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充分利用小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促进心儿童发展
【作者】 陶石买
【机构】 曲靖市宣威师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心理,他们视老师为自己当然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小学生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看来,自己的老师非常伟大,他(她)总是以正面崇高的形象出现,老师简直是元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所以,他们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愿把自己的心理话告诉老师,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与批评,并以此作为衡量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确定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给教育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例如,当父母与学校的要求不一致时,儿童总会说:“我们老师说了……”。但是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不是无止境的延伸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到了中年级这种“崇拜心理”就会凋谢,萎缩,变成有条件有选择地信任、尊敬老师。如何不失时机地运用及延长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心理”,形成教育学生极为有利的态势呢?
一、主动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造成儿童十分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十分愿意听从,接受老师的教导,但这仅仅作为学生一方存在的心理,如果教师不主动积极地加以利用,也不会取到多大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关心、爱护学生,并且以言传教,以身示教,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再针对儿童的特点,初入学的儿童,还不能完全掌握有关学习的习惯。例如听到铃声就按时走进教室;教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时用心听讲,遵守秩序,不乱动,不乱说话等等。这就有待教师在这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第237页),因此,教师首先要主动以言传教,即把有关的学习常规,有关的学习规则逐条讲解清楚,让学生听懂。其次,以身示教,即亲身做给学生看。再次,具体实行,使儿童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去做一做,练一练。在这种“崇拜心理”的支配下,如果常抓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容易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二、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养成教育形成整体定势
儿童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造成了教师的人格形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居于这样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整体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去长期影响、教育学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引自《学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董仲舒语),马克思也认为,教师“置于自己与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3页),这些都说明,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育手段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志”、“行”,即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风范,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象孔子这样一些名师,他们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绝不单单是知识方面的东西,还包含着其道德和人格,是一个整体性的影响。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长时间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他(她)凭着对教书育人的一片赤诚,利用自己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宝剑,借助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敏感,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热烈而又充满智慧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对教师的执着、努力、睿智、向上等等也逐渐地不知不觉地效仿学到了自己身上,也养成了教师具备的一系列良好品质,一旦学生整体上走人正轨,形成一种发展定势,那对将来的学习,甚至人的一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利用教师的整体形象,人格来影响学生,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按一定的方向稳固发展下去。
三、面向全体儿童,激发学习上进心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事实上,在一个班集体中,“难看”的孩子同样对自己的老师有着同样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主动关心爱护这些“难看”的儿童。另外,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教师要多正面表扬,鼓励学生,因为,儿童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极大的加大了表扬的权威性,加大表扬的说服力,通过表扬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激发上进心理。我国古代明朝的著名思想家王守仁说:“令教童子,必须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自《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3月,第一版,第380页),因此,老师要经常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向每一个学生表达或流露信任和期待,用鼓舞、表扬,称赞等方式去激励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这能使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奋斗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转化为“我十分想学”,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上进心全部激发出来,全力以赴,信心百倍地去学习。
总之,通过利用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发展定势,激发上进心。
一、主动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造成儿童十分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十分愿意听从,接受老师的教导,但这仅仅作为学生一方存在的心理,如果教师不主动积极地加以利用,也不会取到多大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关心、爱护学生,并且以言传教,以身示教,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再针对儿童的特点,初入学的儿童,还不能完全掌握有关学习的习惯。例如听到铃声就按时走进教室;教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上课时用心听讲,遵守秩序,不乱动,不乱说话等等。这就有待教师在这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朱智贤主编的《儿童心理学》第237页),因此,教师首先要主动以言传教,即把有关的学习常规,有关的学习规则逐条讲解清楚,让学生听懂。其次,以身示教,即亲身做给学生看。再次,具体实行,使儿童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去做一做,练一练。在这种“崇拜心理”的支配下,如果常抓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容易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二、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强养成教育形成整体定势
儿童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造成了教师的人格形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居于这样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整体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去长期影响、教育学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引自《学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董仲舒语),马克思也认为,教师“置于自己与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3页),这些都说明,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育手段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志”、“行”,即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风范,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象孔子这样一些名师,他们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绝不单单是知识方面的东西,还包含着其道德和人格,是一个整体性的影响。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长时间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他(她)凭着对教书育人的一片赤诚,利用自己熟练掌握了的知识宝剑,借助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敏感,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热烈而又充满智慧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对教师的执着、努力、睿智、向上等等也逐渐地不知不觉地效仿学到了自己身上,也养成了教师具备的一系列良好品质,一旦学生整体上走人正轨,形成一种发展定势,那对将来的学习,甚至人的一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利用教师的整体形象,人格来影响学生,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按一定的方向稳固发展下去。
三、面向全体儿童,激发学习上进心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事实上,在一个班集体中,“难看”的孩子同样对自己的老师有着同样的“崇拜心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多主动关心爱护这些“难看”的儿童。另外,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教师要多正面表扬,鼓励学生,因为,儿童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极大的加大了表扬的权威性,加大表扬的说服力,通过表扬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激发上进心理。我国古代明朝的著名思想家王守仁说:“令教童子,必须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自《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3月,第一版,第380页),因此,老师要经常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向每一个学生表达或流露信任和期待,用鼓舞、表扬,称赞等方式去激励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这能使教师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奋斗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转化为“我十分想学”,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上进心全部激发出来,全力以赴,信心百倍地去学习。
总之,通过利用小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崇拜心理”,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发展定势,激发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