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追随 启发 支持——基于幼儿生活的体验式数学测量活动
【作者】 潘燕珍
【机构】 杭州市钱塘帝景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是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数学学习的方式也结合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并且结合多种感官的合作参与来进行。同时,《纲要》中也指出数学教育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在实际生活中要有实践和运用的机会。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也至关重要,在尝试操作、研究探索中,合适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欲望,更加学有所得。
关键词:生活 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意识的启蒙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利用身边的事、物、现象进行数学教育,幼儿才会有更深的体验。而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经验,只有通过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动手动脑尝试的过程中,才更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的学习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生活即教育”,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是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多种感官,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测量是幼儿园幼儿数学教育当中,包括幼儿科学领域中的一些探究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生活中,幼儿经常会碰到需要去测量的一些具体的事例。在《指南》中并没有将测量归为到数学认知这一部分,而是在科学能力培养中提到了,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幼儿并不是一定要掌握非常标准的测量能力,这也是《指南》给我们提出的关于学前儿童测量活动的基本定位。
一、测量活动之我知道
幼儿学习自然的测量方法,知道如何使用测量的方法来记性比较:身高、体重的测量;长度、多少的测量等,以刺激幼儿对此类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仔细、耐心、细致。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数概念的了解也会不断增加,虽然一开始对长短、粗细、高矮胖瘦等还不是很清楚,当大家站在一起时,能初步地说出谁高谁矮,这只是直观感受,对于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不能确定。因此幼儿需要通过学习进行测量的方式方法。
二、测量活动之我发现
数学听上去很枯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里面也会有很多的乐趣。我们结合生活,寓教于乐,教育生活化、教育游戏化,学习的乐趣将在学习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一:我已经超过100米了
某一天区域活动时,在娃娃家,肉肉很开心地对着游戏伙伴说:“我妈妈昨天给我量身高了,我已经超过100米了!”听到肉肉的话后菲菲上下打量着肉肉,并向肉肉走过去,站在肉肉身后,微微抬头看向肉肉的头顶,试图在和肉肉比一比身高,但是在没有旁人帮忙的情况下,菲菲试了两次就走开了。
分析:3~4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物体数、量的感知是比较模糊的,他们通常会用大小、多少这样的词语来表示不同量的这种数量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才能够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测量单位“米”对于该阶段还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案例中幼儿说的我已经超过100米了,这显然是一种模仿行为,只是提取了妈妈的话语。他还不能理解米、厘米这些测量概念,但是也能看出他有了比较的意识,知道自己长高了。幼儿菲菲尝试和肉肉比身高,她知道要和肉肉站在一起比较,知道一定的比较技能,但是谁高谁矮、高了多少,这些对于现阶段的他们都是没有结论的。
(二)案例二:户外踩影子
户外活动时,天气特别好,教师和幼儿在户外操场上进行《踩影子》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就有幼儿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你看,我的影子比你的长,哈哈哈。”盼盼对站在他边上的幼儿说。她的话马上吸引了其余幼儿的注意力,附近的幼儿纷纷过来试图比一比自己的影子长短。康康过来看了看,又转了一大圈,终于看到自己影子的头部超过了盼盼,开心地对盼盼说:“我的比你长。”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幼儿知道影子会有长短,但是对于为什么存在长短现象是不了解的。比如康康,他觉得头部超过了别人,那么他就是长的,殊不知对比的起点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事后和事件中的幼儿交流沟通,问他们你们刚才比较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他们是无法准确地回答的,这也说明了小班幼儿在这方面发展还是欠缺的,对他们来说,清楚地明白、了解测量概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三、测量活动之我体验
教育是通过生活实践并运用于生活中才能发挥价值,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我们以大班活动《比身高》为例,来谈一谈幼儿园测量活动的实际应用。
(一)测量内容生活化
