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蔬菜种植小园丁”——建构菜园养护环境
【作者】 倪杭芳
【机构】 滨江区长河街道光裕路月亮湾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本文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利用餐后组织幼儿散步观赏蔬菜园,以幼儿发现游园途中的菜园的现实状况为切入点,生成一系列的探究式主题活动。幼儿发现:番茄果实越长越大,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有的枝头被折断了;小葫芦静静地泡在泥地里渐渐腐烂了;菜园里窨井盖的安装不便大家出入观赏和照顾蔬菜们。追随着幼儿关注的焦点问题,师幼共同引发了拯救蔬菜园“搭建蔬菜支架”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蔬菜种植、建构菜园、养护环境
孩子们想让蔬菜无忧无虑地长大成熟,但是眼前的现状却比较堪忧:蔬菜们还能长大吗?菜园最终能获得丰收吗?当他们的焦点集中于自己的需要时,这些问题就急需教师协助幼儿解决。教师给以幼儿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幼儿给出的答案是想为菜园做些改良,帮助这些蔬菜们,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丰收。
一、追根究底 解剖活动可行性
围绕幼儿兴趣点,教师对活动价值做了前期教研。要解决阻碍蔬菜养护环境的问题需要幼儿参与不同的学习。如:语言表达、木工操作、科学认知、测量及社会交往。整个活动需要多维度的探究和实践。经过思考,教师进行了活动预设:
图1 活动预设示意图
1. 确立驱动性问题
围绕幼儿关注的三个兴趣点,帮助菜园创建适宜蔬菜生长和便于出入的养护环境,师幼共同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重建菜园种植环境。幼儿眼前所关注的三个焦点问题:被压弯了枝条的番茄、雨水中腐烂的葫芦及挡路的窨井盖。
图2 活动路径
2. 活动前期调研
经过教研,预估建构养护环境活动持续约两周,前期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及经验准备。幼儿需要具备粗浅的木工基础,并在了解幼儿现有认知上做出利于活动开展的铺垫。为幼儿搭建最近发展区,利于推动活动进程。
物质准备:搭建木材、木工工具。
经验准备:了解幼儿对木工材料的熟悉程度,对蔬菜生长规律的感知。
图3 集体教学活动
二、 实践探寻 创设活动路径
(一)三支线开展
教师将活动主权交给儿童,请幼儿自由讨论。对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进行投票、分组。组员们进行了有效的分工,为自己的小队取名、做名牌等。
1.番茄小分队:搭建生长支架
幼儿L提出要先制作支架模型,模实验型成功后进行真实支架的制作。他们将几根筷子用麻绳打结固定绑在一起,将筷子分开支撑在地面上,用来托住番茄果实,让番茄的枝干继续吸收营养保证果实能尽情成长。幼儿认为杯状牛奶的重量与番茄果实类似,于是用模型成功拖起牛奶,试验成功了。他们投入制作真实支架。幼儿H认为大家要先学会绕麻绳和打结,只有打结能固定住几根竹竿,于是组内幼儿在益智区学习如何绕绳索和打结。
图4支架实践制作
2.葫芦小分队:搭建适宜攀爬的支架
葫芦小分队商讨结论是搭建葫芦棚架,他们先绘制葫芦棚架示意图。实践中对于棚架高度把握困难,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地测量,预估葫芦攀爬和适宜采摘的高度。搭建棚架中对扎带的操作使用又有了新困惑。在游戏区角中投放扎带材料供幼儿探索使用。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使用窍门:需将头插入开口处,用力拉紧尾部,扎带就牢牢锁住无法打开。幼儿将探索到的问题答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让搭建葫芦棚架的牢固度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图5实操葫芦棚架
3.桥梁建筑师:改良养护环境
本组幼儿大多是男孩,他们对建构特别感兴趣,创想能在窨井盖上建造小桥。在材料选择中出现了分歧:究竟选择水泥、鹅卵石还是木板进行了“辩论”。教师地有效介入,请他们各自介绍操作过程,结果发现过程太过复杂难以完成。最终删选决定用竹片制作,竹片的优势在于有节口,雨天能防滑。
幼儿K建议可以把竹片对半切开,将它们平铺就能拼成小桥,这个对半切的工作得到了保安叔叔的帮助。搭建桥梁需要实地勘察和测量,最后得出所需数据。拼合中发现钉子难以固定竹片,幼儿G发现女孩头上的皮筋可以牢牢勒住竹片,皮筋的多次捆绑固定后,桥梁建筑师们终于成功了。
图6 桥梁建筑师
(二)多策略支持
为了保证幼儿操作建构支架拯救蔬菜园,教师与家长紧密联系。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助教活动,向有经验的祖辈们发出“种植顾问”邀请函,专业种植问题及时向祖辈请教。
1.家园合作
班级的拯救蔬菜园活动赢得了班级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木材、竹竿、钉子和扎带等。在教师、幼儿及家长的通力配合下,搭建菜园支架项目活动奠定了核心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2.多维度经验支持
