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作者】 赵 钢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从而形成了一群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造成了“留守儿童”诸多不适应,产生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责任 爱心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统计,我校“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三分之二。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校园群体。他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儿童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的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呢?我校采取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对症下药,首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怀揣责任,用心关注“留守儿童”
教师是照亮学生前程的明灯,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教师的责任。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结合实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证“留守儿童”“一个不能少”的接受教育,遵循“优先照顾、优先教育”的原则,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适宜的成长环境,做到在学习上营造良好氛围、在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疏导,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此学校成立了课题组,调查摸清底数,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要求以各班主任为基础及时了解学生父母的相关情况,与监护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档案。在学校营造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使校园成为留守儿童家的港湾,成长的乐园。要求全体教职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确保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
二、手捧爱心,真情呵护“留守儿童”
据调查,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姨姑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方并非自己的子女,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认为给他们吃好穿好即可。而且这些孩子往往由于“代沟”和寄人篱下之感,在外表现孤僻,沉默寡言,意志薄弱,内心自卑孤独。
为了使这些“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我校专门设置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且派专人管理。并提供大量的图书供“留守儿童”阅览,开设体育艺术2+1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
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他们心扉的钥匙。只要教师心中装着这些留守儿童,真挚地爱着他们,从多方面关心他们,使他们亲身体验老师带给他们父母般的温暖,这些孩子就可以得到转化。我班一名女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她入学早,年龄小,加上她反应迟钝,为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她也因此变得沉默寡言,十分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也非常差。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时与她沟通,给她关爱。在沟通中发现她喜欢跳舞,所以在六一儿童节时让她领舞,结果拿了第一名。之后又用一堂课时间专门为她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鼓励她,而且也让他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此以后这名女同学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也愿意与朋友交往了,而且每天主动交作业。
由于在感情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环节,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形成的心理问题。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孤僻,沉默寡言,意志薄弱,内心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我校还开通了“爱心专线”,让孩子们每周都能和父母讲讲心里话。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生的发展中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所以我们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也应尽最大努力用心用爱去呵护这些稚嫩的心灵。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 责任 爱心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统计,我校“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三分之二。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校园群体。他们“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儿童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的特殊的群体,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呢?我校采取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对症下药,首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怀揣责任,用心关注“留守儿童”
教师是照亮学生前程的明灯,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教师的责任。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能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结合实际,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证“留守儿童”“一个不能少”的接受教育,遵循“优先照顾、优先教育”的原则,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适宜的成长环境,做到在学习上营造良好氛围、在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疏导,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此学校成立了课题组,调查摸清底数,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要求以各班主任为基础及时了解学生父母的相关情况,与监护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档案。在学校营造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使校园成为留守儿童家的港湾,成长的乐园。要求全体教职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确保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
二、手捧爱心,真情呵护“留守儿童”
据调查,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姨姑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方并非自己的子女,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认为给他们吃好穿好即可。而且这些孩子往往由于“代沟”和寄人篱下之感,在外表现孤僻,沉默寡言,意志薄弱,内心自卑孤独。
为了使这些“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我校专门设置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且派专人管理。并提供大量的图书供“留守儿童”阅览,开设体育艺术2+1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
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他们心扉的钥匙。只要教师心中装着这些留守儿童,真挚地爱着他们,从多方面关心他们,使他们亲身体验老师带给他们父母般的温暖,这些孩子就可以得到转化。我班一名女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她入学早,年龄小,加上她反应迟钝,为此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她也因此变得沉默寡言,十分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也非常差。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时与她沟通,给她关爱。在沟通中发现她喜欢跳舞,所以在六一儿童节时让她领舞,结果拿了第一名。之后又用一堂课时间专门为她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鼓励她,而且也让他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此以后这名女同学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也愿意与朋友交往了,而且每天主动交作业。
由于在感情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环节,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久而久之,形成的心理问题。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孤僻,沉默寡言,意志薄弱,内心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我校还开通了“爱心专线”,让孩子们每周都能和父母讲讲心里话。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生的发展中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所以我们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也应尽最大努力用心用爱去呵护这些稚嫩的心灵。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