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作者】 朱 杰

【机构】 神木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苏科版初中数学给我们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多彩的图片、许多贴近生活的例子等。在知识编排上,更注重了与现实相结合,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的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每节课的内容表面看很少一点,而实际却给老师增加了难度。“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等新题型的出现,要求教师增强学生与意识,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转变思考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顺应了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结合当地情况,创设好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听课的情绪
  作为教师,既要研究课本,又要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很好的学习材料,新教材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每节新课基本上都安排情境教学,教参中也提供了很多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当地的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哪些活动可组织,哪些实例要求换。教师创设好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听课的情绪,教学内容就好展开了。接着教师设疑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去分析、探索问题,分组讨论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导课堂,以此来激发兴趣,使他们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1(A)— 13(J表示 11,Q表示12,K表示1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像这样设计的生活常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训练轻松自然,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
  新教材中“数学实验室”及“做一做”、“练一练”栏目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比如课本《代数式的值》一课,用火柴搭金鱼游戏来创设情境,同学们按要求以3-4人一组为单位搭金鱼,然后讨论出几个金鱼连一起时,需要火柴多少根?
  1、按图搭金鱼。2、搭1条、2条、3条金鱼各用多少根火柴棒?3、搭n条金鱼用多少根火柴?
  先让学生从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计算一些具体的数值,提问学生找出规律说出一般表达式的由来,由此产生从算术到代数的知识飞跃。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 (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字母式问题的能力)。
  开放的课堂铸就开放的思维,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合作交流,积极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而每次“动手”,学生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新,学生与老师双丰收。
  二、帮助学生衔接好新旧知识,转变思考方式,激活思维的创造性
  在《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内容衔接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实际的图形给同学们“看得见,摸不着”的感觉,但要从其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教师有必要制作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等,形成一定的空间思想。同时,通过安排对某些几何体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新教材的“想一想”、“议一议”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笔者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一活动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等。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结果。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每一节教学活动,教师各自进行了反思,我们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相互交流自己的感觉,取长补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活动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新教材中开辟“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栏目都是为“反思”服务。还可以下课后找一二名学生谈谈,零距离的交谈,更增加了师生的感情,我把每节的反思扼要地记录在笔记本中,记教材不妥处,记活动过程安排不妥处,记学法指导失败处,记教学活动成功处,这样在“反思性评价”中不断进步,逐步成长,也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学生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组织好有趣的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