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施原则——以《乡土中国》为例

【作者】 尹 莉 苏邬澉

【机构】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把项目式学习应用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为例,探讨在遵循阅读核心任务设计恰当和阅读任务项目关联充分的两大原则下,如何设计项目式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实施原则;《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居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设定的 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那么教师该如何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与毅力,引导其掌握恰当的读书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建构起完整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呢?笔者从“项目式学习”的视角进行探索,以《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进行回答。
        一、“项目式学习”特征及对整本书阅读的促进作用
        项目式学习是师生基于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由学生主动进行的综合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使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过去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学习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在建立学习小组、完成相关任务以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等方面,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二是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三是以活动为切入口。活动是载体,开展丰富恰切的活动,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叶圣陶先生首次提出“读整本的书”的呼吁以来,整本书阅读现今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伴随着阅读教学繁荣现象而来的,却是阅读时间无法保障、阅读目标模糊化、阅读过程随意化、教师阅读指导不力、学生阅读动力不足等问题。而“项目式学习”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尝试。在系统科学的连贯项目设计之下,整本书阅读的重难点可以清晰地凸显,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大的调动,这样便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原则与活动设计
        笔者认为,任务恰当和关联充分是整本书项目式学习设计的两大原则。下文借《乡土中国》进行探讨。
        (一)阅读核心任务设计恰当
        整本书阅读因为篇幅大、内容多而容易流于阅读浅表化,因此阅读核心任务的恰当设计既关乎着阅读的起点,也关乎着阅读的终点。
        首先,整本书项目式学习设定核心任务要充分考虑书册的文体特征。文学类和学术类著作阅读是完全不同的,这是由各自的文体特征决定的。文学类著作重形象,重以情感人,针对这类著作,我们应通过朗读文本和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以及分析和想象等手段,促进学生“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和审美感悟” 。①学术类著作重逻辑,重以理服人,阅读此类书籍,需要达到“有理有据地分析书中所阐明的观点”这一目的,从而能帮助学生提升其理性思维水平。《乡土中国》是学术类作品,同时也是费孝通先生对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②的问题的探索与回答。在此书中“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抓住这个文体特征就抓住了此本著作的关键肯綮处。③
        其次,核心任务的设定要充分贯彻匹配学生认知水平的意识。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水平与认知水平发展要求是不同的,即便是针对文学类名著的鉴赏探究,初中与高中学生的目标达成也是不同的。《乡土中国》的阅读安排在高一年级,是两本必读名著之一,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 版)中规定:“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乡土中国》可以设定两个核心任务:一是理解并把握书中的重要概念与观点,二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和观点所对应的乡土中国现象,从而理解乡土中国文化及与现代中国文化的关系。
        (二)阅读任务项目关联充分
        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是创设情境、发布任务、制定计划、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评价反思。借鉴这样的流程,整本书阅读可以按“铺设背景”“展开阅读”“探究拓展”“交流反思”的过程设计推开去。
        本文主要探讨《乡土中国》项目式学习中“铺设背景”“细读篇章,突破难点”“研读升华”这三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若干任务,相应的任务之下又分设若干学习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铺设背景”的任务设计包括理解作者、理解文本梗概信息、理解社会认知背景三大方面。《乡土中国》的“铺设背景”项目任务中,主要是以激趣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梳理《原著信息》《重刊序言》《后记》了解作者费孝通,了解这本著作特色与出刊缘起,把握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等来切入《乡土中国》的学习。
        《乡土中国》因为学术特质和成书年代等问题,在展开阅读时会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在“细读篇章,突破难点”部分,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活动作为解读策略。
        策略一:用“思维导图”帮助理解观点内涵与逻辑层次
        阅读这类学术类著作,需要梳理逻辑论证,在多种学习方法的对比之上,我们引导学生选择用“概念元素组成图”和“逻辑层次梳理图”来突破对概念与论证逻辑的理解难题。
        《乡土中国》的概念是极多的,而且大多数并没有加以明确界定,需要在阅读中对概念所指内涵进行信息提取和组合。如果以“概念元素组成”的思维导图进行标识,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清楚了。比如在阅读《差序格局》一章时,我们可以把“以己为中心推出去”“伸缩自如”“有差等的次序”“范围大小依中心势力厚薄而定”等要素在文章中提取出来绘制成思维导图,然后组合成清晰的概念“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中因以土为生而产生的一种以己为中心,社会关系有差等性,社会范围受中心势力影响而伸缩自如、界限模糊,并影响着私人道德观念等的社会结构格局”。
同时,费孝通先生在论证过程中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逻辑层次,如果以“逻辑层次梳理图”抽出思路主干,便可以把握文本分析问题的角度与过程。例如在阅读《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章时,我们读出了“文字难以下乡”的结论,那么作者是如何分析出这个结论的呢?两章关系紧密,我们可以组合梳理逻辑论证过程。示例如下:







