音、语法及词汇),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通常,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认知模式。
在比较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笔者发现多数教材教学载体的设计呈现的是对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如几乎所有教材通过听力填空的形式进行词汇教学,而这一形式主要培养的是辨音能力和语法及语意推断能力,并不能直接锻炼学生词汇的口语运用。另外,在所选择的教材中有51.8%采用笔译的形式练习口语句段表达,虽然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学会准确应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句式,但是却忽视了口头交际的双向沟通的特性。除此,在所有教材中普遍采用情境模拟,这一教学载体在缺乏商务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可以为语言学习创设情境,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但是有部分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模式、任务单一,缺乏多变性、开放性,仅仅练习了所学的语言知识结构,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多数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教学载体偏向于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侧重记忆、模仿,缺少对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因此学习者语言的迁移能力不足,在情境变换的情况下,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表现为口头交流能力不足。
通过对68名商英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总结学生普遍反映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学形式单一。目前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了以上所述的自下而上的线性教学组织形式,而练习形式大多只是通过按照文字所描述的情境编对话、角色扮演或者讨论三种形式,久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课堂气氛沉闷。其二,话题/情境设计多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机械模仿,开放性不足。学生都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很少有空间表达个人观点,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真正的调动。其三,教室传统的布置形式不能帮助学生进入到商务情境中。这虽然看似和教学直接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1.8%的学生表示利用教室的布置形式创建商务环境,会有一种带入感,有助于提升商务口语学习的兴趣。
三、 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设想
通过对商务英语口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商务情境下自由表达交流的能力,必须要拓展现有载体的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分层次建立语义网络,把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同时兼顾语言社会的、文化的和交际的功能。
首先,教学载体的设计要有更加宏观的视角,要综合语言的、文化的、社会的、国际的和交际的全方面因素。交流的核心意义在于缩短文化距离,同时理解对象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使对话双方能在同一个交流平台上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个载体,忽视其文化、社会和交际因素的交流只是浅层次的交流,常常会造成误会,仅仅语言结构的学习并不能促成沟通交流能力的习得,所以在进行载体设计的时候,要把目标语言文化及社会因素嵌入进去,给学生描绘的情境应该包括任务实现的文化社会背景,要帮助学生学会除了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外,还要从其他文化社会的视角看问题。而且,教学载体一定要制造一个文化、社会的缺口,学生必须用语言才能弥补、沟通、从而搭建解决问题的桥梁。面对缺口,语言的运用水到渠成。
其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应该是复合技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并非单纯地听、说,而是一种综合了听话能力、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中突出对学生重点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渗透全面性。全面性的实施,从纵向即整个学段的教学载体部署,横向即每一堂课的安排与设计来说,都需要一以贯之,兼顾多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强调双向互动和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以及言谈举止、表情达意、临场应变、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旨在实现马丁·布伯曾说过的“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往来,而且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那么,体现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上,就是要融合各项技能,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通过语言来交际,而非课堂作秀。
另外,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搭建载体,不应该一概而论,载体的设计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递进。对于日常单一业务商务活动,可以通过文字,媒体画面、语音材料等情境载体引导学生进人预设商务环境。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涉及综合业务的商务活动,配合以上手段,可以通过教室硬件设施、功能分区以及人员配置上高度仿真模拟商务活动现场,把传统教室单一乏味、适于理论教学的授课环境创建成直观形象的商务环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引发起学生体验情绪。除了校内的模拟商务情境载体,还可以利用北京真实丰富的公众性商务活动,如外贸公司的日常活动,商品交易会和房产交易会的现场等,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活动日程和规范,实践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外,虽说商务英语口语具有高度实践性,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一些需要更加宏观商务背景知识、旨在理论或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以案例作为载体开展教学,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漏洞,边弥补边运用。以上载体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配合运用,搭建成一个覆盖语言知识、商务理论、实际操作和非语言表达的立体化、多层次、网络状的复合教学载体,建立语义网络,促进学生“意义潜势”的发展。
最后,载体应跨情境设置任务,同时突出任务的开放性。随着工作岗位的升级,商务工作环境通常不会是单一任务的,往往跨不同的商务情境,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以在情境载体的设计之初,应该根据真实、复杂的商务环境和工作内容,明确教学知识、技能的多元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创建整合互动的多元情境[5]。跨情境教学载体克服了单一情境载体对知识、技能单一培养的不足,更利于学生商务综合技能的形成。另外,多元情境能够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翻译式问答形式和追求统一结果的方向。多元情境教学载体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让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挑战和探索习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Candlin[6]所强调的,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体现个体认知性、社会合作性、语言交际性、社会情境性和问题关联性等。任务载体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任务形式开放。开放性的任务载体可以是各种活动如探究活动、合作活动、讨论活动、反思活动、理解活动、评价活动和思维训练活动的有效整合。第二,任务方式开放。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在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学生足以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自由性意味着学生可以按照自主或者合作、视觉或者听觉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任务结果开放,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自主性意味着学生学习行为不受教学任务过多控制与干预,教学任务仅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商务背景和情境,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采取有效路径,习得知识和技能,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完成语意表达,实现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2]胡壮麟,朱永胜,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 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rd Edition)[M]. Malaysia: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5]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0-93.