活动前教师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知水平和木工操作认知,在此基础上执教者也需要收集相关种植养护和木工操作经验,在这些准备之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活动,帮助幼儿架构深入学习的路径。
3.多样的组织形式
该项目活动采用教师前期研讨、集体教学活动、幼儿讨论、小组实施、家长助教、学习性区域开展、项目活动中期研讨、活动终期总结等螺旋式进行下,幼儿才取得有效操的成功。整个项目活动让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多途径展示
1.菜园剪彩仪式
三支小分队通过集体、小组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菜园养护的搭建任务,特别想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师幼共同讨论下,园长妈妈同意班级幼儿开展一次“菜园剪彩仪式”,活动中邀请全园的教师、小朋友及家长代表,分享这份喜悦。
2.丰收成果售卖
两个月后,孩子们终于迎来了蔬菜园的丰收季。几个超大的葫芦、南瓜;火红的辣椒、红彤彤的番茄;还有咧开嘴的玉米棒。在采摘前,幼儿与教师一起协商分工采摘、分类、安装、摆盘、运输......孩子们和蔬菜果实们合影留念,这是经过他们的精心策划和照顾才迎来了蔬菜园的大丰收。
3.厨王争霸赛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班内开展了“厨王争霸赛”活动。孩子们自己动手烹饪,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分享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
三、综合评价 促进美好成长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我园的评价体系以教师、幼儿为主,家长评价为辅,包括对幼儿的行为评价和对教育人工的评价,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今后活动的开展实施提出更有力的依据。
1. 幼儿评价
幼儿是活动实施的主体,幼儿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在活动中使用过程评价表格,记录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幼儿对自我的评价能获取情绪情感、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给幼儿更好的帮助。
2. 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自制评分表对幼儿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体现活动的价值和适宜性做出正确判断,改进并提升活动质量,使各项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每个幼儿的发展。
3. 家长评价
前期对家长进行种植养护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显示看到家长对于活动开展的热忱度。活动中期再次下发访谈问卷调查,家长对活动的参与度与评价,是教师了解项目活动在家长心目中的教育价值。
四、成效反思 家园共获成长
1.改变教师活动意识
本活动从幼儿层面开启,经过研讨交流创设和组织实施。在与蔬菜的亲密接触中,教师更是将蔬菜园种植、养护、采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将幼儿学习过程用图片故事形式向全园展示,让家长观赏菜园活动的丰富性。
2.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反复操作,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特长,给幼儿可调动多种感官的深度学习
3.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通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理解孩子,理解幼儿园活动。“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长从筹备材料到参与助教,从剪彩仪式到厨王争霸,一路潜心参与、陪伴幼儿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育观念,配合幼儿园促进幼儿的成长。
图7 成效反思
4.有效反思合力成长
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将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失败、再操作路径推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活即教育,教育既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教育自在发生,收获成就。
