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爱撑起一片天——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作者】 张咏梅 祁明川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突出的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政府、社区、家庭、学校多个领域,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个人生的支点,这样才会让他们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特点 教育对策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管或寄养于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
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留守儿童的存在,也成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005年我县全面开启《贫困县提高小学初中完成率行动研究》,笔者随调查组在直滩乡初级中学和直滩中心小学进行了调查,中学382名少年中,父母双方一方外出打工的有222人,占58.1%,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112人,占29.3%。留守子女占到学生总数的87.4%,中心小学88名学生中,有67名留守儿童,占76%。之后调查组在全县下发了留守儿童调查统计表,统计分析结果:全县初中22238名(山区学生6206名,川区学生16032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2360名,占初中学生的55.6%,山区4344名,占山区学生的70%,川区8010名占川区学生的50%,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9874名,占44.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有2486名,占11.2%,全县小学56789名(山区学生13407名,川区学生43382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30910名,占小学学生的54.4%(山区9653名,占山区学生的72%,川区21257名,占川区学生的49%),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24398名,占43%;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有6512名,占11.5%。
由此可见,经济越落后地区留守儿童越多。
二、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有的放任自流,有的流向社会,有的受到侵害,有的监护不利,有的甚至违法犯罪,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1、学习较差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高、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大。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许多孩子往往自理能力差,学习不求上进。
2、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的性格。
3、心理障碍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政府行为
1、加强《义务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政府应该想方设法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底限度。
2、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留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政策。实行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制度。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者的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同样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3、建立偏远地区教育相应的保险机制
外出民工集中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起符合本地情况的相关制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进行更加耐心和细致的教育,对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比正常学生更多的教育责任。
(二)社区行为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形成以村民小组为主的安全监护机制。组建农户邻里管护网,村委会应加强辖区内的治安管理工作,净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此外,村委会还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体系,掌握本村辖区内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应对。
(三)家庭行为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暂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2、树立父母对孩子的监护职责
对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对子女的监护职责,要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和关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平时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四)学校行为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阵地,要对留守儿童特别关爱。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应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摸底调查,弄清存在的问题,建立档案。同时,给每位留守儿童安排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无论在那里都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2、重视家访,相互沟通
家访是教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家访工作也带来了很大方便,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通电话,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同时利用农闲季节或家长返乡的机会,及时约家长面谈或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帮助和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
3、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
学校少先队,团队组织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努力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4、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浓厚校园的书香氛围
多学知识让心灵找到归宿与寄托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多订阅一些报刊,多增加阅报栏。学校还可以创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举办元旦晚会、体育活动会、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把他们当另类。
5、教育与管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教师要时刻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适时给于一定的鼓励与关照。课堂上善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课余时可参与到他们当中进行游戏和情感交流,帮助他们解除思想痛苦,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老师的亲切感和温暖感。同时还要结合一些节日的庆典,组织师生进行丰富的文体活动来增强学校的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作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教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一丝微笑,一份关注,一句赞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6、关注个别,重点引导
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或倾向,教师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孩子常接触,然后耐心说服教育,促使其改正不足,端正品行。对个别留守儿童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影响和危害较大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召开班会或全校大会,通报事情真相,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将讨论结果在全班或全校交流,形成共识,达到教育全体的目的。
7、心理辅导不可少
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要让留守儿童明白他们的父母在外面做工和在家做工的父母没什么两样,都是对孩子的爱。
8、开展结队帮扶
根据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困难,让有条件的同学与留守儿童分别结成帮扶对子。比如,对生活照顾不周的留守儿童,开展帮你扫一扫地,帮你洗一洗衣,帮你做一顿饭等活动。对生活相对孤单的留守儿童,开展陪你说一会话,到家做一次客等活动。对家庭比较困难的留守儿童,开展帮你买一件学习用具,我们共用一套学习用品等活动。
9、定期充当代理妈妈
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组织任课教师轮流到其家中当一天代理妈妈,帮助做一些他们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家务,不断培养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对遭遇挫折,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10、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
从留守儿童居住区聘请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退休老干部作为校外义务辅导员,请他们负责了解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定期向学生反映他们的校外表现,帮助留守儿童排除心理障碍,使留守儿童离父母而不离温暖。
总之,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常 复杂的,也是持久的,从留守儿童自己的角度看,虽然他们能够用客观和辨证的观点看待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影响,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影响是弊远远大与利。我们仍需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当然,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继续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峰,关注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潘成,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留守儿童 特点 教育对策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管或寄养于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
