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刍议
【作者】 张福霞
【机构】 陵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形势,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不断融入人文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笔者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自身教学的具体做法,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进行高效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审美情趣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文精神,个性化阅读
语文是滋养人文情怀的沃野,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智慧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高效的阅读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与人文修养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历来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前辈们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不过,而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仍存在着不足和误区。笔者拟就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主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结果课堂上教师往往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被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笔者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作调查发现:85%的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阅读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情感、美育等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就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为真正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近几年来做过如下一些尝试:
1、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其中的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与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其生活,丰富人生,增加艺术和人文修养,提高审美水平。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进行。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文本文质兼美,博约结合,教师要以导促读、以读促教,“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2、打破模式和程式,充分尊重个性差异
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我们既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必须正视高中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的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
2)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三、将思维训练摆在其应有的地位上
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高中正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更迅速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角度的指导,阅读内容的安排,阅读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应寻求有效途径,有效训练他们思维能力使之尽快提升。
1、启发质疑,培养思维创新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面对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当然需提及的是,在个性化理解的同时,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就需要老师有意义的点拨,有见地的指导。
2、联想拓展,激发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与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
作为语文老师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学生能真正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激活思维,丰富情感,张扬个性,温润心灵,他们将会充分享受阅读来的精神愉悦,同时,他们也将快乐地生活,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人文精神,个性化阅读
语文是滋养人文情怀的沃野,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智慧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高效的阅读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与人文修养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因此,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历来倍受关注。随着课改的深入,前辈们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不过,而今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仍存在着不足和误区。笔者拟就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主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结果课堂上教师往往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被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
笔者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作调查发现:85%的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阅读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情感、美育等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就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为真正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近几年来做过如下一些尝试:
1、将课内讲读和课外导读并举,增加阅读积淀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其中的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与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拓宽其生活,丰富人生,增加艺术和人文修养,提高审美水平。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进行。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文本文质兼美,博约结合,教师要以导促读、以读促教,“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2、打破模式和程式,充分尊重个性差异
1)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我们既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必须正视高中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的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
2)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三、将思维训练摆在其应有的地位上
积极开展阅读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因素及根本目的。高中正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随着学习内容的复杂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开始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更迅速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角度的指导,阅读内容的安排,阅读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应寻求有效途径,有效训练他们思维能力使之尽快提升。
1、启发质疑,培养思维创新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面对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当然需提及的是,在个性化理解的同时,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就需要老师有意义的点拨,有见地的指导。
2、联想拓展,激发思维的想象力
联想与想象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联想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创作的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
作为语文老师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融入到每一节课中,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使学生能真正从中领悟到语言的魅力,思想的内蕴,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激活思维,丰富情感,张扬个性,温润心灵,他们将会充分享受阅读来的精神愉悦,同时,他们也将快乐地生活,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