活动中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幼儿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养护常识不足,支架结构搭建缘由不清晰,教师和家长需要间接的引导。更多地从幼儿视角出发,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儿童认知基础。活动中的失败、错误、挫折均能成为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的作用需要体现在给儿童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幼儿参与、热爱大自然;分享合作、共同劳动;师、幼、家、园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关键词:蔬菜种植、建构菜园、养护环境
孩子们想让蔬菜无忧无虑地长大成熟,但是眼前的现状却比较堪忧:蔬菜们还能长大吗?菜园最终能获得丰收吗?当他们的焦点集中于自己的需要时,这些问题就急需教师协助幼儿解决。教师给以幼儿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幼儿给出的答案是想为菜园做些改良,帮助这些蔬菜们,让它们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丰收。
一、追根究底 解剖活动可行性
围绕幼儿兴趣点,教师对活动价值做了前期教研。要解决阻碍蔬菜养护环境的问题需要幼儿参与不同的学习。如:语言表达、木工操作、科学认知、测量及社会交往。整个活动需要多维度的探究和实践。经过思考,教师进行了活动预设:
图1 活动预设示意图
1. 确立驱动性问题
围绕幼儿关注的三个兴趣点,帮助菜园创建适宜蔬菜生长和便于出入的养护环境,师幼共同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重建菜园种植环境。幼儿眼前所关注的三个焦点问题:被压弯了枝条的番茄、雨水中腐烂的葫芦及挡路的窨井盖。
图2 活动路径
2. 活动前期调研
经过教研,预估建构养护环境活动持续约两周,前期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及经验准备。幼儿需要具备粗浅的木工基础,并在了解幼儿现有认知上做出利于活动开展的铺垫。为幼儿搭建最近发展区,利于推动活动进程。
物质准备:搭建木材、木工工具。
经验准备:了解幼儿对木工材料的熟悉程度,对蔬菜生长规律的感知。
图3 集体教学活动
二、 实践探寻 创设活动路径
(一)三支线开展
教师将活动主权交给儿童,请幼儿自由讨论。对自己想解决的问题进行投票、分组。组员们进行了有效的分工,为自己的小队取名、做名牌等。
1.番茄小分队:搭建生长支架
幼儿L提出要先制作支架模型,模实验型成功后进行真实支架的制作。他们将几根筷子用麻绳打结固定绑在一起,将筷子分开支撑在地面上,用来托住番茄果实,让番茄的枝干继续吸收营养保证果实能尽情成长。幼儿认为杯状牛奶的重量与番茄果实类似,于是用模型成功拖起牛奶,试验成功了。他们投入制作真实支架。幼儿H认为大家要先学会绕麻绳和打结,只有打结能固定住几根竹竿,于是组内幼儿在益智区学习如何绕绳索和打结。
图4支架实践制作
2.葫芦小分队:搭建适宜攀爬的支架
葫芦小分队商讨结论是搭建葫芦棚架,他们先绘制葫芦棚架示意图。实践中对于棚架高度把握困难,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地测量,预估葫芦攀爬和适宜采摘的高度。搭建棚架中对扎带的操作使用又有了新困惑。在游戏区角中投放扎带材料供幼儿探索使用。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使用窍门:需将头插入开口处,用力拉紧尾部,扎带就牢牢锁住无法打开。幼儿将探索到的问题答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让搭建葫芦棚架的牢固度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图5实操葫芦棚架
3.桥梁建筑师:改良养护环境
本组幼儿大多是男孩,他们对建构特别感兴趣,创想能在窨井盖上建造小桥。在材料选择中出现了分歧:究竟选择水泥、鹅卵石还是木板进行了“辩论”。教师地有效介入,请他们各自介绍操作过程,结果发现过程太过复杂难以完成。最终删选决定用竹片制作,竹片的优势在于有节口,雨天能防滑。
幼儿K建议可以把竹片对半切开,将它们平铺就能拼成小桥,这个对半切的工作得到了保安叔叔的帮助。搭建桥梁需要实地勘察和测量,最后得出所需数据。拼合中发现钉子难以固定竹片,幼儿G发现女孩头上的皮筋可以牢牢勒住竹片,皮筋的多次捆绑固定后,桥梁建筑师们终于成功了。
图6 桥梁建筑师
(二)多策略支持
为了保证幼儿操作建构支架拯救蔬菜园,教师与家长紧密联系。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助教活动,向有经验的祖辈们发出“种植顾问”邀请函,专业种植问题及时向祖辈请教。
1.家园合作
班级的拯救蔬菜园活动赢得了班级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活动提供了适宜的木材、竹竿、钉子和扎带等。在教师、幼儿及家长的通力配合下,搭建菜园支架项目活动奠定了核心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2.多维度经验支持
活动前教师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知水平和木工操作认知,在此基础上执教者也需要收集相关种植养护和木工操作经验,在这些准备之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活动,帮助幼儿架构深入学习的路径。
3.多样的组织形式
该项目活动采用教师前期研讨、集体教学活动、幼儿讨论、小组实施、家长助教、学习性区域开展、项目活动中期研讨、活动终期总结等螺旋式进行下,幼儿才取得有效操的成功。整个项目活动让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及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多途径展示
