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刘 瑞

【机构】 坪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一、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观以及“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上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计算机——作为最主要的信息处理工具,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因此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是科学技术发展和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就信息技术教学具体来说,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①帮助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②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信息技术的一般使用方法;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第一点和第三点更注重的是情感领域,即在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融会在第二个教学目标中。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并不困难,因为有条件的家庭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它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机房里总表现的跃跃欲试。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所以就应该采用边授课边上机的方式,这样就会使他们的热情度大大提高。但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否则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键盘指法训练的过程中,长时间的训练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如果只在每堂课的前5~10分钟进行训练,并定期进行班内的比赛,这样少量多次,加上一定的精神鼓励,就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加快教学进程。
  老师在上课之前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计算机有什么用途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可以打字、制表格;可以上网查资料、聊天;可以玩电脑游戏等等”。这时,老师可以借助同学的回答说:“既然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用途很多,电脑游戏又好玩,你们想不想自己将来也会编一个电脑游戏啊?如果想的话,就和老师一起来认真学习吧!”这样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理手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该课程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共同决定的,它包括基础性、技能性、发散性和趣味性四个方面。基础性是指计算机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知识;技能性是指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发散性是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贯通;趣味性则是针对小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而且《纲要》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一些合理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益:
  1、因材施教。受家庭条件的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汉字输入还不太熟练,而有的则已经可以应用Word编辑文档。对于前者,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对于后者,则可以适当的提前授予其他知识。
  2、启发引导。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只起引导、启发作用。在不违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应更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精讲多练。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实际操练是多多益善。例如,在教学生使用“绘图”工具时,应先由学生决定画什么内容,再教以基本的操作方法,剩下的时间应交由学生去自由发挥,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突出重点。在传授学生foxpro等程序设计语言时,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编写程序,而是要通过程序设计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程序的结构,了解利用程序设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几个基本步骤。
  四、唤起创新意识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包含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而在知识技能这方面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可见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而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我们在教学生用word2000编辑一个8开纸大小的电子报刊时,老师先教给学生各种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有的学生用拼音直接输入汉字,进行排版和文字修饰;还有的学生却用文本框的方式进行文字编排,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可以搬来搬去,进行文字修饰、字体上颜色,还可以插入GIF动画图片等,这样页面就显得比较美观。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