[6] Candlin,C.&D. Murphy (eds).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Longdon: Prentice Hall,1987.
作者简介:郭文玲,女,1971年4月出生,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教学。
Abstract:This thesis is theoretically based on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14 different Business Or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questionnaire issued to 68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of Business major. Aiming at the findings about business oral English textbook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medium are proposed in four aspects.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商务英语口语 教学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之下,国际商务活动已逐渐渗透到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必备基本技能之一。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在提高英语口语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却收效甚微,在商务场合仍然有很多人难以开口。笔者对目前市场上14本不同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全部教材都采用从核心词汇讲解到经典单句学习再到对话模拟操练的bottom-up模型。虽然教材内容设置采用商务情境或任务驱动等形式,但从安排的结构上可以看出,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仍采用的是传统的反复朗读记忆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太过注重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在技能训练方面多是单一场景的机械操练,各商务场景之间相互隔离,没有形成连通网络,缺乏互动。所以,很多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零散、点状呈现的,当在实际运用中就很难信手拈来,用于稍有深度的沟通交流或者问题解决。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探究有效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基本观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诠释,认为语言本质上是一套社会符号系统,一个可供人们选择用来制造意义的资源[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的实用目的,主张“以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意义潜势为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意义、词汇语法和音位三个层次上同时发展”。[2]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的是语言的功能而不是结构。它认为社会文化是一个行为系统,由一系列行为模式组成。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语言是“意义潜势”,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系统网络,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即在目标文化语中用语言表达意义,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意义潜势”不仅包括交际能力,还包括文化、认知方式和语用因素等。因此,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出发,语言教学要把语言作为一种行动或者行动系统来对待,考虑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和情景语境。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我们讲的和写的语言将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Halliday 认为语域是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都由各自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语言运用实际就是从语言的意义潜势中,即从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基于这一理论基础,语言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所讲授的项目或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建立语义网络,让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完成语意表达,实现沟通交流。[3]
二、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现存问题
笔者选择目前市场出版发行的14种商务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对比,同时在68名不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口语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了调研,从教材和教学两个角度探求现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存在的问题。
对比发现,商务英语口语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普遍采用语音--词汇--句型 对话演示--对话模仿--角色扮演--讨论等自下而上(bottom-up)的线性结构进行安排。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所关注的是语言的每一个细节。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次学会每一个音素、单词、词组、分句到整句,最后完整表达一段语篇内容。[4]换句话说,自下而上模式把语言学习理解为一个直线性的语音向语义转化的过程。这种模式需要学生在开口表达自己观点之前要先拥有一定的语言系统知识(如语音、语法及词汇),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通常,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认知模式。
在比较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笔者发现多数教材教学载体的设计呈现的是对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如几乎所有教材通过听力填空的形式进行词汇教学,而这一形式主要培养的是辨音能力和语法及语意推断能力,并不能直接锻炼学生词汇的口语运用。另外,在所选择的教材中有51.8%采用笔译的形式练习口语句段表达,虽然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可以学会准确应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和句式,但是却忽视了口头交际的双向沟通的特性。除此,在所有教材中普遍采用情境模拟,这一教学载体在缺乏商务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可以为语言学习创设情境,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但是有部分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模式、任务单一,缺乏多变性、开放性,仅仅练习了所学的语言知识结构,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多数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教学载体偏向于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侧重记忆、模仿,缺少对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因此学习者语言的迁移能力不足,在情境变换的情况下,不能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表现为口头交流能力不足。