        策略二:设置问题情境,深入文本细读思考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田野调查中的实地研究成果,所以在文本中既有科学严谨的学术分析与推断,同时也有生动形象的论证事例。在学生阅读疑难处和学生看似无疑问处,我们可以设计促进深度思维的问题情境,达到对文本内容与观点的深入理解。
        问题情境设置可以遵循梯度设计,以螺旋上升和转换深入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发展。比如《乡土本色》一章中,可以在理解“乡土”概念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将来考上外地大学,离开家的时候,长辈们会让你带上些什么东西呢?这样的选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搭建生活现实①与传统“乡土社会”间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认识“乡土社会”的本质。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都处于现代都市,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理解是陌生的,是有“隔”的。在梳理了“乡土社会”的内涵与表现后,我们紧接着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加深理解:“时至今日,如果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对现代社会,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站在今天的立场观察“乡土社会”特征与习俗的利与弊,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对乡土社会的继承与扬弃。
        策略三:引入多样文化元素,在拓展研读中升华
        日本学者森谷正规说“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正因为①这种联系性,书写与凝聚文化的经典既反映时代又超越时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经久不衰。《乡土中国》便是这样的经典著作,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它具有了生活化的气息,社会学的本色亦让它具有学术研究的高屋建瓴。它既是文化的理性诠释,也是文化的生动形体。鉴于此,我们在项目式学习的拓展研读部分,可以引入多样态的文化元素,设计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内化理解,升华认识。调查研究姓氏来源,从自己姓名出处与籍贯梳理家族史,弄明白家族的迁移轨迹,这个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乡土本色”“血缘与地缘”“家族”等概念的理解。情景剧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情景剧《评理》,设计德高望重的老者如何化解当地矛盾的故事内容,这个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礼治秩序”“无讼”“长老统治”等观点看法的理解。其他文学类作品比读,与名著名篇如鲁迅《孔乙己》、韩少功《山南水北》等比读,深入体会“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等观点的具体表现;与影视作品《秋菊打官司》等联读比较,深入理解“乡土社会”的法与礼的关系。在《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学习中,可引导学生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考改变命运”“农民微商”等政策和现象,体会“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从而更深入理解“名与实的分离”等等。
        总之,项目式学习作为教学中充分重视的一种设计方式,应用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遵循阅读核心任务设计恰当和阅读任务项目关联充分两大原则,以保证每一个项目都可以系统科学地推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自然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6(02):62
        [2]程一凡等.《<乡土中国>阅读任务书》[M].重庆出版社,2020: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森谷正规.日本的技术力量[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①森谷正规.日本的技术力量[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①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 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6(02):62
        ②程一凡等.《<乡土中国>阅读任务书》[M].重庆出版社,2020:25
        ③程一凡等.《<乡土中国>阅读任务书》[M].重庆出版社,2020:25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①程一凡等.《<乡土中国>阅读任务书》[M].重庆出版社,2020:2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的语文思维培育研究”(SCJG21A016Z)成果。
        作者简介:尹莉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教育硕士 中学高级,  苏邬澉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大学本科  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