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效能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杨保安
【机构】 凯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能,从学习目标设置、教法学法指导、学习氛围营造、课堂提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效能课堂 学习目标 教法学法 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评价
效能课堂是指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效"是指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高效率是过程,高效益是目的;"能"是指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分析辨别能力的开发;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最优化,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控制课堂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最优化。
一、优化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发展方向。教师要在不断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促使学生引起学习动机和调节学习行为,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法及学法指导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如教授《不等式的性质》时,由于该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举比较贴切的生活事例,就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抽象变为形象,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步骤一:爸爸40岁了,姐姐20岁了。用不等式比较他们的年龄大小:40>20
步骤二:那么10后,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40+10>20+10
步骤三:10年前,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40-10>20-10
步骤四:x年前,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 70-x>40-x
通过以上一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贴切生活事例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常见的童话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国王要奖励大臣,大臣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通过童话故事,将学生很自然的引领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应力求创造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提问
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应俯下身子做到思维 "还原"、"稚化",在课堂提问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注意提问的节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其更加专心地听讲和思考。
(一)层递式预设问题
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贯穿教和学的整个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学而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对比-发现,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锁链式拆分问题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很"麻烦"的问题,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这类问题进行合理拆分,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进行层层"锁链式"的提问。通过这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减少问题过大过难所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而出现的思维空白期;另一方面,通过"锁链式"提问,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思维方法予以引导,提高学生探究、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再者,通过问题拆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我,更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优化教学设计及过程
优化教学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应从数学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同时,课堂设计要兼顾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要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这决定了数学教师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更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应激能力。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和高效的。
六、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是一个导向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独立意识、协作意识。
1、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学评价的目标,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 "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同时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并重: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关键词:效能课堂 学习目标 教法学法 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评价
效能课堂是指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效"是指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高效率是过程,高效益是目的;"能"是指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分析辨别能力的开发;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最优化,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控制课堂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最优化。
一、优化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发展方向。教师要在不断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促使学生引起学习动机和调节学习行为,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法及学法指导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如教授《不等式的性质》时,由于该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举比较贴切的生活事例,就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抽象变为形象,无形中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步骤一:爸爸40岁了,姐姐20岁了。用不等式比较他们的年龄大小:40>20
步骤二:那么10后,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40+10>20+10
步骤三:10年前,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40-10>20-10
步骤四:x年前,爸爸和姐姐的年龄谁大?不等式表示: 70-x>40-x
通过以上一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贴切生活事例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常见的童话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国王要奖励大臣,大臣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通过童话故事,将学生很自然的引领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应力求创造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提问
为实现有效提问,教师应俯下身子做到思维 "还原"、"稚化",在课堂提问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注意提问的节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其更加专心地听讲和思考。
(一)层递式预设问题
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它贯穿教和学的整个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学而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对比-发现,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锁链式拆分问题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很"麻烦"的问题,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这类问题进行合理拆分,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进行层层"锁链式"的提问。通过这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减少问题过大过难所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而出现的思维空白期;另一方面,通过"锁链式"提问,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思维方法予以引导,提高学生探究、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再者,通过问题拆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我,更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优化教学设计及过程
优化教学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应从数学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同时,课堂设计要兼顾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要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这决定了数学教师要比其他学科教师更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应激能力。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和高效的。
六、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是一个导向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独立意识、协作意识。
1、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学评价的目标,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 "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同时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并重: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