对幼儿来说,清楚地明白、了解测量概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中、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结合具体形象、客观存在的物品来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巩固认识。同时在反复实践动手操作当中,认识长短、多少、大小、高低等。慢慢地,到了大班年龄段,他们头脑中有了印象,慢慢地向抽象思维过度,才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数学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数学学习才更加有教育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要有实践和运用的机会。在发现生活问题、探索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反思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轻松自然的获得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比身高》这个活动就是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生成的一个测量活动。因为接触到了一些测量的经验,而同时又形成了“比一比”的意识,所以这个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
(二)裁量材料生活化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也至关重要,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在尝试进行操作、发现这些问题、研究方法探索的过程中,合适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欲望,更加学有所得。只有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材料,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也对学习活动起到推进作用。
在《比身高》这个活动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绳子、矿泉水瓶、吸管、回形针等。我们在进行物体测量东西时,为了测量记录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知道准确地测量方法,比如测量工具和物体一端要对齐;测量时要时刻做好标记;首尾相连接,对齐了再量;为了记住正确的数量,可以用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最后,记录好自己使用的工具以及用该工具进行测量所产生的次数量。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
数学活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现象中。合理地利用幼儿的各种兴趣和关注点,准备充足的生活材料,就能进行数学活动。
1.环节一:自由表达关于测量的经验
今天,我们来比较身高,请你找到一个朋友,然后想办法比较谁高谁矮。并且交流分享你和好朋友测量身高的方式方法。
(背对背站立测量、躺下测量、实用工具等。)
2.环节二:用同一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
老师有绳子,人手一根,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互相彼此用绳子来测量记录身高的数据。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请想一想,怎样进行测量是最准确?
(人挺直,或站立或躺下,将绳子的一端与被测量者的头或脚对齐,接下来将绳子拉直测量,做好标记,最后将各自的绳子进行比较,得出高矮。)
表1:同一工具测量身高
3.环节三:用不同工具测量特定的物体
现在已经知道了高矮情况,接下来,为了更加准确地知晓高了多少,老师还准备了更多的工具,每组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这些东西跟绳子不同的是都很短,请你们先讨论如何用这些短小的材料来测量你们高大的身体。
为了更好地测量记录,每组有一张记录单,将你们的被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结果记录在上面。
(当我们测量的时候,要一端对齐,首尾相接,这样才能使得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表2:不同工具测量身高
4.环节四:理解长度单位
讨论:为什么幼儿小贝比幼儿多肉高,但是你们的测量结果上,幼儿多肉的数量却比幼儿小贝的高呢?
(在测量时,用了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较长的测量工具,比如瓶子、绳子,所进行测量的次数越少,数据就越小;越短的测量工具,比如回形针、小积木,所进行测量的次数越多,数据就越大。)
5.环节五:总结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感知比较、尝试操作、问题联想、讨论猜测等方法,学习使用工具测量,并知晓在自然测量中,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都会对测量产生差异。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进行测量,整节活动主要以幼儿亲身动手实际操作为主,是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发现,相对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究性。
四、测量活动之我思考
在一日生活中或者是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渗透数学教育,使数学学习更为有效和有趣。比如在健康领域教学活动中,领会上、下、前、后、向左、向右等概念。在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中,比如《七个阿姨来摘果》,感知数量的实际意义以及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例如《数字歌》、《数高楼》,感受数字形象以及事物的空间关系。在一日生活中,排队时可以学习1和许多、加一减一的数量关系;喝水时体验数量一一对应和逐一增加关系;在社会劳动时,比如摆椅子、拿水杯等,巩固对数、量、以及数量关系之间的理解。区域游戏(美工)时通过操作材料了解形状、几何关系等;区域游戏(建构)时感受长短、多少、平衡、对称等概念;区域游戏(角色区:银行、超市)时感受钱币、商品标价、型号、序号等。
总之,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应该在生活中发现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机会,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不断地积累生活、学习经验,并使用与新的学习活动,有利于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亦兵.日常活动中玩“测量”习得数学核心经验[J].家教世界,2018.9
