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生物课外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 于秀芬

【机构】 明德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物课外活动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生物课堂知识,提高生物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现阶段的生物课题教学中充分应用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生物课堂;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生物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弊端,而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点,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观察、创新和思维拓展能力等,这对生物学科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生物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生物课外活动具有趣味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同时又打破了生物课堂上的理论性教学模式。生物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研究自然现象的科学。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现象以及事物都与生物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把这些现象与课堂知识有效地融合起来,巩固学生的生物理论知识。学生在生物课外活动中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若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对于某一现象没有观察到位,都会影响最终的结论,所以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把生物理论知识与生物课外实践有效地融合起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存储能力。例如,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下现象:植物幼苗在没有光线照射时候的生长过程中颜色是黄白色的,而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植物幼苗的叶子逐渐地变成了绿色。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在生物课堂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生通过对此种现象的分析讨论,猜想可能是因为光对植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最终得出植物在缺乏阳光照射下不会形成叶绿素,造成叶子表面呈现黄白色,而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叶绿素,叶子也就变得正常了。教师针对此种现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否只是在太阳光照射下,植物会形成叶绿素,在其他形式的光线照射下,植物能否形成叶绿素呢?学生这样就会对教材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生物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此外也可以组织开展植物标本采集活动,通过自然环境中的真实体验,让学生自己识别课堂中的各种植物,通过植物特征来区别松杉、桃树、柳树以及杨树等植物。这些生物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通过对植物的直接观察,了解其形态、特征以及生活环境和条件等。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对活动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学生要亲力亲为,通过对植物以及昆虫的采集做出标本,进行相关的标本陈列,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采集、收集、整理标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索,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生物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生物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开展相关的生物课外活动中要把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指导,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衍生和拓展,要不断地巩固学生的生物知识。如,我们可以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生物课外活动。教材中对于种子的温度、水分以及土壤等因素进行简单的介绍,在生物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还有哪些?所有的种子都受到这些条件影响吗?等问题,学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索。开展相关种子萌发的对照实验,来了解光、水分、空气、温度以及土壤等对玉米、花生、向日葵、茄子、玫瑰花等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通过观察实验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无土栽培实验等实验探究不同的植物种子萌发的不同需求。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解答教师的问题,进行班级汇报展示。这种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课外活动中,学生作为生物活动的主体,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创新意识在如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是国家实力的代名词,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精神的人才,创新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内涵,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而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素质教育深入的今天,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进去,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自身素质。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相关环境知识,如教材中的废电池会污染环境的认识,学生对于此点的认识并不深刻。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生物课外活动探究,如可以把废电池的外壳拆卸后倒出黑色粉末,然后将黑色粉末倒入水中,用这种水浇花,通过不加黑色粉末的水进行对比,在一段时间后用加入黑色粉末的水灌溉的花,就死亡了,而正常水的花则没有问题。这也就证明了废电池的危害,同时也可以用含有废电池污染物的土壤育苗,通过对比发现废电池内的污染物明显地抑制了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学生通过这一生物课外活动明白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养成学生互帮互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凝聚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充分接触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可以了解书本上了解不到的知识,深切地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身环保意识。
  生物学对人类的生活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生物学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物课外活动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在生物课外活动中,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生物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