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弱势学校课堂管理的问题
【作者】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合理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离开这个条件就无法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弱势学校课堂管理变得更为艰难,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弱势学校教师应知难而进,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关键词:弱势学校 课堂管理 策略与方法
合理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难以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流畅性和持续性。合理的课堂管理有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弱势学校课堂管理变得举步维艰,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和强化管理的必要性,勇于接受挑战,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一、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从理论上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盼等,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管理,营造良好氛围。但现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弱势学校课堂管理已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原因。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但目前社会环境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不良因素,特别是新闻媒体不当的渲染炒作和由此发酵而成的社会舆论往往存在一边倒的问题,普遍缺乏包容性。他们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使是正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不会轻易放过,而是大肆渲染,甚至恶意炒作。这样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冲击着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教师们每当听到这方面报道时就本能地告诫自己,少管为妙,免得惹火烧身,班主任更是忧心忡忡,在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中痛苦地挣扎,更有甚者,一些弱势学校校长明确告诉教职工:学校不出乱子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弱势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在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不敢作为,也难以作为。
家庭原因。由于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向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流动,而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进入弱势学校,其结果是弱势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管理日益艰难。不仅如此,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远离父母,未能享受完整的父母之爱,未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不抱有任何期盼,放松对子女的要求,因而也就谈不上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如果学校、班主任和教师因正常管理而出现问题,那么部分家长将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责任强加给学校、班主任和教师,甚至出现家长胡搅蛮缠,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课堂管理。
学生原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特别是弱势学校的学生法制观念、规矩意识和守纪意识更为淡薄,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校期间,他们甚至在课堂上经常试图通过破坏或无视规则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摆脱成人的控制,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而他们在课堂上难以安分守己。违纪违规等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而加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管理的课堂,也就谈不上有效课堂。合理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保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离开合理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弱势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教学与管理犹如硬币的两面,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可分离,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研究发现,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正相关。课堂管理为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和推动课堂管理。正如罗伯特·斯莱文所说的:“有效的教学本身就是预防出现纪律问题的最好办法。”教学与课堂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重视教学,更要重视管理。一些心理学家在针对部分教师割裂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关系时强调,课堂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联系在一起。他们警告说,教育工作者们把精力都放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教学生积极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而忽视了课堂管理系统,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对此弱势学校教师更应该加强管理,将教学与管理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各种有益的课余活动的开展,但更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启心智和提升素质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生活技能、职业技能、行为规范和生活目标社会化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课堂管理。通过课堂管理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充分发挥管理中的教育功能。辛继湘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教育活动。”教育家赫尔巴特曾针对教师割裂管理与教育关系时指出:“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进行渗透式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境界,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课堂管理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有助于学生内省式反思能力的培养,增强行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和转变。通过课堂管理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够使教学秩序和学习秩序得以有效维护,而且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和注意力牵引到课程内容上来,增加课堂学习时间的投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文化基础。由此可见,强化课堂管理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三、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弱势学校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而且更要转变观念,增强管理创新意识,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方法,将教学与管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管理的功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降低教学要求,以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的定位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规定,更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弱势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低下,行为表现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如果教师仍然固守《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那么不仅会使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而且加剧课堂管理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坚持求真务实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调整教学目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以减轻课堂管理负担。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端正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思想境界,增强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降低能力要求。教师应依据“门槛效应”,适当降低能力要求,进行低起点和低难度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是重视基本知识的落实。教师在课堂上应强化基本知识教学,课后让学生围绕基本知识进行巩固性训练。这种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看到希望,坚定信心,从而减轻课堂管理难度。
改进教学方式,转移学生注意力。教学方式的选择既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更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弱势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总得找点事情以释放自身多余的能量,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对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实施四步走策略:第一步出示阅读提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程内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并适时帮助阅读困难的学生。第二步出示难度不大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程内容,并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将自己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教师随机抽查,予以督促。第三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鉴吸收。教师随机提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强化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四步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基本知识进行概括性梳理整合。“四步走”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学习活动,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采用灵活策略,运用多种管理方法。为提高课堂管理效度,教师还应讲究一定的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在不中断课堂教学行为,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基本上以轻度为主,故意干扰和破坏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是极其罕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离开讲台,在教室来回走动,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那么教师就应该立即给予制止。对一般性的问题行为,教师不妨运用特殊的眼神、特有的面部表情和特定的手势,或者走到学生身边略微停顿,或轻轻拍打其肩膀等体态语来解决问题。当体态语言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冷静分析发生问题行为主体的个性特点、问题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程度,据此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弱势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化困难为机遇,勇于接受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要根据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强化课堂管理,维护教学秩序,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弱势学校 课堂管理 策略与方法
