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在初中历史的对外开放教育中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策

【作者】 唐德君

【机构】 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十年来,对发展经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侵蚀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学生,并诱发产生了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利接班人。
  一、对外开放过程中,学生思想受到十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挑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国内也一度出现所谓“宽松、宽容”的环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乘虚而入。他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同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脉相承。他们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文化西方化”,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反映在学生的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政治思辨力锐减,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做出有损于社会主义事业、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来。
   (二)西方生活方式的挑战。对外开放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生活观念及对生活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党和政府积极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中,人们面临着两个主要参照系,一是我国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一是西方的生活方式。而对外开放又加速了西方生活方式的传播,一些学生着意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人又怀着某种目的着意向我国学生灌输他们的生活方式。
  (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外开放加速了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着社会经济结构、劳动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另——方面,它又刺激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它要求学生不断增强自我更新的能力,个性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使学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超越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方面造成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具有良好的个性,则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个性失度、“畸形”,则又违背了社会规范。因而,常常使人目标不定,无所适从。
   (四)中国社会主义艰巨性的挑战。在对外开放中,学生似乎得到了一面镜子,就是对照世界看中国。他们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艰巨性。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几经波折,大起大落,常常背离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内部基础薄弱,制约经济建设的因素甚多。这种一时难以摆脱的困境又一次冲击着学生。
  (五)我国贫困落后现状的挑战。在对外开放中,充分暴露了我国经济文化基础贫穷落后的一面,贫穷象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这一代学生肩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因此而拼搏、奋起,使之成为祖国的脊梁,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却要拼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甚至以一走了之来摆脱自己的责任。
  在对外开放的若干挑战中,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分野。一方面,许多学生面对挑战,产生了压力和激情,催促自身奋发图强。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挑战面前产生了深深的困惑: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仍然能够有效地发展?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经常遇到挫折?是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吗?由此产:生了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信念动摇。
  二、对策:做好对外开放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怎样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呢?我们以为必须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
   (一)坚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之所以在挑战面前产生困惑,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君不见,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宣扬的“多元化、多党制”等理论,虽然明显地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学生却由于不了解国情,不了解社会,便信以为真,上当受骗。怎样才能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呢?我们觉得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社会实践课程化,把社会买践由活动变成课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散到系统,从盲目到定向。第二,社会实践网络化,把社会实践由学校进行变成由社会进行。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第三,社会实践基地化。要科学地选择社会实践基地,某些实践基地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而某些实践基地副作用大,要作精心选择。第四,社会实践经常化。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搞一阵风,要定期进行,反复进行,使学生从“行;到“知”。第五,社会实践全员化。不能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少部分学生的事,要引导全体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二)坚持针对“热点”进行教育。在对外开放的冲击下,学生的“热点”转移很快,常常一个热潮才消退,新的热潮就又已掀起,学生在热潮中眼花潦乱,头脑发热。这些“热点”反映了学生对某些事物、某些思潮的关注和向往,并逐步发展成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需要。因而,这些热点,如果是积极的,则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如果是消极的,则会导致人们消沉。那么,如何针对性“热点”开展教育呢?第一,对“热点”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在对外开放中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几乎都曾为他们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外开放所形成的外界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热潮起着刺激作用,要分析“热点”的双因性。第二,对“热点”进行引导。对某些热点性事物,不能随意加以阻止,在对外开放中必然要吸收、借鉴和融合外来文化、外来思潮。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批判、吸收其合理成份。第三,对消极的“热点”要降温。针对“热点”开展工作绝不是迎合“热点”,对消极作用大的“热点”要及时泼冷水,泼不熄的,要设法使“热点”转移,如高校中从“告别弗洛依德”到“会晤毛泽东”,及时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三)坚持针对“弱点”进行管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学生在诸多挑战面前暴露了许多弱点。这些弱点集中地表现为对社会规范的不认同。在认识上、心理上、行为上与社会的规范有一定的距离。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观念上的偏激与陈旧,心理上二的稚嫩与脆弱,行为上的随意与唐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我们认为必须针对弱点进行管理。第一,将管理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的近期对策来认识,管理也是教育。严格管理是对学生的理解、关心和爱护。第二,对弱点不能进行简单化的处理。不能因为强调严格管理,对学生的弱点就动辄处分,以罚代管。对学生的弱点,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使教育和管理有机地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