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有序观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作者】 李 扬
【机构】 利州区工农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运用观察方法,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感性经验,以便抽象概括,让感性认识跃进理性认识。有序观察是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进行的观察。客观事物总有其顺序,有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如事物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等)、主次顺序、逻辑顺序等。观察时必须遵照一定的顺序,如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从心理学上讲,顺序观察有利于信息的存贮、编码和提取。
一、促进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数学学科才是高度抽象的,而是指数学在抽象性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有特点,数学的抽象性主要表现为: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数学方法的抽象性,数学抽象的理想化特点,数学抽象的形式化特点;而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方法的抽象性,逻辑方法本身的精确性以及公理化的结构则决定了数学的确定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学习和解题中;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则提供了特有的思维训练,科学的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的模式,科学理论的示范作用和不可思议的应用。比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只有通过有序的观察才能让学生准确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准备。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观察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特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运用思维辨认其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某些数学规律和性质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思想的触觉,对学生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培养,具备比较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探究认知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教育目的,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比如:在一年级教学准备课上,出示了一幅小朋友乘火箭上太空的图,开始问学生: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有气球、有鲜花、有人造卫星等等,学生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接着又问:“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有的学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也有的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对于他们提出的观察顺序都应予以肯定,然后总结观察方法,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种是从外部到内部或从内部到外部进行观察;第二种是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进行观察;第三种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第四种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观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方法进行复述。在学生学会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从观察中寻找规律。
三、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产生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图像来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操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无论如何表达,都是一种归纳概括的结果,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计算出所围成的图形的几条边长的总和。通过围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经过计算,算出各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什么是周长,即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得出的周长概念就特别容易理解。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圆周长的概念、加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观察,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索,自主交流,自己总结出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有序观察与思维,有序观察与知识的联系。而且在各科教学中都应该强调有序观察的重要作用,这样做便于学科间互相渗透,让学习活动变成一通百通。
一、促进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数学学科才是高度抽象的,而是指数学在抽象性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有特点,数学的抽象性主要表现为: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数学方法的抽象性,数学抽象的理想化特点,数学抽象的形式化特点;而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方法的抽象性,逻辑方法本身的精确性以及公理化的结构则决定了数学的确定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学习和解题中;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则提供了特有的思维训练,科学的语言表达,抽象思维的模式,科学理论的示范作用和不可思议的应用。比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只有通过有序的观察才能让学生准确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性,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准备。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中的观察是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特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运用思维辨认其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某些数学规律和性质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思想的触觉,对学生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培养,具备比较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探究认知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教育目的,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比如:在一年级教学准备课上,出示了一幅小朋友乘火箭上太空的图,开始问学生: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有气球、有鲜花、有人造卫星等等,学生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接着又问:“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于是有的学生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也有的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对于他们提出的观察顺序都应予以肯定,然后总结观察方法,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种是从外部到内部或从内部到外部进行观察;第二种是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进行观察;第三种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观察;第四种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观察。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观察方法进行复述。在学生学会有序观察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从观察中寻找规律。
三、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产生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图像来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操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无论如何表达,都是一种归纳概括的结果,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计算出所围成的图形的几条边长的总和。通过围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经过计算,算出各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什么是周长,即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得出的周长概念就特别容易理解。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圆周长的概念、加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观察,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索,自主交流,自己总结出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有序观察与思维,有序观察与知识的联系。而且在各科教学中都应该强调有序观察的重要作用,这样做便于学科间互相渗透,让学习活动变成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