合理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难以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流畅性和持续性。合理的课堂管理有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弱势学校课堂管理变得举步维艰,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和强化管理的必要性,勇于接受挑战,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一、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从理论上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盼等,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管理,营造良好氛围。但现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弱势学校课堂管理已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原因。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但目前社会环境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不良因素,特别是新闻媒体不当的渲染炒作和由此发酵而成的社会舆论往往存在一边倒的问题,普遍缺乏包容性。他们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使是正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不会轻易放过,而是大肆渲染,甚至恶意炒作。这样做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冲击着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教师们每当听到这方面报道时就本能地告诫自己,少管为妙,免得惹火烧身,班主任更是忧心忡忡,在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中痛苦地挣扎,更有甚者,一些弱势学校校长明确告诉教职工:学校不出乱子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弱势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在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等方面不敢作为,也难以作为。
家庭原因。由于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成绩好的学生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向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流动,而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进入弱势学校,其结果是弱势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管理日益艰难。不仅如此,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远离父母,未能享受完整的父母之爱,未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不抱有任何期盼,放松对子女的要求,因而也就谈不上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如果学校、班主任和教师因正常管理而出现问题,那么部分家长将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责任强加给学校、班主任和教师,甚至出现家长胡搅蛮缠,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从而严重制约着课堂管理。
学生原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特别是弱势学校的学生法制观念、规矩意识和守纪意识更为淡薄,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校期间,他们甚至在课堂上经常试图通过破坏或无视规则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摆脱成人的控制,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因而他们在课堂上难以安分守己。违纪违规等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而加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管理的课堂,也就谈不上有效课堂。合理的课堂管理是教学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保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离开合理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弱势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教学与管理犹如硬币的两面,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可分离,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研究发现,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正相关。课堂管理为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和推动课堂管理。正如罗伯特·斯莱文所说的:“有效的教学本身就是预防出现纪律问题的最好办法。”教学与课堂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重视教学,更要重视管理。一些心理学家在针对部分教师割裂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关系时强调,课堂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联系在一起。他们警告说,教育工作者们把精力都放在课堂上,一味地追求教学生积极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而忽视了课堂管理系统,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对此弱势学校教师更应该加强管理,将教学与管理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固然离不开各种有益的课余活动的开展,但更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启心智和提升素质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生活技能、职业技能、行为规范和生活目标社会化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课堂管理。通过课堂管理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充分发挥管理中的教育功能。辛继湘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教育活动。”教育家赫尔巴特曾针对教师割裂管理与教育关系时指出:“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进行渗透式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境界,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课堂管理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有助于学生内省式反思能力的培养,增强行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促进他们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和转变。通过课堂管理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的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够使教学秩序和学习秩序得以有效维护,而且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兴奋点和注意力牵引到课程内容上来,增加课堂学习时间的投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文化基础。由此可见,强化课堂管理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三、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弱势学校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而且更要转变观念,增强管理创新意识,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方法,将教学与管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管理的功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降低教学要求,以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的定位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规定,更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弱势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低下,行为表现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如果教师仍然固守《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那么不仅会使相当多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业,而且加剧课堂管理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坚持求真务实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调整教学目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以减轻课堂管理负担。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端正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思想境界,增强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降低能力要求。教师应依据“门槛效应”,适当降低能力要求,进行低起点和低难度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是重视基本知识的落实。教师在课堂上应强化基本知识教学,课后让学生围绕基本知识进行巩固性训练。这种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看到希望,坚定信心,从而减轻课堂管理难度。
改进教学方式,转移学生注意力。教学方式的选择既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更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弱势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总得找点事情以释放自身多余的能量,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行为。对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实施四步走策略:第一步出示阅读提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程内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并适时帮助阅读困难的学生。第二步出示难度不大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程内容,并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将自己的思考写在草稿纸上。教师随机抽查,予以督促。第三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鉴吸收。教师随机提请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强化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第四步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基本知识进行概括性梳理整合。“四步走”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学习活动,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采用灵活策略,运用多种管理方法。为提高课堂管理效度,教师还应讲究一定的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在不中断课堂教学行为,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基本上以轻度为主,故意干扰和破坏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是极其罕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离开讲台,在教室来回走动,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果学生出现了问题行为,那么教师就应该立即给予制止。对一般性的问题行为,教师不妨运用特殊的眼神、特有的面部表情和特定的手势,或者走到学生身边略微停顿,或轻轻拍打其肩膀等体态语来解决问题。当体态语言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冷静分析发生问题行为主体的个性特点、问题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程度,据此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弱势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化困难为机遇,勇于接受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要根据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强化课堂管理,维护教学秩序,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