[2]段玉琴.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本真[G].学周刊,2016
[3]刘春红.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4]冯天华.数学与生活结合,如鱼得水[J].学科教学,2013.8
关键词:生活 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意识的启蒙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利用身边的事、物、现象进行数学教育,幼儿才会有更深的体验。而对于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经验,只有通过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动手动脑尝试的过程中,才更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的学习才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生活即教育”,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是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多种感官,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测量是幼儿园幼儿数学教育当中,包括幼儿科学领域中的一些探究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生活中,幼儿经常会碰到需要去测量的一些具体的事例。在《指南》中并没有将测量归为到数学认知这一部分,而是在科学能力培养中提到了,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幼儿并不是一定要掌握非常标准的测量能力,这也是《指南》给我们提出的关于学前儿童测量活动的基本定位。
一、测量活动之我知道
幼儿学习自然的测量方法,知道如何使用测量的方法来记性比较:身高、体重的测量;长度、多少的测量等,以刺激幼儿对此类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仔细、耐心、细致。学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数概念的了解也会不断增加,虽然一开始对长短、粗细、高矮胖瘦等还不是很清楚,当大家站在一起时,能初步地说出谁高谁矮,这只是直观感受,对于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不能确定。因此幼儿需要通过学习进行测量的方式方法。
二、测量活动之我发现
数学听上去很枯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里面也会有很多的乐趣。我们结合生活,寓教于乐,教育生活化、教育游戏化,学习的乐趣将在学习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一:我已经超过100米了
某一天区域活动时,在娃娃家,肉肉很开心地对着游戏伙伴说:“我妈妈昨天给我量身高了,我已经超过100米了!”听到肉肉的话后菲菲上下打量着肉肉,并向肉肉走过去,站在肉肉身后,微微抬头看向肉肉的头顶,试图在和肉肉比一比身高,但是在没有旁人帮忙的情况下,菲菲试了两次就走开了。
分析:3~4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物体数、量的感知是比较模糊的,他们通常会用大小、多少这样的词语来表示不同量的这种数量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才能够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测量单位“米”对于该阶段还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案例中幼儿说的我已经超过100米了,这显然是一种模仿行为,只是提取了妈妈的话语。他还不能理解米、厘米这些测量概念,但是也能看出他有了比较的意识,知道自己长高了。幼儿菲菲尝试和肉肉比身高,她知道要和肉肉站在一起比较,知道一定的比较技能,但是谁高谁矮、高了多少,这些对于现阶段的他们都是没有结论的。
(二)案例二:户外踩影子
户外活动时,天气特别好,教师和幼儿在户外操场上进行《踩影子》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就有幼儿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你看,我的影子比你的长,哈哈哈。”盼盼对站在他边上的幼儿说。她的话马上吸引了其余幼儿的注意力,附近的幼儿纷纷过来试图比一比自己的影子长短。康康过来看了看,又转了一大圈,终于看到自己影子的头部超过了盼盼,开心地对盼盼说:“我的比你长。”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幼儿知道影子会有长短,但是对于为什么存在长短现象是不了解的。比如康康,他觉得头部超过了别人,那么他就是长的,殊不知对比的起点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事后和事件中的幼儿交流沟通,问他们你们刚才比较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他们是无法准确地回答的,这也说明了小班幼儿在这方面发展还是欠缺的,对他们来说,清楚地明白、了解测量概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三、测量活动之我体验
教育是通过生活实践并运用于生活中才能发挥价值,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我们以大班活动《比身高》为例,来谈一谈幼儿园测量活动的实际应用。
(一)测量内容生活化
对幼儿来说,清楚地明白、了解测量概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中、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结合具体形象、客观存在的物品来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巩固认识。同时在反复实践动手操作当中,认识长短、多少、大小、高低等。慢慢地,到了大班年龄段,他们头脑中有了印象,慢慢地向抽象思维过度,才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数学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数学学习才更加有教育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要有实践和运用的机会。在发现生活问题、探索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反思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轻松自然的获得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比身高》这个活动就是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生成的一个测量活动。因为接触到了一些测量的经验,而同时又形成了“比一比”的意识,所以这个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在游戏过程中发生了。
