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资助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 徐 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核心理念、“中国梦”的宏大图景,都对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领,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才能推动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新常态;资助育人;新台阶
  新常态,是指一种新而稳定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谓之“新”,意味着它不同于以往的旧有形态;之所以谓之“常”,是相对稳定的意思。新常态,作为“习式热词”之一,是针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的,即着力形成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创新驱动的稳定经济常态,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常态,不仅适用于我国经济层面的发展,还深刻引领和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尤其对于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意见还提到,“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随着十八大召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讲话的发表,日益呈现的新常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一、新常态对资助工作提出新要求
  1、 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指明灯。尤其在个人层面,青年大学生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入把握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内涵,才能成长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栋梁人才。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平台,正是凸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阵地。
  2、 深入贯彻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首次被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进一步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反复提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要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变的灵魂。诸葛亮《诫子书》中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恬静能帮助人修善自身,俭朴可以使人淳养品德。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培养当代大学生勤俭自强精神和良好道德品质提供了抓手。
  3、 牢固树立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五四讲话,以及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党中央也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这些都表明,青年强则中国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资助、扶持和培养,不是一时性的,我们必须树立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立足于育人的根本,烹制能够给予青年大学生终身滋养的养料,促进其在少年、中年以至老年都保持着热忱向上的精神风貌,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个人梦,实现中国梦。
  二、新常态下探索资助工作新做法
  1、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资助工作有序进行。
  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持,经历着同龄人不曾经历的生活历练,更加懂得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提升机会。我们应充分利用每一次资助工作契机,转化为使经济困难学生感受社会正能量和给予他们不竭鼓舞的强大力量。
  高校资助工作,应围绕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资助工作的开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应避免简单、粗暴、流水化的工作方式,而须通过对每一个资助项目的设立意义阐释、内涵阐发、精神解读、细节补充等方式;通过把握不同资助项目的不同侧重点;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品行档案;通过开展节俭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举措,使学生深入理解每一项资助背后的期待和寄托,更懂得感恩所得,并将这种感恩化作勤奋踏实的进取态度,融入到个人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乃至人格铸就当中去。
  2、 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思想引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资助工作中。
  经济困难不可怕,相比而言,心灵的贫瘠更令人止步不前。经济困难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坚强自信的王者,也有脆弱易碎的灵魂;有积极向上的阳光面孔,也有不思进取的哀怨脸庞;有品行磊落、直面现实的勇者,也有心思曲折、逃避责任的弱者……这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复杂的工作形势和挑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本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不变的工作灵魂。《周礼·地官》中有云: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只有内心孕育、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外化于形、付诸于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我们更应强化思想引领,利用资助工作这一抓手,通过树立优秀品德典范,通过突出先进事迹的交流和宣传,通过颁奖晚会、思想交流会、个人故事会等生动活泼、富于张力的各类活动,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入脑入心,使青年大学生学做人、做好人,养成良好品行并受益终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踏实做人,锤炼本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3、 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高校资助工作方式方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解决了多数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结合学院资助工作实际,随着外省生源学生数量增多,尤其是偏远省份、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仍面临着无法全面兼顾、资助渠道较窄、资助力度有限、面临压力较大等现实问题。
  因此,创新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是当务之急,增强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拓展资助渠道、方式迫在眉睫。首先,在现有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之外,高等学校资助工作应充分利用和拓展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联络优秀、杰出、热心的校友重回校园,分享个人经验,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积极探索校友与经济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成立校友爱心助学金、由校友牵线搭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或实习兼职机会等多渠道的资助方式;其次,通过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做到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宣传工作的成效;再次,与社会公益组织、民间爱心团体、公益媒体栏目等积极联系对接,尽最大全力为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扶持和资助,帮助他们缓解家庭负担,鼓励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结语与展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为稳健有力的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从容有序的资助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资助工作队伍、学生及家庭的共同合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探索新方法,推动高等学校资助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C].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M].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4
  [3]林北平.帮助贫困大学生承受生命之“重”[J].中国教育报,2006.11.
  [4]陈媛.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