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途径浅探
【作者】 徐 雪
【机构】 神木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担任起了培养学生审美的任务。初中语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一、引入意境,让学生感受意境美
初中的好多课文,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客观自然美与主观情感美的有机统一,不仅能给人美的感受,而且能激发人热爱生命。在讲授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意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如在讲《与朱元思书》时,如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就以对句开端,勾勒出山水的形象气势,意境开阔。“缥碧”写出了江水之色;“千丈”写出江水之深;“见底”写出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在写动态水时用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个整齐的比喻夸张句来形容水的急,勾勒其急湍猛浪激越的意境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写奇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山以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接着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纯净而幽美的山水,使你我变得超然脱俗,飘然若仙,这美景,这意境,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根据文中的内容绘制出优美的山水图画,再让他们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引导学生获得亲临其境之感,使之陶醉在作者着力渲染的“山清水秀“之中。然后,通过教师讲述把同学们引入美好的意境,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精神。这样反复下去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健康审美的途径。
二、借助想象,让学生感悟艺术美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题材是进行艺术美的教育重点。通过想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悟艺术美的能力,这对与他们深层次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是大有益处的。如《陌上桑》写罗敷美貌,就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的服饰的直接描写,有为她美貌倾倒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侧面描写,但罗敷的相貌到底什么样子,仍模糊不清,这就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美女形象去再创造:罗敷的衣袂飘飘,似闻麝兰之馥郁,笑靥如花,纤腰楚楚,鹅蛋脸,柳叶眉??总之,你可以把罗敷想象得“远惭西子,近愧王嫱”都不为过。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加想象,从而让学生明白在文学作品中借助相象,可以把内容表达的更生动,意境更为深远的艺术之美。
三、比较课文,让学生从中鉴赏美
运用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比较得越细,学生就理解得越深。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雪景的诗词,但意境不同。毛泽东的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融合了写景、议论和抒情,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每读一遍,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使人眼界开朗,胸襟开阔,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而岑参的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白雪压冬枝与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梨花压枝欲低的景象神似至极。诗人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从而使诗句成为咏雪的千古绝唱。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不是雪后的奇寒,而是浓郁无边暖暖春意。当更多的是渲染北国的奇寒,愁云惨淡,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情怀。
这样一比较就知道:毛泽东由雪而评说古今,展示了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岑参咏雪中送别,感怀中咏雪。冰天雪地,愁云惨淡,抒发了与友人分别而产生的令人无限惆怅之情。通过比较,二人胸怀立见根本不同。所以,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形象的意境美。
四、分析形象,让学生理解形象美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学作品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观察、思考,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中去寻找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小弗郎士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变化过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描述的。当老师讲这是最后一课时,开始对自己的旷课感到“懊悔”;当知道老师要离开自己时,他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当看到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他就觉得“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当听到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地低声叫时,他想“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当老师讲完最后一课,他完全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样高大”。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郎士由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最后到充满爱国激情的转变过程。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让学生真正感到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美。
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殿堂,我们应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把美学的原理贯穿于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识别真、善、美,辨别假、丑、恶的能力,使之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一、引入意境,让学生感受意境美
初中的好多课文,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客观自然美与主观情感美的有机统一,不仅能给人美的感受,而且能激发人热爱生命。在讲授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意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审美感受。如在讲《与朱元思书》时,如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就以对句开端,勾勒出山水的形象气势,意境开阔。“缥碧”写出了江水之色;“千丈”写出江水之深;“见底”写出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在写动态水时用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个整齐的比喻夸张句来形容水的急,勾勒其急湍猛浪激越的意境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写奇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山以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接着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纯净而幽美的山水,使你我变得超然脱俗,飘然若仙,这美景,这意境,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根据文中的内容绘制出优美的山水图画,再让他们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引导学生获得亲临其境之感,使之陶醉在作者着力渲染的“山清水秀“之中。然后,通过教师讲述把同学们引入美好的意境,从而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精神。这样反复下去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健康审美的途径。
二、借助想象,让学生感悟艺术美
艺术是神圣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题材是进行艺术美的教育重点。通过想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悟艺术美的能力,这对与他们深层次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是大有益处的。如《陌上桑》写罗敷美貌,就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的服饰的直接描写,有为她美貌倾倒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侧面描写,但罗敷的相貌到底什么样子,仍模糊不清,这就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美女形象去再创造:罗敷的衣袂飘飘,似闻麝兰之馥郁,笑靥如花,纤腰楚楚,鹅蛋脸,柳叶眉??总之,你可以把罗敷想象得“远惭西子,近愧王嫱”都不为过。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加想象,从而让学生明白在文学作品中借助相象,可以把内容表达的更生动,意境更为深远的艺术之美。
三、比较课文,让学生从中鉴赏美
运用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比较得越细,学生就理解得越深。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描写雪景的诗词,但意境不同。毛泽东的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融合了写景、议论和抒情,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每读一遍,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使人眼界开朗,胸襟开阔,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而岑参的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白雪压冬枝与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梨花压枝欲低的景象神似至极。诗人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从而使诗句成为咏雪的千古绝唱。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不是雪后的奇寒,而是浓郁无边暖暖春意。当更多的是渲染北国的奇寒,愁云惨淡,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情怀。
这样一比较就知道:毛泽东由雪而评说古今,展示了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岑参咏雪中送别,感怀中咏雪。冰天雪地,愁云惨淡,抒发了与友人分别而产生的令人无限惆怅之情。通过比较,二人胸怀立见根本不同。所以,运用比较映衬,最能显示形象的意境美。
四、分析形象,让学生理解形象美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学作品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观察、思考,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可以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中去寻找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小弗郎士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变化过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描述的。当老师讲这是最后一课时,开始对自己的旷课感到“懊悔”;当知道老师要离开自己时,他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当看到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他就觉得“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当听到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地低声叫时,他想“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当老师讲完最后一课,他完全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样高大”。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郎士由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最后到充满爱国激情的转变过程。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让学生真正感到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美。
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殿堂,我们应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把美学的原理贯穿于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识别真、善、美,辨别假、丑、恶的能力,使之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