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三层·四式:指向幼儿个体能力发展的生活区新样态

【作者】 吴婷婷

【机构】 杭州市滨江区钱塘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研究的个体能力聚焦生活自理能力的解决。会生活、能自理是独立生存、学习和创造的基础。大多学前儿童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常常力不从心,原因主要在于不懂得正确的自理方法或者精细动作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地提供支持,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笔者通过三层材料投放:生活技能、生活区材料投放、真实生活情境解决;四式跟进:情境式、体验式、参与式、对话式互动,设计生活区新样态,解决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理能力问题,提升幼儿个体能力发展。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区,新样态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蒙台梭利将日常生活教育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是,相比“智力投资”而言,当前人们对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在对学前儿童保育、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研究少、不关注”“包办代替”或者“高控强制”现象1。因此,尤其需要对学前儿童生活自理的教育价值进行理论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一、 “三层”设计:指向幼儿个体能力发展的材料投放设计
  (一)案例直击:来园、离园N件事的思考
  镜头一:来园N件事
  豆豆早上来园,自主操作来园四件事:打招呼、插晨检牌、放书包、接水并把水杯放在水杯架上。在插晨检牌时重复了3次,才把晨检牌准确地插入贴着自己相片的格子里。水杯装满后,拧不好盖子。这时,聪聪跑来帮忙,但是盖好后发现水杯漏水。
  解析:一般班级门口都张贴着“来园N件事”提示,幼儿每天来园都要做好插晨检牌等基本生活自理事项。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而言,是要有一定生活技能才能做好的。如何解读幼儿生活自理行为及其原因、有效地提供支持,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镜头二:离园N件事
  离园前10分钟,老师提醒幼儿做好常规离园前准备:收好垫背巾、整理书包、放好水杯、整理衣裤。豆豆拿好垫背巾,团成一团塞进书包,拿好水杯直接横着塞进书包,然后将衣服的前面塞进裤子。
  解析:上述现象是幼儿园常见场景。随着幼儿自主意识的萌发,大多幼儿对于生活自理能力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常常力不从心,原因主要在于不懂得正确的自理方法或者精细动作有限。
  (二)思考追问:影响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生活自理动作的发展对个体能力的要求不一样,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既有任务意识因素,也有动作技能因素。
  








  附图1:来园、离园N件事生活技能解读
  (三)“三层”设计:指向幼儿个体能力发展的材料投放设计
  1.理论支撑
  2《学前儿童健康与学习发展核心经验》指出: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来自感知机能、认知和语言、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任何因素的缺失都会影响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和笔者的调研发现一致,故参考下表:
  附表1: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2.“三层”设计,链接生活
  基于以上量表,笔者以材料投放为载体,将单个、多个、整合技能动作作为星级对标,层层递进,最终融入自然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附图二:“三层”设计
  3.“三层”投放,指向能力
  在“三层”设计的思路下,链接幼儿实际情况,从内容指向、操作区星级材料、技能指向梳理、生活情境运用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其中材料投放采用分层递进,运用“三星”材料,逐层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附表2:材料“三层”投放策略(举例说明)

