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透露,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留守儿童的存在,也成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005年我县全面开启《贫困县提高小学初中完成率行动研究》,笔者随调查组在直滩乡初级中学和直滩中心小学进行了调查,中学382名少年中,父母双方一方外出打工的有222人,占58.1%,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112人,占29.3%。留守子女占到学生总数的87.4%,中心小学88名学生中,有67名留守儿童,占76%。之后调查组在全县下发了留守儿童调查统计表,统计分析结果:全县初中22238名(山区学生6206名,川区学生16032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2360名,占初中学生的55.6%,山区4344名,占山区学生的70%,川区8010名占川区学生的50%,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9874名,占44.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有2486名,占11.2%,全县小学56789名(山区学生13407名,川区学生43382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30910名,占小学学生的54.4%(山区9653名,占山区学生的72%,川区21257名,占川区学生的49%),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24398名,占43%;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有6512名,占11.5%。
由此可见,经济越落后地区留守儿童越多。
二、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有的放任自流,有的流向社会,有的受到侵害,有的监护不利,有的甚至违法犯罪,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1、学习较差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高、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大。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许多孩子往往自理能力差,学习不求上进。
2、性格缺陷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的性格。
3、心理障碍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政府行为
1、加强《义务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政府应该想方设法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底限度。
2、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留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政策。实行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原则接受义务教育制度。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者的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同样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3、建立偏远地区教育相应的保险机制
外出民工集中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起符合本地情况的相关制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进行更加耐心和细致的教育,对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比正常学生更多的教育责任。
(二)社区行为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形成以村民小组为主的安全监护机制。组建农户邻里管护网,村委会应加强辖区内的治安管理工作,净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此外,村委会还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跟踪体系,掌握本村辖区内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应对。
(三)家庭行为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要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暂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2、树立父母对孩子的监护职责
对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一定不能忘记自己对子女的监护职责,要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和关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平时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四)学校行为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阵地,要对留守儿童特别关爱。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应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摸底调查,弄清存在的问题,建立档案。同时,给每位留守儿童安排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无论在那里都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2、重视家访,相互沟通
家访是教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家访工作也带来了很大方便,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通电话,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同时利用农闲季节或家长返乡的机会,及时约家长面谈或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帮助和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
3、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团队组织的教育带动作用
学校少先队,团队组织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自觉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努力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4、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浓厚校园的书香氛围
多学知识让心灵找到归宿与寄托是对“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多订阅一些报刊,多增加阅报栏。学校还可以创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举办元旦晚会、体育活动会、歌手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等各种有益的活动,让这些“留守儿童”意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人把他们当另类。
5、教育与管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教师要时刻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适时给于一定的鼓励与关照。课堂上善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课余时可参与到他们当中进行游戏和情感交流,帮助他们解除思想痛苦,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老师的亲切感和温暖感。同时还要结合一些节日的庆典,组织师生进行丰富的文体活动来增强学校的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作为这些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教师一定要多给他们一点爱心,一丝微笑,一份关注,一句赞扬,一声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6、关注个别,重点引导
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或倾向,教师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孩子常接触,然后耐心说服教育,促使其改正不足,端正品行。对个别留守儿童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典型的影响和危害较大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召开班会或全校大会,通报事情真相,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讨论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将讨论结果在全班或全校交流,形成共识,达到教育全体的目的。
7、心理辅导不可少
教师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要让留守儿童明白他们的父母在外面做工和在家做工的父母没什么两样,都是对孩子的爱。
8、开展结队帮扶
根据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困难,让有条件的同学与留守儿童分别结成帮扶对子。比如,对生活照顾不周的留守儿童,开展帮你扫一扫地,帮你洗一洗衣,帮你做一顿饭等活动。对生活相对孤单的留守儿童,开展陪你说一会话,到家做一次客等活动。对家庭比较困难的留守儿童,开展帮你买一件学习用具,我们共用一套学习用品等活动。
9、定期充当代理妈妈
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组织任课教师轮流到其家中当一天代理妈妈,帮助做一些他们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家务,不断培养他们自理、自立能力,对遭遇挫折,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
10、聘请校外义务辅导员
从留守儿童居住区聘请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退休老干部作为校外义务辅导员,请他们负责了解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定期向学生反映他们的校外表现,帮助留守儿童排除心理障碍,使留守儿童离父母而不离温暖。
总之,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常 复杂的,也是持久的,从留守儿童自己的角度看,虽然他们能够用客观和辨证的观点看待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影响,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影响是弊远远大与利。我们仍需关注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当然,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继续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峰,关注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潘成,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