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李生江

【机构】 青溪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它有两层含义: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初中生物教学应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增强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只有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才可能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要求走向学生需求”,“从传统备课走向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先学”情况,实施“后教”策略,依据学生的知能水平,确定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控教学过程。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师应依据学生“先学”的情况,实施“后教”的策略。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过分在意教师的“教”,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貌似“以教导学”,实为“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完全束缚在教师的把控之下。现代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学”,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逐步学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自学”完毕,随即转入“检测”,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习题;“检测”的目的:引导学生粗略梳理和初步感知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方法,培养和检查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检测”,每个学生才能了解自己初始的真实水平,教师也能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能水平,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接着,进入“后教”环节,仍然以学生为主,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教学生,既“兵教兵”,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必要的提炼及引导。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复制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复印机。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知识掌握。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例如,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边制作染色体的模型及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有的学生发现并提出“是什么决定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那些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的起始,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去应用模型、实验和查询资料等,学习新知识乃至创新,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阅读从时间上分预习阅读、课中阅读、课外阅读。预习阅读可以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在听课时有了一定的针对性;课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外阅读可以做到对知识的巩固,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并从阅读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在阅读中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指导学生对同类知识做以分类,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才会增强针对性、富有启发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前的精心预设很重要,但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有独具专业眼光与学术眼界,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获并纳入课堂,甚至修正预设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和精于教学设计,应该努力探究既符合教学目标、又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设计模式和策略,以此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学设计的起点看:分析学生“学什么”,这是教学根本所在,它是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架设教学目标,确定学习的起点。从教学设计的过程看:它包括教学策略的筛选与组合、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从教学的结果看: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是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这是教学的反馈阶段,它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诊断、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进行矫正;同时还通过总结性评价,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走向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找准教学起点、定准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架构教学评价。生物学教学课堂要拒绝“审美疲劳”,就需要教师经常变换授课形式,让学生避免产生“审美疲劳”而保持新鲜感。除了常规方法授课以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课、实验课、活动课等形式。讨论课上,可以就某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按小组为单位确立一些观点,在辩论中发展学生思维,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注重过程,提高协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活动课上,让学生模仿、表演,乐中求知,教师及时点评和归纳,完成由表及里的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求知。并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面,我们要针对具体的学情进行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种学习的能力,对具体学生还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因为他们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区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从而走出学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