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浅析
【作者】 陈凤阳
【机构】 莲花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分数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是我们数学老师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分数应用题解题虽说复杂,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分数应用题题型的分析
我们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以把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学习分数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如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第二种是分数复合应用题,采用乘除混合编排的形式。如六年级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占■,男生是女生的■,女生有多少人?第三种是较为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和工程、行程问题。如:一条公路长18千米,已修了全长的■,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千米?一本书30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二、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应是抓住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单位“1”×对应分数=对应的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为了把这个关系式吃透,我总结出“一找准,二看清,三判断”的解题步骤。一找准:找准单位“1”,即“是”“占”“比”等词后面的量均为单位“1”;二看清:看清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三判断:判断单位“1”是已知就用乘法,如:六年级有32人,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男生共有多少人?32×■=24(人);单位“1”是未知就用除法,如:六年级有男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六年级共有多少人?24÷■=32(人)。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反复练习这个解题步骤以达到熟练,对后面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能得到很大的帮助。
我们教学较为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有代表性的两种题型加强练习,即:一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数,求单位‘1’” 对于这一类题型要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数=对应的量;反之,单位“1”=对应的量÷对应分数。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数。二是“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一类题型,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如:1、果园里有桃树有24棵,梨树比桃树多■,果园里有梨树有多少棵?24×(1+■)=28(棵);2、果园里有桃树有24棵,梨树比桃树少■,果园里有梨树有多少棵?24×(1-■)=20(棵)。
三、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
从过去的几年教学经历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种解题方法:(一)是画线段图对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我们运用线段图,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二)是找已知数量的异同点对比。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加强了交叉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数量关系,能沟通相关应用题的联系,能弄清这类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分数应用题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三)是转化单位“1”找出解题方法 。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如果出现了几个分数,而且这些分数的标准量不同,量的性质相异,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数统一到这个标准量上来,才可列式解答。(四)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多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应用题可直接与初中数学接轨;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思路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相同,可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算术解法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用方程来解答。 以上几种解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并非这几种,它的解法不是绝对孤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形成自己的解题技能技巧。
四、分数应用题解题的灵活性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书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明第一天看书的页数(40页); 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明第二天看的页数(30页);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70%;(2)还剩30%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10%……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活跃了,化难为易的本领也就逐步具备了。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灵敏,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本文所说的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指由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扩展而出现的应用题。这些分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在实验中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学习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在理解和掌握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方面,灵活地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应用题方面,以及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和说明解题思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特别要重视对中、差生的分析、推理的训练,给他们口头表达的机会,以便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率,并允许他们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逐步理解和掌握,最后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分数应用题题型的分析
我们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以把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学习分数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如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第二种是分数复合应用题,采用乘除混合编排的形式。如六年级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占■,男生是女生的■,女生有多少人?第三种是较为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和工程、行程问题。如:一条公路长18千米,已修了全长的■,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千米?一本书30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二、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应是抓住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单位“1”×对应分数=对应的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为了把这个关系式吃透,我总结出“一找准,二看清,三判断”的解题步骤。一找准:找准单位“1”,即“是”“占”“比”等词后面的量均为单位“1”;二看清:看清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三判断:判断单位“1”是已知就用乘法,如:六年级有32人,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男生共有多少人?32×■=24(人);单位“1”是未知就用除法,如:六年级有男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六年级共有多少人?24÷■=32(人)。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反复练习这个解题步骤以达到熟练,对后面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就能得到很大的帮助。
我们教学较为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有代表性的两种题型加强练习,即:一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数,求单位‘1’” 对于这一类题型要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数=对应的量;反之,单位“1”=对应的量÷对应分数。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数。二是“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一类题型,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如:1、果园里有桃树有24棵,梨树比桃树多■,果园里有梨树有多少棵?24×(1+■)=28(棵);2、果园里有桃树有24棵,梨树比桃树少■,果园里有梨树有多少棵?24×(1-■)=20(棵)。
三、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
从过去的几年教学经历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种解题方法:(一)是画线段图对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我们运用线段图,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二)是找已知数量的异同点对比。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加强了交叉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数量关系,能沟通相关应用题的联系,能弄清这类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分数应用题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三)是转化单位“1”找出解题方法 。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如果出现了几个分数,而且这些分数的标准量不同,量的性质相异,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数统一到这个标准量上来,才可列式解答。(四)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多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应用题可直接与初中数学接轨;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思路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相同,可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算术解法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用方程来解答。 以上几种解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并非这几种,它的解法不是绝对孤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以形成自己的解题技能技巧。
四、分数应用题解题的灵活性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书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明第一天看书的页数(40页); 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明第二天看的页数(30页);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70%;(2)还剩30%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10%……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活跃了,化难为易的本领也就逐步具备了。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灵敏,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本文所说的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指由分数乘法的意义的扩展而出现的应用题。这些分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争论比较大的问题。在实验中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学习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在理解和掌握解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方面,灵活地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应用题方面,以及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和说明解题思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特别要重视对中、差生的分析、推理的训练,给他们口头表达的机会,以便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题的正确率,并允许他们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逐步理解和掌握,最后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