1.菜园剪彩仪式
三支小分队通过集体、小组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菜园养护的搭建任务,特别想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师幼共同讨论下,园长妈妈同意班级幼儿开展一次“菜园剪彩仪式”,活动中邀请全园的教师、小朋友及家长代表,分享这份喜悦。
2.丰收成果售卖
两个月后,孩子们终于迎来了蔬菜园的丰收季。几个超大的葫芦、南瓜;火红的辣椒、红彤彤的番茄;还有咧开嘴的玉米棒。在采摘前,幼儿与教师一起协商分工采摘、分类、安装、摆盘、运输......孩子们和蔬菜果实们合影留念,这是经过他们的精心策划和照顾才迎来了蔬菜园的大丰收。
3.厨王争霸赛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班内开展了“厨王争霸赛”活动。孩子们自己动手烹饪,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分享到了自己劳动的果实。
三、综合评价 促进美好成长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我园的评价体系以教师、幼儿为主,家长评价为辅,包括对幼儿的行为评价和对教育人工的评价,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今后活动的开展实施提出更有力的依据。
1. 幼儿评价
幼儿是活动实施的主体,幼儿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在活动中使用过程评价表格,记录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幼儿对自我的评价能获取情绪情感、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给幼儿更好的帮助。
2. 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自制评分表对幼儿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体现活动的价值和适宜性做出正确判断,改进并提升活动质量,使各项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每个幼儿的发展。
3. 家长评价
前期对家长进行种植养护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显示看到家长对于活动开展的热忱度。活动中期再次下发访谈问卷调查,家长对活动的参与度与评价,是教师了解项目活动在家长心目中的教育价值。
四、成效反思 家园共获成长
1.改变教师活动意识
本活动从幼儿层面开启,经过研讨交流创设和组织实施。在与蔬菜的亲密接触中,教师更是将蔬菜园种植、养护、采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将幼儿学习过程用图片故事形式向全园展示,让家长观赏菜园活动的丰富性。
2.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反复操作,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特长,给幼儿可调动多种感官的深度学习
3.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通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理解孩子,理解幼儿园活动。“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家长从筹备材料到参与助教,从剪彩仪式到厨王争霸,一路潜心参与、陪伴幼儿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新教育观念,配合幼儿园促进幼儿的成长。
图7 成效反思
4.有效反思合力成长
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将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失败、再操作路径推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社会交往、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生活即教育,教育既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教育自在发生,收获成就。
活动中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幼儿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养护常识不足,支架结构搭建缘由不清晰,教师和家长需要间接的引导。更多地从幼儿视角出发,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儿童认知基础。活动中的失败、错误、挫折均能成为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的作用需要体现在给儿童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幼儿参与、热爱大自然;分享合作、共同劳动;师、幼、家、园共同收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