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作者】 李德鸿
【机构】 利州中专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社会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需求提高,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是必然选择。当前教育模式和背景下,如何让学生顺利跨过升学这道门,学校和任课教师必然要认真思考和对待,教学模式与教材选择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衔接 教材 教学 选择
“中高职衔接”,狭义是指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则是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的教育衔接。但两者的逻辑重点和本质属性一致,即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纵横贯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教育。
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既涉及宏观教育体制,也涉及微观教学领域,具体包括教育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培养目标、课程、教材、职业能力培养及评估制度等,招生考试制度是突破口,培养目标是前提,专业建设是基础,课程是核心和落脚点。内容涉及宽泛,笔者就教学内容及教材使用提出一己之见。
首先,适当的教材选择是良好教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较多,与之相对应的基础课程的选择范围也很大。有些偏重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些偏重于文化加专业的学习,比如护理英语,商务英语等等,几乎有什么样的专业课就会配套什么样的英语课。人们更多强调学生在学基础英语的时候,也会学到专业知识。毋庸置言,是有很多好处。比如,把某个概念或者术语,在介绍的时候,可以把它的英文表达出来,有这个接受能力的同学,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增加了负担,没什么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这种不荤不素,大杂脍式的英语教材显露出很多不足。首先,对中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难以达到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很多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毕业于普通的师范院校,而非学过专业英语,对所教专业英语中的某些内容还有半生半熟之感,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其次,目前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成绩还很有问题,突然出现这种加大难度的内容,势必让学生难以消化。第三,到底英语老师是应该主要教其语言呢,还是教其专业知识,抑或两者皆而教之?笔者不敢苟同。同样的道理,学生到底是应该以语言学习为主,还是以专业学习为主,抑或两者皆而学之?据笔者了解,这些所谓带有专业倾向的教材往往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全凭老师自己揣摩,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四,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无论是词汇,还是其表达,往往较之普通英语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表达,一些较为复杂生僻的短语,句子,可以毫无掩饰地说,对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门英语(新编,四川中职卫生系统使用教材),也是笔者本期任教的一门英语课。翻一翻,映入眼帘的是复杂,生僻,难以表达和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巧的是,同行和大部分学生也有同感。这样的心情和畏惧感,怎么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呢?怎么能更加适应目前的中高职衔接呢?
其次,基于教材选择的教学也要作出适当改变
上海市某知名专家曾经对传统教育模式做了个比喻:教室与车厢一样拥挤,授课顺序与路线一样固定,教师和司机一样傲慢,学生和乘客一样无奈。可谓入木三分。笔者认为,回归普通英语教学,才是首选。精挑细选,适合于当前中职学生水平,有利于中高职衔接教学的英语教材才是最佳选择。其次,认真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中高职衔接教学的大纲水平要求,才能做到既服务于学生,又能实现当前中职的有效教学。适当改变过去自主教学,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早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既注重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又增加学生适应考试的训练。一切没有方向和目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那些没有升学愿望和打算的同学,在日常教学中,还得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差别教学。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不拘一格,适应新常态(new normal),才能更好适应当前中职教学。认真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判断。中职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甚至还有大专毕业的,有参加过工作的,对于如此繁杂的构成状况,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并不轻松。既要照顾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有所收获与进步。所以差别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归语言教学与学习的本真,才能让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坚持英语基础文化课的地位不动摇。所谓文化课其实是与专业课相对应的一种概念,提高文化修养与拓宽学生视野,基础文化课责无旁贷。英语和语文,数学一样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比如把异域风情,他国文化,人文背景,社会习俗等因素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就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会随之而上升。对于教师来讲,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技术,甚至学习专业英语中有关专业知识等,对于当前有效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衔接 教材 教学 选择
“中高职衔接”,狭义是指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则是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的教育衔接。但两者的逻辑重点和本质属性一致,即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纵横贯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教育。
中高职紧密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既涉及宏观教育体制,也涉及微观教学领域,具体包括教育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培养目标、课程、教材、职业能力培养及评估制度等,招生考试制度是突破口,培养目标是前提,专业建设是基础,课程是核心和落脚点。内容涉及宽泛,笔者就教学内容及教材使用提出一己之见。
首先,适当的教材选择是良好教学的前提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较多,与之相对应的基础课程的选择范围也很大。有些偏重于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些偏重于文化加专业的学习,比如护理英语,商务英语等等,几乎有什么样的专业课就会配套什么样的英语课。人们更多强调学生在学基础英语的时候,也会学到专业知识。毋庸置言,是有很多好处。比如,把某个概念或者术语,在介绍的时候,可以把它的英文表达出来,有这个接受能力的同学,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增加了负担,没什么效果。根据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这种不荤不素,大杂脍式的英语教材显露出很多不足。首先,对中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难以达到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很多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毕业于普通的师范院校,而非学过专业英语,对所教专业英语中的某些内容还有半生半熟之感,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其次,目前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成绩还很有问题,突然出现这种加大难度的内容,势必让学生难以消化。第三,到底英语老师是应该主要教其语言呢,还是教其专业知识,抑或两者皆而教之?笔者不敢苟同。同样的道理,学生到底是应该以语言学习为主,还是以专业学习为主,抑或两者皆而学之?据笔者了解,这些所谓带有专业倾向的教材往往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全凭老师自己揣摩,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四,众所周知,专业英语,无论是词汇,还是其表达,往往较之普通英语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表达,一些较为复杂生僻的短语,句子,可以毫无掩饰地说,对老师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门英语(新编,四川中职卫生系统使用教材),也是笔者本期任教的一门英语课。翻一翻,映入眼帘的是复杂,生僻,难以表达和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巧的是,同行和大部分学生也有同感。这样的心情和畏惧感,怎么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呢?怎么能更加适应目前的中高职衔接呢?
其次,基于教材选择的教学也要作出适当改变
上海市某知名专家曾经对传统教育模式做了个比喻:教室与车厢一样拥挤,授课顺序与路线一样固定,教师和司机一样傲慢,学生和乘客一样无奈。可谓入木三分。笔者认为,回归普通英语教学,才是首选。精挑细选,适合于当前中职学生水平,有利于中高职衔接教学的英语教材才是最佳选择。其次,认真研读国家教育部关于中高职衔接教学的大纲水平要求,才能做到既服务于学生,又能实现当前中职的有效教学。适当改变过去自主教学,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早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既注重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又增加学生适应考试的训练。一切没有方向和目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那些没有升学愿望和打算的同学,在日常教学中,还得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差别教学。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不拘一格,适应新常态(new normal),才能更好适应当前中职教学。认真对学生的情况作出判断。中职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甚至还有大专毕业的,有参加过工作的,对于如此繁杂的构成状况,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并不轻松。既要照顾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有所收获与进步。所以差别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狠抓学生的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归语言教学与学习的本真,才能让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坚持英语基础文化课的地位不动摇。所谓文化课其实是与专业课相对应的一种概念,提高文化修养与拓宽学生视野,基础文化课责无旁贷。英语和语文,数学一样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比如把异域风情,他国文化,人文背景,社会习俗等因素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就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会随之而上升。对于教师来讲,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技术,甚至学习专业英语中有关专业知识等,对于当前有效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