  二、“四式”联动:渗透化促进自理能力发展
  (一)“三层”材料投放后的反思
  1.有层次,缺趣味
  在生活区投放层次性材料后,我们发现星级材料的确促进了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并且“稳步递进”。但是,该区域的幼儿经常被其他区域吸引,缺少趣味性,这是第一个问题。
  2.有材料,缺联动
  生活区的材料只在生活区玩,缺少和其他区域联动的机会,因此,幼儿每次材料操作时间很短,生活技能无法进一步提升。
  3.有区域,缺环境
  幼儿时期正是空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方位有空间概念,生活区创设起来了,但是班级的整体环境没有跟进。
  (二) “四式”联动设想:渗透化促进自理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尝试通过情境、体验、对话、参与四式联动,渗透化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发展。
  1.情境式:融入角色体验
  区域材料投放的结构、数量能否激起幼儿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镜头三:设计小班生活区时,我们重点研讨单个精细动作的发展,如舀豆子、摁扣子、夹夹子等,每个动作设计了相应难度层次。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材料刚投放时,幼儿比较投入,但很快会失去兴趣。通过联动教研,发现当幼儿在机械操作时,缺少了主观能动性,从而不能保持持久专注力。
  策略:我们将机械的操作带入角色体验。如在操作“折衣服”等生活技能时,将衣物投放到娃娃家,角色暗示“妈妈”在折衣服,“宝宝”自己学传穿衣服等,随着游戏情境地推进,幼儿在积极愉悦的游戏情绪中更主动探索潜在的生活技能。
  2.体验式:融入生活日常
  我们认为生活区的活动材料投放不能局限在区域空间里的操作,而是应该采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区域界线的局限,将区域技能融合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
  镜头四:生活区中采购了“扫把”“拖把”“抹布”,老师会故意设置“脏乱差”现象,引导幼儿进行清洁整理。一开始幼儿感到新奇,但几次操作后,发现这是“虚假”的劳动,慢慢失去了动力。
  策略:将生活区开放到一日活动中。如桌面脏了我来擦;地面脏了我来扫……在真实的场景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自理能力。这样的调整,使幼儿将在区域中反复习得的动作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解决具体问题的主动性给了幼儿。教师需要在不断观察和记录幼儿这一过程中的表现,适时调整“三层”材料的投放,支持、引导幼儿在最近发展区探究问题,以建构幼儿解决问题的新经验,使融入一日生活的学习更有价值和深度。
  3.对话式:面对真实失败
  在区域活动中,因为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教师在指导时往往会有些“急功近利”。但我们发现,教师介入指导后的幼儿技能的习得,和幼儿自身探索习得的技能在运用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镜头五:大班生活区中,豆豆操作“编织十字交叉”时遇到了困难,尝试了几次不成功。老师看到后直接示范了一次,并告诉豆豆用“左手换右手”这一技能可以提高成功率。豆豆模仿老师动作顺利完成了第一星级的编织。但在第二星级挑战中,豆豆又失败了。
  策略:教师直接的示范使幼儿失去了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与同伴交流经验、向教师求助关键信息等机会。在活动中,我们应当重过程轻结果,关注幼儿和材料的对话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材料的特点,在不断尝试中调整方法。教师只要观察和预测孩子的可能成长点,适时给予支持。
  4.参与式:融入家庭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操作区只有在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才能真正体现“针对指导”的意义。但幼儿园以集体教育为主,个体关注度远不如在家庭中来得有效。因此,在生活区材料投放与使用中,我们可以家园同步,园内练习动作技能,家庭运用生活技能。只有家园同步,不断交流(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同步追随幼儿,肯定他们的进步,支持他们的需要,最终达成个体能力的发展。
  三、“一能”效应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心和自信心
  会生活、能自理是独立生存、学习和创造的基础与前提,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三层四式”新样态生活区开展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经验迁移、寻求帮助、猜测试误等策略,学会承担个人责任、初步体验承担社会责任,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镜头六:我们的山珍菜园
  孩子们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发现了小山坡后的一片荒草地,想要作为班级的菜园。于是,向园长妈妈提出了请求。园长妈妈同意了,但要求孩子们上交一份菜园规划书。
  于是,孩子们实地考察,根据地形和方位设计菜园,划分种植区块。经讨论,菜园名字叫“山珍菜园”,寓意这是山坡上最珍贵的地方。并着手查找资料或请教农民伯伯,调查“适合在春季种植的蔬菜”,包括它的养护方法,进行种子选举。最终,一份完美的菜园规划书上交给了园长妈妈,园长妈妈表示非常满意。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自制规划书,完全不用老师插手,像模像样地进行合作分工,让人心生感慨。
  (二)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
  大多数生活自理动作需要双手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通过“三层四式”新样态生活区的设计,幼儿根据不同层次的任务,练习不同的材料,促进了双手相似协调模式和双手不协调模式的动作发展。笔者随机抽取大班35名幼儿,分别于9月6日、9月13日、9月22日三次测试使用筷子、扣扣子、系鞋带、水杯装水四个技能进行检验,发现通过3周生活区操作,这四个技能基本达标。
  









  (三)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改善依赖
  生活区的开展,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们认识到提升精细动作有助于提升自理能力,实现自我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曾经不愿意主动穿衣、吃饭的孩子,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生活技能的提升,当这些事情变得简单后,孩子也愿意主动去做了。
  家长也发现了孩子的转变,在家中会对躺在沙发的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么简单的道理,我都知道。”
  2.“善”食“善”做
  生活厨房中,幼儿学会了辨别新鲜的食材,开始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标识和生产日期,知道了饮食安全的三两事。同时获得择取、情绪的备料的能力,掌握简单的炒、蒸、煮、炖、烤、凉拌等烹饪方式,能够制作简易的食物。
  四、思考:皓首穷经促成长,不忘初心方始终
  (一)转变理念,踮起脚来学新知
  基于“三层”设计、“四式”联动的生活区开展后,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自理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开展顺应的内心本能的活动,切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规律,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
  (二)相信儿童,蹲下身来待稚子
  一开始,许多老师对幼儿园开展生活劳动是心存疑惑的。劳动真的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展培养吗?成人总是在低估幼儿,但幼儿却在成人不经意间建构着对世界文化的雏形。孩子们在生活区开展过程中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以幼儿为师,我们要向孩子学习。
  参考文献:
  1. 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与学习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宋文霞.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 情境式体验式参与式对话式[J].谢菊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8.
  4. 科学探究在中班幼儿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J].韩佳文.《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20.
  1 宋文霞.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与学习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