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思维训练浅说
【作者】 达瓦平措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娘热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顺序。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顺序清晰化,层次化。而理清思维顺序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开端和转折。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开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点,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这就是我们备新课前的重要环节:找准知识的“生发点”。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再配以生动有意义的情境,学生的后续学习会变得目标明确而且饶有兴趣。例如:在教学“众数”这一知识点时,我把教材中选队员的例题改正一道卖服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品牌童装各种尺码的日销售情况,来判断如果自己做老板,你将如何进货。学生非常有兴趣,有人选中位数90来决定自己该多进哪个尺码的货,也有人选平均数95.5,但当有人说出多进110(题目中的众数)这个尺码的衣服时,全班同学都为他的道理折服,因为数据显示这个尺码的衣服卖出去的量最大,重复出现了7次,说明来买这个品牌这种款式衣服的家长和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身材……,在这样的“生发点”的引入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生动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且还“体验”了一把做老板的“瘾”。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1/3。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6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1/3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1/3”,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等等。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拓新思路。
数学知识的内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学生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也就是思维的开端。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再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在教学中,如果从学生思维起始点入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就能培养出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教学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商不变性入手,把握住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都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的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梳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四、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认为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顺序。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顺序清晰化,层次化。而理清思维顺序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开端和转折。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开端。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点,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这就是我们备新课前的重要环节:找准知识的“生发点”。找准知识的生发点,再配以生动有意义的情境,学生的后续学习会变得目标明确而且饶有兴趣。例如:在教学“众数”这一知识点时,我把教材中选队员的例题改正一道卖服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品牌童装各种尺码的日销售情况,来判断如果自己做老板,你将如何进货。学生非常有兴趣,有人选中位数90来决定自己该多进哪个尺码的货,也有人选平均数95.5,但当有人说出多进110(题目中的众数)这个尺码的衣服时,全班同学都为他的道理折服,因为数据显示这个尺码的衣服卖出去的量最大,重复出现了7次,说明来买这个品牌这种款式衣服的家长和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身材……,在这样的“生发点”的引入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朝着正确、生动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且还“体验”了一把做老板的“瘾”。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1/3。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6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1/3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1/3”,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等等。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开拓新思路。
数学知识的内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学生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学生思维的起始点,也就是思维的开端。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再有序的轨道上发展。在教学中,如果从学生思维起始点入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区别同异,就能培养出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教学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商不变性入手,把握住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分数的基本性质。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都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的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梳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四、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认为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图片,有小动物,有生活中的物品,有数字卡片,有几何图形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特点,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随着“对折”的验证,孩子们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