通过对68名商英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总结学生普遍反映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学形式单一。目前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体现了以上所述的自下而上的线性教学组织形式,而练习形式大多只是通过按照文字所描述的情境编对话、角色扮演或者讨论三种形式,久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课堂气氛沉闷。其二,话题/情境设计多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机械模仿,开放性不足。学生都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任务,很少有空间表达个人观点,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真正的调动。其三,教室传统的布置形式不能帮助学生进入到商务情境中。这虽然看似和教学直接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1.8%的学生表示利用教室的布置形式创建商务环境,会有一种带入感,有助于提升商务口语学习的兴趣。
三、 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设想
通过对商务英语口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笔者发现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商务情境下自由表达交流的能力,必须要拓展现有载体的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分层次建立语义网络,把主题与之所属的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同时兼顾语言社会的、文化的和交际的功能。
首先,教学载体的设计要有更加宏观的视角,要综合语言的、文化的、社会的、国际的和交际的全方面因素。交流的核心意义在于缩短文化距离,同时理解对象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使对话双方能在同一个交流平台上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个载体,忽视其文化、社会和交际因素的交流只是浅层次的交流,常常会造成误会,仅仅语言结构的学习并不能促成沟通交流能力的习得,所以在进行载体设计的时候,要把目标语言文化及社会因素嵌入进去,给学生描绘的情境应该包括任务实现的文化社会背景,要帮助学生学会除了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外,还要从其他文化社会的视角看问题。而且,教学载体一定要制造一个文化、社会的缺口,学生必须用语言才能弥补、沟通、从而搭建解决问题的桥梁。面对缺口,语言的运用水到渠成。
其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应该是复合技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并非单纯地听、说,而是一种综合了听话能力、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中突出对学生重点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渗透全面性。全面性的实施,从纵向即整个学段的教学载体部署,横向即每一堂课的安排与设计来说,都需要一以贯之,兼顾多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强调双向互动和在动态中发展学生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口语能力,以及言谈举止、表情达意、临场应变、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旨在实现马丁·布伯曾说过的“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往来,而且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那么,体现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载体设计上,就是要融合各项技能,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通过语言来交际,而非课堂作秀。
另外,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搭建载体,不应该一概而论,载体的设计要体现知识和能力的递进。对于日常单一业务商务活动,可以通过文字,媒体画面、语音材料等情境载体引导学生进人预设商务环境。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涉及综合业务的商务活动,配合以上手段,可以通过教室硬件设施、功能分区以及人员配置上高度仿真模拟商务活动现场,把传统教室单一乏味、适于理论教学的授课环境创建成直观形象的商务环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引发起学生体验情绪。除了校内的模拟商务情境载体,还可以利用北京真实丰富的公众性商务活动,如外贸公司的日常活动,商品交易会和房产交易会的现场等,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活动日程和规范,实践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外,虽说商务英语口语具有高度实践性,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一些需要更加宏观商务背景知识、旨在理论或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以案例作为载体开展教学,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漏洞,边弥补边运用。以上载体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配合运用,搭建成一个覆盖语言知识、商务理论、实际操作和非语言表达的立体化、多层次、网络状的复合教学载体,建立语义网络,促进学生“意义潜势”的发展。
最后,载体应跨情境设置任务,同时突出任务的开放性。随着工作岗位的升级,商务工作环境通常不会是单一任务的,往往跨不同的商务情境,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以在情境载体的设计之初,应该根据真实、复杂的商务环境和工作内容,明确教学知识、技能的多元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创建整合互动的多元情境[5]。跨情境教学载体克服了单一情境载体对知识、技能单一培养的不足,更利于学生商务综合技能的形成。另外,多元情境能够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翻译式问答形式和追求统一结果的方向。多元情境教学载体设计时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让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挑战和探索习得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Candlin[6]所强调的,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体现个体认知性、社会合作性、语言交际性、社会情境性和问题关联性等。任务载体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任务形式开放。开放性的任务载体可以是各种活动如探究活动、合作活动、讨论活动、反思活动、理解活动、评价活动和思维训练活动的有效整合。第二,任务方式开放。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在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能够给予学生足以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自由性意味着学生可以按照自主或者合作、视觉或者听觉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任务结果开放,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自主性意味着学生学习行为不受教学任务过多控制与干预,教学任务仅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商务背景和情境,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采取有效路径,习得知识和技能,在各语言层级、各情境之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和组合,完成语意表达,实现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78.
[2]胡壮麟,朱永胜,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 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ird Edition)[M]. Malaysia: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5]王文静. 情境认知与学习[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0-93.
[6] Candlin,C.&D. Murphy (eds).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Longdon: Prentice Hall,1987.
作者简介:郭文玲,女,1971年4月出生,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