(二)裁量材料生活化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也至关重要,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在尝试进行操作、发现这些问题、研究方法探索的过程中,合适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欲望,更加学有所得。只有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材料,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也对学习活动起到推进作用。
在《比身高》这个活动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绳子、矿泉水瓶、吸管、回形针等。我们在进行物体测量东西时,为了测量记录的准确性,我们需要知道准确地测量方法,比如测量工具和物体一端要对齐;测量时要时刻做好标记;首尾相连接,对齐了再量;为了记住正确的数量,可以用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最后,记录好自己使用的工具以及用该工具进行测量所产生的次数量。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
数学活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现象中。合理地利用幼儿的各种兴趣和关注点,准备充足的生活材料,就能进行数学活动。
1.环节一:自由表达关于测量的经验
今天,我们来比较身高,请你找到一个朋友,然后想办法比较谁高谁矮。并且交流分享你和好朋友测量身高的方式方法。
(背对背站立测量、躺下测量、实用工具等。)
2.环节二:用同一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
老师有绳子,人手一根,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互相彼此用绳子来测量记录身高的数据。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请想一想,怎样进行测量是最准确?
(人挺直,或站立或躺下,将绳子的一端与被测量者的头或脚对齐,接下来将绳子拉直测量,做好标记,最后将各自的绳子进行比较,得出高矮。)
表1:同一工具测量身高
3.环节三:用不同工具测量特定的物体
现在已经知道了高矮情况,接下来,为了更加准确地知晓高了多少,老师还准备了更多的工具,每组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这些东西跟绳子不同的是都很短,请你们先讨论如何用这些短小的材料来测量你们高大的身体。
为了更好地测量记录,每组有一张记录单,将你们的被测量者、测量工具、测量结果记录在上面。
(当我们测量的时候,要一端对齐,首尾相接,这样才能使得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表2:不同工具测量身高
4.环节四:理解长度单位
讨论:为什么幼儿小贝比幼儿多肉高,但是你们的测量结果上,幼儿多肉的数量却比幼儿小贝的高呢?
(在测量时,用了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较长的测量工具,比如瓶子、绳子,所进行测量的次数越少,数据就越小;越短的测量工具,比如回形针、小积木,所进行测量的次数越多,数据就越大。)
5.环节五:总结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感知比较、尝试操作、问题联想、讨论猜测等方法,学习使用工具测量,并知晓在自然测量中,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都会对测量产生差异。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进行测量,整节活动主要以幼儿亲身动手实际操作为主,是让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尝试发现,相对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究性。
四、测量活动之我思考
在一日生活中或者是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渗透数学教育,使数学学习更为有效和有趣。比如在健康领域教学活动中,领会上、下、前、后、向左、向右等概念。在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中,比如《七个阿姨来摘果》,感知数量的实际意义以及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艺术领域教学活动中,例如《数字歌》、《数高楼》,感受数字形象以及事物的空间关系。在一日生活中,排队时可以学习1和许多、加一减一的数量关系;喝水时体验数量一一对应和逐一增加关系;在社会劳动时,比如摆椅子、拿水杯等,巩固对数、量、以及数量关系之间的理解。区域游戏(美工)时通过操作材料了解形状、几何关系等;区域游戏(建构)时感受长短、多少、平衡、对称等概念;区域游戏(角色区:银行、超市)时感受钱币、商品标价、型号、序号等。
总之,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应该在生活中发现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机会,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不断地积累生活、学习经验,并使用与新的学习活动,有利于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亦兵.日常活动中玩“测量”习得数学核心经验[J].家教世界,2018.9
[2]段玉琴.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本真[G].学周刊,2016
[3]刘春红.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4]冯天华.数学与生活结合,如鱼得水[J].学科教学,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