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者】 俞德先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改带来了新的理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教师应告别传统角色,真正走进新课改。本文试着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实施语文教师角色转化的策略两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师   转变
  教师如何去适应从传统的“教书匠”到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新型教育者”的转变?如何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角色定位?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应从简单的灌输者到教学意义上的交流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与课程被无形之中分离,教师往往是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完成知识的灌输;而本应与教学相统一的课程却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便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招待者。成为各种教参的得意照搬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作为他们教书育人的所有资本。有专家曾尖锐的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了;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知道该如何上课了;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该怎么布置作业了。这也就一针见血的指明了教师在传统教育中所担当的一种角色:教材、教参的简单讲授者、灌输者;课程规范的复制与执行者。只是被动地、消极地去执行已被审定的课程计划。这就好比把一个容器中的水倒进另一个容器。其实,学生不应只是一块被动的空洞的等待吸纳所有水分的海绵,而应是一个从外部汲取水分、阳光、氧气经由自身内部发生光合作用后,主动发育成长的“幼苗”。学生是一个有机的主体,不是空洞地走向课堂,而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生长点,不断滋生出新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输器,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与交流者。
  二、教师应从传统语文课堂的独裁型转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民主型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扮演“独裁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便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去服从权威。整个课堂被这种“独裁性”牵制的死气沉沉。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应将课堂的自主权返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顺利地完成从“独裁型”教师到“民主型”教师的转变。
  (一)从传统的警察式、监督式教学到朋友式、合作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和警察,监工头联系在一起,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扮演警察,监工头这样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合作者了。课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学习的朋友。我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我和学生合作学习,文中精彩片段由我和学生一起表演,让学生感受人物感情,体念文章剧情。遇到问题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知识得以巩固。
  (二)从传统的裁判者转变为激励者
  在过去,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教师想尽办法去适应这种压力。教师往往只看见分数,只看到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师要从一成不变的经验固守者转变为灵活多变的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正是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作业,教师评价;教师规规距距的讲,学生规规距距的听。这也在无形之中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手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不动脑思索的习惯,从而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程中要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其实,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就能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造。教师如何做一个灵活多变的创新者呢?
  (一)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要关注以下七项要素:“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发现出现在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经验。
  (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新时代的教师所扮演的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了,而是导师,是引路人,是舵手。新时代的教学已不仅仅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间教室、三尺讲台的简单拼盘了,而是资源丰富,媒体多元,场所开放,理念先进,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新型人民教师,在新课程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教师要从教材,课程标准,课程目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不断加强改革,勇于探索出适合于当代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
  (三)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现代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技术方面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一个主动学习,探讨,交流的和谐氛围,创建一个语文——社会——世界相沟通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语文四大名师研究》,许书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语文课程立体教学模式》,孙春成,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著,教学科学出版社,1984。
  4.《山东教育》,孟华,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