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初探
【作者】 廖 懋
【机构】 小金县机关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是狠抓幼儿“生活能力、学习习惯、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而非知识储备的积累。教师要推动家、校、园的紧密结合,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然成长、逐步适应,更好地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
关键词:双减 幼小衔接 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学前班、思维训练班等已退出舞台。这无形中更加大了家长对孩子入学后适应问题的焦虑。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幼儿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多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也对如何顺应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摸索和总结,现将我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进行分享和展示:
一、狠抓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好衔接工作
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更多的是担心孩子知识储备怎么样,进入小学学习能否跟上教学进度。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即使孩子知识储备在幼儿时期很丰富,但到了小学阶段学习也会很快耗尽,而真正影响孩子能否适应和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孩子基本能力的储备是否扎实。
(一)生活能力
进入小学后不少家长抱怨孩子起床学习拖沓、老是丢三落四,书包、玩具杂乱不堪。其实这些毛病都是学前期家长包办的结果。要想孩子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就不能让生活习惯拉孩子后退。老师要引导和配合家长逐步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榜样示范,看绘本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渗透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在小班就鼓励孩子独立吃饭,自己洗手;中班穿脱衣服、独立解便、整理书包玩具;大班会使用剪刀等工具,熟悉斑马线、红灯、绿灯等简单的交通规则,懂得陌生人不开门等防骗知识,用电用火安全知识。有了这些基本生活技能,不仅家长可以减轻很多负担、孩子自己更加自由,而且在学校里,孩子也会因为自我独立而深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喜爱,反之,则会因为许多生活细节紊乱,遭到其他孩子甚至老师的嘲笑和厌弃。
(二)学习习惯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同伴和手机电视,幼儿已经有很多可以模仿的对象了。所以老师要随时注意树立正确的示范,找出班上孩子学习习惯的“亮点”及时点评表扬,引导更多孩子学习效仿。可以从最基础的学习坐姿、握笔姿势抓起,要求坐正,握笔正确。幼儿阶段不在于早点会写字、会数数或者会拼音,一旦最开始的习惯没有培养好,到了高年级甚至小学、初中再去纠正,收效微乎其微。幼儿在日常表现中会参差不齐,出现许多不足和错误的习惯,这时候我们最好少一些纠正和指责,而是多一些鼓励和表扬,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让其他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扬差一点的孩子某一个做的好的地方,让他乐意接受你的意见。我们还会组织“坐姿、写姿”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语言表达
幼儿期是发展语言尤其是口语表达的黄金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智力发育和适应生活至关重要。不愿说和不敢说是幼儿的普遍心理,尤其现在有不少留守儿童平时缺少交流的对象和环境。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让孩子们敢于表达,一开始抓口语,不要强迫孩子非要说完整。老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他们敢说、会说、多说。其次,老师要制造话题,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比如,老师讲一些绘本故事,让孩子来参与,观看动画后来评论和复述。最后,老师还可以随着年级的递增逐步给孩子们渗透一些词汇,表达的要求从单个的词汇到完整的句子,再到讲故事、辩论。中、大班的孩子尝试绘本剧和讲故事都是不错的选择;角色扮演也是孩子们深受喜爱的形式。
(四)人际交往
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生活,人际交往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愉快的交往体验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不良的人际交往导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不少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都是与孩子在学校与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交往问题有关。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活动范围,并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交往方法和技能。我们班级幼儿的座位都不固定而是每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鼓励他们多去认识新朋友。因为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还不定时地给孩子们观看《萌鸡小队》的动画片,给孩子们提供示范。
二、全面把握幼小衔接工作的特点
(一)连续性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一起联手从小班开始逐步过渡。很多的知识、习惯技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就学会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把握幼小衔接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循序渐进和长期积累。
(二)趣味性
幼儿的任务就是“游戏”,幼小衔接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但不能脱离游戏的环境,失去了趣味。否则,孩子会感觉枯燥,逆反,不愿意上学,反而适得其反。
(三)独特性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个性和家庭背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一定要因材施教,保护好孩子的天性的同时,尽量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四)联合性
幼小衔接工作是所有幼儿教师的重任,但却离不开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老师的协同工作。教师要更好地争取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教育,并及时与小学教师沟通,一起来完成幼儿的衔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十分必要却又艰巨的任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并联合家、校、园共同努力,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翠萍,林存敬,《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 2013年第005期(中旬刊)。
