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点亮小灯泡》说课及反思

【作者】 秦士玉

【机构】 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重点不再是科学探究,而是科学思维的发展。《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组装,让小灯泡亮起来,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并不是要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因此在教学中,我这样处理教材。
  一、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画小灯泡,学生的潜意识里对小灯泡的认识是模糊的,目的是看看学生对小灯泡认识有多少,激起他们的前概念。再让学生分组观察小灯泡,对前概念进行修正,这样学生就会认真观察,并会思考,小灯泡的这些构建是起什么作用的呢?学生的思维在此引起一次冲突,他们就会动脑筋想,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再全班学生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并上他们说一说,你认为小灯泡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得到发展,也为后面要使小灯泡发亮作铺垫。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
  二、点亮小灯泡
  学生在认识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结构后,我让学生用这三种材料来第一次点亮小灯泡。有的学生拿到材料后,不知道要连接成回路灯泡才会亮,但聪明的孩子 ,有经验的学生会点亮小灯泡,我将亮与不亮的电路用QQ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为什么不亮,然后学生再次点亮小灯泡。要求学生中活动手册上画出实物图。并分析一下自己的灯泡为什么会亮,这样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得到发展。
  三、探究灯泡会亮的原因
  出示一个小组的电路图,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电流是怎么经过小灯泡的,教师再出示四个电路图,师生一起研究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并把电流的走向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再让学生观察,总结小灯泡会亮的特点。这样学生的思维过程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总结出特点后乘热打铁让学生观察更多的电路图判断,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认知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帮学生树立安全用电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调查家里的用电器,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会不断产生疑问,学生的思维又一次会发生冲突,把探究不断延续下去。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对灯泡的结构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认识过程,学生的思维逐步推近。
  2、 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整节课有充分体现,每一个环节突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进阶的过程。
  3、 关注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及提高
  4、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不同使用方法,为教学服务,提供了方便,让学生更直观地展现自己的作品,恰到好处。
  5、 QQ软件和白板的交互功能是值得我研究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