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者】 郑 强

【机构】 黄檀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具有热情、好动、乐于探究的性格特征,但大多数学生抱怨音乐课枯燥、乏味,甚至不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已成为初中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律动教学的运用在此方面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笔者律动应遵循年龄、源于生活、巧抓节奏、勇于创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律动 初中音乐 参与 体验
  动是人的天性,初中阶段更是孩子们热情、好动的一个重要时期。律动,就是用身体各部分有节奏的参与音乐体验,它是激发初中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喜爱音乐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瑞士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早在20世纪初便提出“体态律动”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对音乐本能的感知能力,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笔者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从律动的生活性、年龄性、节奏性、创造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遵循年龄,走进律动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但同时又具体好动、乐于探索的性格特征,因此,律动的设计要以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首先在心理层面让学生走进律动。
  某老师在执教《婚礼进行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甜蜜、幸福的音乐情绪,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伴随音乐,踏步前行。两位学生始终拘谨,全班同学看到这个场面哄堂大笑,这样的设计因不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干扰了律动的反应。若这些老师的设计改为,“同学们,你们参加过长辈们的婚礼吗?让我们伴着音乐,跟随着礼仪队一起踏步走进他们的婚礼现场吧!”这样的设计既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用步伐体验不同进行曲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通过律动,参与音乐体验。
  二、源于生活,体验律动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应过于高雅而失去生活的品质。律动的设计同样也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过于复杂,学生难以参与,教师应善于挖掘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更好地参与律动的体验。以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为例,在聆听第一圆舞曲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的伸开双臂,想象着自己在冰上做着舒展的动作。但当音乐旋律中突出表现旋转、抛跳的意境时,已经超越了学生应有的能力。但是,他们都在电视上看过溜冰运动员旋转的画面,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左手是一块冰场,右手拿出一根手指头,它代表着舞者,手指头伴随着音乐在手面上自由的转动,让自己置身于冰雪世界中,时而旋转、时而起跳、时而点冰,此刻的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律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万马奔腾》为例,可能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骑过马,但是从小他们在电视中可没少见过人们起着马儿奔驰在草原上画面。音乐的开始部分,学生们手拉缰绳,模仿着骑马的动作,调整好身体的节奏,在音乐中尽情的体验律动。
  三、巧抓节奏,乐于律动
  节奏是音乐最主要的元素,是律动的基本骨架。在律动中最能引发人们敏锐感觉的就是节奏,教师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节奏的支撑。没有节奏感的律动,毫无韵律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喜爱音乐的主要因素。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课《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创设了模拟开火车的情景,巧妙地抓住旋律中主要的切分音节奏型x x x,让学生利用这样的节奏音型用双手做模仿火车车轮滚动前进,既能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律动,又能在律动中体验切分节奏带来的推进感。 
  在七年级上册《蓝色的探戈》中,欧洲风格的节奏 X X X XX 凸显了该作品的特色,学生在模仿拉丁舞动作时,应在最后一拍加重音符号的八分音符位置上做甩头动作。抓住节奏的特点,有效的律动,表现了音乐风格。
  四、勇于创新,热爱律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打造“生本课堂”,有些教师整堂课下来都沉浸在自己所设计的律动中,难以自拔,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观察音乐的变化,勇于创新,热衷于用律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做课堂的主人。笔者在执教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时,学生聆听到第四变奏钢琴发出强而有力的音响时,有的学生握紧拳头有力的敲击,有的学生做出极速奔跑的动作,放佛他在追寻什么。当小提琴以快速和较弱的力度拉奏出旋律时,有的学生紧锁着身体微微颤抖,有的学生用小碎步跑着。学生们在音乐中敢于创新,通过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用律动表达。此时的他们已经完全沉浸于音乐中,用最熟悉的律动方式,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中。
  初中音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律动手段,巧妙地将律动教学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中,打破了传统沉闷的音乐课,有效激发了课堂的活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创设一个灵性的音乐课堂。动态的韵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握音乐的风格,激发创作力,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蔡觉民,杨立梅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许英 浅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3】 刘岩鸥 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