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育艺术源于爱
【作者】 邢有辉 刘同娜
【机构】 海岱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教育事业者不断的追求,更是一种永存的信念!教育学生,让学生们快乐学习,用爱行动。
关键词:影响;尊重;关爱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养成用爱感化学生;用行动影响学生的习惯,是我们教师有资格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必须具备的师德。如肖楚女所言:“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教师对学生亦应当无偿地给予学生关爱的温暖。
一、行动影响学生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对学生道德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犯了错误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违反学校纪律、班上纪律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开展主题班会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发生的好人好事或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意见,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与判断。“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爱心一加一”慈善组织募捐或种树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用爱感化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影响也是最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被学生尽收眼底,奉为楷模。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教师带头,学在前,做在前,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例如,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有事要请假。同时,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语相向。
“后进生”一般有这两个心理特点:一、自卑感比较严重。这是自尊心被扭曲了的一种变态心理;二、惰性较强,自控能力很差。他们往往自由散漫,逐渐变得意志薄弱。要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李老师进教室看到地面不干净,就问今天的值日生是哪组,她得知后,批评了那组平时常违规的学生。事后老师又了解到,换了座位,那天不该他值日,是老师冤枉了他。于是,李老师几次想找他了解事情真相,他都不愿意谈。他抵触说:“老师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有学生反映,小学时他曾被老师错误批评过,也曾向老师辩解,但老师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他对老师有对立情绪,上进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老师几次向他道歉,并在班会上承认自己错怪了他,同时教育了那个应该值日的学生。李老师为防止再犯类似错误,当场立下一条班规:以后的班会课留有同学给老师提意见的时间。事实证明,老师能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并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能感染受过委屈的学生,使之有了明显进步,老师的行为教育了学生,使班里形成了一股正气。
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你的管理和教育。
1.以情感动学生
一个班级应确立平等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你的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情感来回报你,才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独立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对学生的了解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这些可以通过谈心或家访(信访、电话访)等手段来达到。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通过日常的接触,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思想状态、生活状况等了然于胸。这样,当发现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尚在萌芽时就加以提醒制止,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在严肃批评的同时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来引导他,让他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积极向上的班风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努力。
2.给予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它是人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保障,是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没有自信心,人的行为就缺乏一种动力,其他的素质再好也难以推动其成长和进步。有自信心的人遇到困难时,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能够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却是重大的打击,长期的失败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容易导致自暴自弃,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用表扬和鼓励发掘学生自信。小宇是一位平时活泼好动,但一看到老师就会马上沉默起来,原本喜悦的脸上总会被阴郁代替。小宇的举动引起了班主任张老师的注意,张老师发现他经常和以前的一两个同学在一起,而和其他同学很少接触。张老师还发现小宇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老师在和小宇几次谈话毫无效果的情况下,抓住他的闪光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发现他身上的缺点时,采用写纸条的形式告诉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在课堂上,经常提问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慢慢地,小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见到老师也不再害怕了。
三、内心播种爱
把班级当做是一个小花园。在班级种下团结、友善、平等这些美好的“鲜花”时,自私、歧视、不公这些“杂草”就会变少,班级的气氛便会变得和谐而充满阳光。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细心呵护着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在内心种下自信、自强、勇敢的“种子”,远离自卑、自弃、怯懦。他们的内心便会更加明亮、健康。爱护这样的班级,就像守护着一个充满生机怏然的小花园。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充满着对他们的希望。
爱,其实很简单,学生,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们以充满爱的眼神去看他们,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就会少很多性格乖僻的孩子,反而会充满阳光。培根说:“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她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心行动养成传递爱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影响;尊重;关爱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养成用爱感化学生;用行动影响学生的习惯,是我们教师有资格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必须具备的师德。如肖楚女所言:“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教师对学生亦应当无偿地给予学生关爱的温暖。
一、行动影响学生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对学生道德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犯了错误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下,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违反学校纪律、班上纪律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开展主题班会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发生的好人好事或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意见,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与判断。“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爱心一加一”慈善组织募捐或种树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用爱感化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影响也是最大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被学生尽收眼底,奉为楷模。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教师带头,学在前,做在前,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例如,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有事要请假。同时,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洒向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而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对后进生不闻不问。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对教师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恶语相向。
“后进生”一般有这两个心理特点:一、自卑感比较严重。这是自尊心被扭曲了的一种变态心理;二、惰性较强,自控能力很差。他们往往自由散漫,逐渐变得意志薄弱。要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次,李老师进教室看到地面不干净,就问今天的值日生是哪组,她得知后,批评了那组平时常违规的学生。事后老师又了解到,换了座位,那天不该他值日,是老师冤枉了他。于是,李老师几次想找他了解事情真相,他都不愿意谈。他抵触说:“老师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有学生反映,小学时他曾被老师错误批评过,也曾向老师辩解,但老师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他对老师有对立情绪,上进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老师几次向他道歉,并在班会上承认自己错怪了他,同时教育了那个应该值日的学生。李老师为防止再犯类似错误,当场立下一条班规:以后的班会课留有同学给老师提意见的时间。事实证明,老师能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并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能感染受过委屈的学生,使之有了明显进步,老师的行为教育了学生,使班里形成了一股正气。
古言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你的管理和教育。
1.以情感动学生
一个班级应确立平等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的情感去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你的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情感来回报你,才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独立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对学生的了解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这些可以通过谈心或家访(信访、电话访)等手段来达到。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通过日常的接触,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思想状态、生活状况等了然于胸。这样,当发现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尚在萌芽时就加以提醒制止,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在严肃批评的同时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来引导他,让他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积极向上的班风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努力。
2.给予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它是人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保障,是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没有自信心,人的行为就缺乏一种动力,其他的素质再好也难以推动其成长和进步。有自信心的人遇到困难时,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能够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却是重大的打击,长期的失败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容易导致自暴自弃,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用表扬和鼓励发掘学生自信。小宇是一位平时活泼好动,但一看到老师就会马上沉默起来,原本喜悦的脸上总会被阴郁代替。小宇的举动引起了班主任张老师的注意,张老师发现他经常和以前的一两个同学在一起,而和其他同学很少接触。张老师还发现小宇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老师在和小宇几次谈话毫无效果的情况下,抓住他的闪光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发现他身上的缺点时,采用写纸条的形式告诉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在课堂上,经常提问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慢慢地,小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见到老师也不再害怕了。
三、内心播种爱
把班级当做是一个小花园。在班级种下团结、友善、平等这些美好的“鲜花”时,自私、歧视、不公这些“杂草”就会变少,班级的气氛便会变得和谐而充满阳光。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细心呵护着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在内心种下自信、自强、勇敢的“种子”,远离自卑、自弃、怯懦。他们的内心便会更加明亮、健康。爱护这样的班级,就像守护着一个充满生机怏然的小花园。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充满着对他们的希望。
爱,其实很简单,学生,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们以充满爱的眼神去看他们,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就会少很多性格乖僻的孩子,反而会充满阳光。培根说:“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她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用心行动养成传递爱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