[2]吴中清,浅谈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7(25)
[3]刘源,程伟,董吉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反思——基于对1949~2019年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
关键词:双减 幼小衔接 能力培养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学前班、思维训练班等已退出舞台。这无形中更加大了家长对孩子入学后适应问题的焦虑。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幼儿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多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也对如何顺应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摸索和总结,现将我的一些想法和经验进行分享和展示:
一、狠抓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好衔接工作
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更多的是担心孩子知识储备怎么样,进入小学学习能否跟上教学进度。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即使孩子知识储备在幼儿时期很丰富,但到了小学阶段学习也会很快耗尽,而真正影响孩子能否适应和良好发展的关键在于孩子基本能力的储备是否扎实。
(一)生活能力
进入小学后不少家长抱怨孩子起床学习拖沓、老是丢三落四,书包、玩具杂乱不堪。其实这些毛病都是学前期家长包办的结果。要想孩子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就不能让生活习惯拉孩子后退。老师要引导和配合家长逐步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榜样示范,看绘本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渗透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在小班就鼓励孩子独立吃饭,自己洗手;中班穿脱衣服、独立解便、整理书包玩具;大班会使用剪刀等工具,熟悉斑马线、红灯、绿灯等简单的交通规则,懂得陌生人不开门等防骗知识,用电用火安全知识。有了这些基本生活技能,不仅家长可以减轻很多负担、孩子自己更加自由,而且在学校里,孩子也会因为自我独立而深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喜爱,反之,则会因为许多生活细节紊乱,遭到其他孩子甚至老师的嘲笑和厌弃。
(二)学习习惯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同伴和手机电视,幼儿已经有很多可以模仿的对象了。所以老师要随时注意树立正确的示范,找出班上孩子学习习惯的“亮点”及时点评表扬,引导更多孩子学习效仿。可以从最基础的学习坐姿、握笔姿势抓起,要求坐正,握笔正确。幼儿阶段不在于早点会写字、会数数或者会拼音,一旦最开始的习惯没有培养好,到了高年级甚至小学、初中再去纠正,收效微乎其微。幼儿在日常表现中会参差不齐,出现许多不足和错误的习惯,这时候我们最好少一些纠正和指责,而是多一些鼓励和表扬,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让其他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扬差一点的孩子某一个做的好的地方,让他乐意接受你的意见。我们还会组织“坐姿、写姿”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语言表达
幼儿期是发展语言尤其是口语表达的黄金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智力发育和适应生活至关重要。不愿说和不敢说是幼儿的普遍心理,尤其现在有不少留守儿童平时缺少交流的对象和环境。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让孩子们敢于表达,一开始抓口语,不要强迫孩子非要说完整。老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他们敢说、会说、多说。其次,老师要制造话题,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比如,老师讲一些绘本故事,让孩子来参与,观看动画后来评论和复述。最后,老师还可以随着年级的递增逐步给孩子们渗透一些词汇,表达的要求从单个的词汇到完整的句子,再到讲故事、辩论。中、大班的孩子尝试绘本剧和讲故事都是不错的选择;角色扮演也是孩子们深受喜爱的形式。
(四)人际交往
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生活,人际交往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愉快的交往体验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不良的人际交往导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不少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都是与孩子在学校与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的交往问题有关。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活动范围,并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交往方法和技能。我们班级幼儿的座位都不固定而是每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鼓励他们多去认识新朋友。因为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还不定时地给孩子们观看《萌鸡小队》的动画片,给孩子们提供示范。
二、全面把握幼小衔接工作的特点
(一)连续性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一起联手从小班开始逐步过渡。很多的知识、习惯技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就学会和掌握。教师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把握幼小衔接工作的连续性,做到循序渐进和长期积累。
(二)趣味性
幼儿的任务就是“游戏”,幼小衔接是为小学学习做准备但不能脱离游戏的环境,失去了趣味。否则,孩子会感觉枯燥,逆反,不愿意上学,反而适得其反。
(三)独特性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个性和家庭背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一定要因材施教,保护好孩子的天性的同时,尽量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四)联合性
幼小衔接工作是所有幼儿教师的重任,但却离不开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学老师的协同工作。教师要更好地争取家长一起做好幼儿的教育,并及时与小学教师沟通,一起来完成幼儿的衔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十分必要却又艰巨的任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摸索,并联合家、校、园共同努力,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翠萍,林存敬,《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 2013年第005期(中旬刊)。
[2]吴中清,浅谈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7(25)
[3]刘源,程伟,董吉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反思——基于对1949~2019年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